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方式,提高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者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艺术素质教育一线工作者队伍,是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要条件。在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现代社会里,艺术素质教育一线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促进艺术素质教育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适应时代要求,搭建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平台
第一,积极利用多课堂教育平台,加强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在巩固高校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校第二课堂甚至是第三课堂。采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相结合的新模式,有机统一、各有侧重:第一课堂重专业,第二课堂重活动,第三课堂重心理。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也应该积极利用三个课堂教育平台,在第一课堂完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并进行改革创新,因为艺术教育第一课堂仍是传播艺术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学校开设的艺术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为载体,进一步增强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效果;在第二课堂中,可组织开展艺术名人讲座、名曲名画鉴赏、影视鉴赏、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也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或班级组织的各种艺术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艺术、感悟艺术;在第三课堂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的有效促进渠道,积极利用心理健康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而让学生用健康的心理去聆听艺术、欣赏艺术,用艺术感化心灵、净化心灵。
第二,积极探索和利用网络平台。当前信息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给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比如:充分利用网站、QQ群、飞信群、微博、BBS等,建立一个文化品位高、服务功能强的艺术素质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平台内容可以考虑涉及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相关政策法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教研成果展示、高校艺术学科主体课程知识结构介绍、艺术教育精品课程以及最新的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介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大力宣传,既有利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艺术相关的知识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增强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实践氛围。另外,积极利用名师、优秀学生的博客、微博来传播积极的信息,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艺术教育互动交流平台等。理工科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的热情很高,这符合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网络的大发展也给理工科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健康与否会密切影响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以网络媒介为手段,更有效地推动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三,充分利用宿舍平台。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们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学生宿舍已成为学生在校内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阵地和空间。鼓励同学激发灵感,用自己的书画、摄影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使课堂上、校园内的艺术素质教育在宿舍中得以延伸,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真正使艺术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比如,将包含励志语句的书法作品点缀在宿舍中,不仅能让大家坚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而且促进了宿舍艺术氛围的形成。在国家重要节日里,比如在国庆节,将自己日常拍摄的反映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及城市经济交通大发展的相关照片分类整齐排列在宿舍墙壁上,不仅能在无形中帮助大家培养更为浓烈的爱国情节,而且能很好地将艺术作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灵感。
第四,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平台。艺术素质教育只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不断增强艺术教育的感召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到文化素质建设中来,还必须依托必要的社会资源,积极挖掘社会艺术教育平台。一方面,要“请进来”,学校可以将著名的艺术大师或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请进校园,让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艺术,也能使在校大学生切身感受艺术大师高尚的情操和他们高雅的艺术气质;另一方面,还要“走出去”,学校可以帮助校内学生艺术文艺表演团体走出校园,奉献社会,扩大社会影响力,这样不仅可以打造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品牌,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艺术团成员的阅历,实现他们的自我理想和社会价值,从而促进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
形成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
良性运作机制
一、建设校园文化,形成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良性互动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韩继华.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文化素质中作用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1(3).],如果一所大学没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没有健康的校园文化,即便拥有美丽的校园、拥有宏伟的教学楼、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也都是空有其表,不可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艺术教育融入理工科院校艺术教学、团学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使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之间形成持久的、良性的循环。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所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能有效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校园文化涵盖了为社会造就人才的目标和宗旨,即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强调团结协作、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提倡和鼓励创新、发扬良好作风及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和带动社会公共行为规范的形成。
首先,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艺术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欧潮海.关于工科院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当是全面渗透的教育。全面渗透,是指从物的空间和人的空间的统筹,使艺术教育无处不在,同时,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因此,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娱艺术活动。特别是对于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而言[李莉,周世祥.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7).],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观摩音乐会、参观艺术博物馆和画展,使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艺术的世界[贾维萍,杨彩莲.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加强校园人文艺术环境建设,改善文化氛围,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继续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理工科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再者,富有成效的艺术素质教育也能反过来有效促进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艺术教育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的表现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蕴含着深厚民族的审美经验,悠扬的旋律、优美的唱词、真挚的情感以及高超的演奏技艺等,能够愉悦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所有的这些都是学校响应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艺术素质教育具有天然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孙媛.我国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6(12).]。艺术素质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具感染力、渗透力,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艺术基础和技能的基础上,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关心和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会关注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对校园建筑物、园林绿化、各类标语徽章、雕塑、服装穿着、环境卫生意识乃至各种规章制度等的认识上升到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