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埃·奥·卜劳恩著.父与子[M].洪佩奇编.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法]圣埃克絮佩里著.小王子[M].林珍妮,马振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99.
[6]陈磊等主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陈旭光.艺术为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邓晓芒.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丰子恺.西洋美术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贺志朴,姜敏著.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侯惠勤.文化民生的时代解读——重庆“唱读讲传”活动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4]老舍.小坡的生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5]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7]卢康娥.音乐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8]梅宝树主编.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沈致隆.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1]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2004.
[22]王小舒,凌晨光.审美艺术教育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4]于群.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5]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6]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7]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8]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9]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M].文汇出版社,2005.
[3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1]宓洽群.在实践中探索——评当前人文教育的几个观点[J].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1997(5).
[32]曹庆波.高校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
[33]常樱,韩立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观念与探索[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
[34]陈树生.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N].光明日报,2006-10-25(7).
[35]陈娅玲.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36]程军.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J].艺术百家,2005(5).
[37]丛悦.论网络教育与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8]党劲.论艺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9]葛军.高等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40]顾秉林.促进人文、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
[41]郭声健.艺术教育中的异化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3.
[42]韩继华.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文化素质中作用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1(3).
[43]何事忠.“唱读讲传”活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10-12-6.
[44]何事忠.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9-25.
[45]何事忠.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光明日报,2009-12-1.
[46]贺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5(12).
[47]黄岑.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
[48]黄红平.从“高雅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谈高雅艺术的重要性[J].新西部,2009,20(407).
[49]黄俊杰.21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养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50]黄骏.面临网络时代挑战的世界高教改革与素质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
[51]黄蕴兰.试论高校文化素质中的普通艺术课程构建[J].艺术百家,2001(4).
[52]季益洪,刘苏宁,胡兴祥.试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7,25(3).
[53]贾维萍,杨彩莲.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4).
[54]蒋研川,杨清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
[55]蒋臻.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片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
[56]金文斌.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57]李莉,周世祥.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58]李群.浅议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N].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59]李文婿.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60]刘莉莉,崔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5).
[61]刘少雪.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62]刘玉立.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与研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63]罗海鸥.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美国艺术教育考察报告[J].教育研究,2003(1).
[64]罗红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5(7).
[65]欧潮海.关于工科院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66]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67]任平,郭声健.艺术教育:让理工科大学生走出尴尬[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
[68]苏洁.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N].中国教师报,2006-12-24.
[69]孙龙杰.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方式浅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70]孙媛.我国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6(12).
[71]吴小龙.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9).
[72]徐园媛.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73]杨芳.论艺术素质教育的科学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74]杨世理,赵生吉,王春梅.论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教育,2009(6).
[75]张春新.以点带面的艺术素质教育模式初探——重庆大学艺术教育的定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
[76]张进渝,张炜.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西昌学院学报,2005,17(3).
[77]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78]张青山,宋青.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79]张燕.艺术教育在强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1999(5).
[80]赵婧,田青,王冉.略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81]赵淑华.论美育的自律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82]周冠,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影响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83]周勇.重庆的“唱读讲传”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重庆社会科学,2011,198(5).
结语
抓好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在营造并强化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氛围的基础上,从内部建设和外部保障两个角度出发。首先,认清思想误区,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明确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长效目标,积极完善教育方式,提高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者素质,切实稳定一线教育工作队伍;再者,与时俱进,积极搭建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平台,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良性互动,并积极构建“事前定制准备、事中定量考核、事后定性总结”的全方位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保障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总之,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对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可小觑,同时,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也担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作为艺术素质教育一线工作者,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将个人的道德品行转化成为教育的力量,影响和带动理工科大学生去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需要高校内部师生间的共同努力,需要师生间的团结合作。注重教学效果,建立健全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长效机制,为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以及维护好社会的和谐友好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者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