第三,对回族文化资源类型进行了描述和总结。
“文化”的定义不胜枚举,“文化资源”的概括和分类也不胜其烦,但关于回族文化特别是回族文化资源的描述及其分类,目前在回族学领域中却是一个涉及不多的话题。纵观目前国内研究成果,鲜见回族文化资源的分类方法。我们要研究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就必须建立在回族总体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要说明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品质,也必须与回族整体的文化资源作比较。做不到这一点,难免坐井观天,自说自话,既不能准确把握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更谈不上提出可行的开发对策。按照这样的想法,我们只好“舍近求远”,先把回族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作一个鸟瞰式的总结概括。按照学术界目前较为认可的文化分类,先将回族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主类,然后再细分为若干个亚类,并对亚类中所包括的文化实体一一作了描述。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们对文化的描述永远赶不上文化自身的发展;文化的类别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比如物质文化中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中有物质文化,是无法明确区分开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感觉到学术界对回族文化资源的研究还很不够,回族文化资源的分类、整理、探析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大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本项目也只是对回族文化的类型分析初作尝试,也为今后的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对纳家户回族文化特征及文化资源进行了翔实的描写。
实际上学术界对纳家户早就关注过。1991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杜磊博士出版了Muslim Chinese: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中国穆斯林:人民共和国的族群民族主义》);1998年,又出版Ethnic Identity in China: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中国的族群认同:一个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形成》)一书,其中都对纳家户作了重点描述,所用的材料据他自己说是来源于他本人的“田野调查”。在这部书中,杜磊博士连纳家户回族多数遵行“格底目”都搞错了,而说成是“虎夫耶”,这为中国学者所诟病。“据一位当地人反映,杜磊曾以一个’陌生‘的看客身份,在’公家人员‘的陪同下,对纳家户进行了’几个小时‘的’观察‘,主要是对一户纳姓人家纪念亡人的’三七‘仪式进行’参观‘。”(马海云、周传斌:《伊斯兰教在西北苏非社区复兴说质疑——对宁夏纳家户村的再认识》,《民族研究》,2001年第5期)国内学者对纳家户也多有涉足。但实事求是地讲,道听途说者有之,浅尝辄止者有之,抄录国内其他地方回族的文化习俗而张冠李戴者亦有之。比如,有的人讲到纳家户回族饮食习俗时说,他们的宴席是“九碗三行”,等我们到当地一问,老百姓闻所未闻,他们的宴席是“十大碗”。所谓“九碗三行”,是宁夏吴忠市一些地方回族的饮食传统。回族文化的地域性很强。现在,互联网为学术研究创造了很大的便利,这种复制下载粘贴、随意拼凑的方式,岂止是个别现象!还比如,纳家户的“格底目”也念诵“穆罕麦斯”,其“叨热”属民族调式的升C商调式,初听起来,铿锵有力,与宁夏哲合忍耶的念诵“叨热”的婉约形成对比,这是从未涉及的。我们既然搞纳家户回族的民俗调查,就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请来当地的开学阿訇、耆老,听他们念诵,并录音、录像,然后找懂音乐的专业人士去分析。对纳家户回族的方言研究也是如此,三位方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半年多吃住都在发音合作人家里,进行细致的调查。通常,人们的感觉是回族方言与汉族方言的不同,只在于回族话中存在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外语词汇和一些有回族伊斯兰教特点的汉语词汇,但在对方言详细的描写中发现,即便是在纳家户这样一个小的方言区内,回汉方言有许多区别性的特征,比如,回族话比汉族话有更发达的轻声和儿化音,有更丰富的连读音变。这对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回族与汉族文化的异同是有启发的。
第五,提出了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及策略。
本课题的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落脚点是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按照资源禀赋理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文化资源禀赋的基础之上。文化资源的品质是资源开发评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基于此,我们按照相关理论,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指标以及云南、山西等地对文化资源评估的经验,用资源贮存状态、传承状态和文化价值三个指标对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其核心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开发评价的一级指标确定为资源品质、资源效用和开发条件三项,对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建设的重点及策略。比如,要以纳家户为抓手,实现对中国回族文化资源的集聚,建立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园区,并提升规划的层次和水平,向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迈进,以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促进文化资源、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企业的融合集聚,形成专业生产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生产、研发、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较完整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要实施纳家户回族文化生态保护,汲取“真空式”发展的经验教训,遵循“有人生活在镇里”的原则,使纳家户村落成为稳定的文化生态,使回族文化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优势和已有产业为基础,倡导当前应优先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业如回族建筑业、演艺业、影视业、博览业和文化旅游业;等等。
本课题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正如课题的名称,我们的主旨是放在文化产业的开发方面的,所以,各书的撰写都贯穿了这一思想脉络。比如,《中华回乡纳家户》是以探讨纳家户回族的历史来源、纳家户村落的形成为主的,但在写作中我们特意增加了赛典赤及纳速剌丁家族中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其后裔在全国的分布、与其家族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等内容,并收录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历史文献,为实现回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服务。
本课题是参与人员集体研究的成果。五部著作中,四部著作的提纲都由杨占武拟定。提纲拟定之后,大家分头调研、查找资料,并着手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召开了多次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校正。各著作的初稿分工是:
《中华回乡纳家户》撰稿人为:杨占武、杨满忠、丁克家、杨文笔、姜自力、杨淑霞。
《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研究》撰稿人为:杨占武、丁克家、杨学燕、杨文笔、杨子实。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撰稿人为:杨占武、杨文笔、丁克家、杨满忠、姜自力、纳连捷、于舒心,其中杨文笔博士用力最多。
《纳家户回族方言研究》撰稿人为:杨占武及其研究生张秋红、张丹辉、康昕。
《纳家户多元叙事的意义》是作者姜克银在浙江大学读博期间,在导师吴宗杰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Maria Jaschok教授的指导下所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作者独立研究的成果。收入本丛书时,主编只就一些细节问题与作者商榷,进行了修改。
另外,宁夏大学杜建录教授、马宗保教授、王正儒博士,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丁万录教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厅级研究员史杨,党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处长杨青龙、综合一处副处长罗建颖,党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雷忠,宁夏人民出版社民族历史编辑室主任李秀琴、编辑丁丽萍参与了课题的研究讨论。特别要说的是,文史专家贺吉德先生是课题组最初的成员之一,做了许多前期的调研工作,但不幸于2011年去世,未能见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除英文版的《纳家户多元叙事的意义》一书,其他书稿都由主编杨占武改写、定稿。
虽然课题撰写有明确分工,期间也多次开会商讨,统一撰写主旨,但一部分初稿与最后的定稿相比,作了很大的改动,不少内容另易其稿,重新撰写。所谓“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以此释义来定义本书,实未恰切。本丛书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性学术著作,非可以“编”视之。全稿交付出版社排印出样稿以后,我们又分印多份,集中一段时间集体修改,并征求了很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意见。总之,这次课题研究用了很多心血和心思。
这次课题研究得到了许多方面热情的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几次过问课题的研究情况,看过书稿清样后拨冗作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本课题作为2011年社科规划委托项目,分管社科规划的李克强副部长多次关心催促。永宁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永宁县政协主席王连生,自始至终参与了课题的研究,从安排调研、研究讨论到集体统稿,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2012年3月3日,在课题取得初步成果时,永宁县专门召开了有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研究成果报告。大家对课题的初步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课题组充分吸收了这些建议,使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又集体住在纳家户十多天,对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作了补充调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5月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毛如柏,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文化人王黎光,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徐广国,自治区副主席屈冬玉以及自治区有关厅局、银川市、永宁县的主要负责同志在永宁县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对发展回族文化产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宁夏大学语言文字学专业2010、2011级研究生史慧、马静、汪圆、程杨帆、赵杰帮助整理了大量的录音采访资料;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的多位同学,分发调查问卷并作初步的统计分析。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纳家户的父老乡亲们,我们走村串户,访问过多个家庭,召开过多次调研会议,他们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儿,积极、热情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推进。
这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足可欣慰的;如果本项研究对于纳家户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些实际的推动作用,那是我们更感欣慰的。我们翘首以待和热切地盼望着,并将继续以我们的热情促进这一造福地方、造福百姓的美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