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省级招办在高职(专科)补录工作开始前,须将补录工作方案、参加补录的高等学校名单及拟补录人数报教育部备案。补录工作结束后三日之内,须将补录考生录取数据库上报教育部。
附2:高考志愿填报必知常识
(1)关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或省级招办另设的专门附加表中。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思想品德考核大致可分五种情况:
①特别优秀,即可以保送的省级优秀学生;
②非常优秀,即可以加分投档的优秀学生;
③优秀,在条件相当或同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可优先考虑录取的;
④良好,绝大部分考生都属此类,即完全符合招生录取条件;
⑤不合格、甚至是无资格报考,即不能录取的,这是极个别现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或参加邪教组织的;
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2)哪些人不具备高考报考资格?
①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②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③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的应届毕业生;
④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统考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⑤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关于高校招生“大小年”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很大。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
由于这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一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人们将其称之为“小年”。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上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起伏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
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较向往的学校,这从其每年的高考录取分中便可看得出来。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
哪些学校出现过大小年现象,或已出现大小年的趋势,考生可从相关资料中查到各高校近3~5年的录取分数线,并从中得到启示。一般说来,高校招生录取有无“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如果某校大小年现象明显,2006年恰遇大年,2007年报考的人数可能就会少些。相反的,2008年是小年的话,2009年可能会是大年,但不绝对,考生可作为参考。
(4)关于排序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排序志愿即是投档录取时,省级招办按考生所报志愿院校排队,有几所学校就排几条队。当考生符合第一志愿院校投档条件时,将其投档;如不符合时,则必须先看第二志愿院校的投档情况,如果不足,才可以投档给第二志愿高校(关于符合院校志愿分数级差条件的不在之列),依次类推。排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按分数”,强调的是志愿优先,有利于宏观掌握高校的上线生源情况。志愿优先,即为第一志愿优先,皆因第一志愿首先投档形成。
举个例子,湖北甲考生高考成绩为589分,本科一批的前三个志愿依次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级招办先把所有第一志愿填报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考生(成绩在本科一批控制线上)进行排序,再从高向低并按一定比例(通常为计划数的120%)投档。
由于甲考生没有达到华中科大的调档线,则看中南财大是否第一志愿满额,当中南财大第一志愿不满时(如计划招生500名,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450人),甲考生才有被投档到中南财大的机会;由于中南财大第一志愿满额,甲考生的第二志愿也就无法投档(当然须看是否符合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条件,本例不符合)。然后就接着看第三志愿所报学校情况,等等。
(5)关于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同一志愿序号中的多个志愿平行(或并列)。如第一批本科的第一志愿为3个平行院校志愿,那么这3个院校志愿平行并列均为第一志愿;再如第一批本科的第二志愿为6个平行院校志愿,即这6个院校志愿平行并列均为第二志愿。
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是,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学校志愿中,考生可填若干个平行的学校。具体地讲,就是普通高考生可以在本科各批次(一至三批)中分别填报A、B、C等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在高职高专各批次中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各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
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即将同一科类某批次线上填报了平行志愿的考生按招投总分(高考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当遇到多名考生分数相同时,依次按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排序在后的考生。
对单个考生投档时,依次检索该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A、B、C或A、B、C、D、E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3所或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
如该生填报的平行志愿经检索后均不符合投档条件,该生则无法被投出,此时该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检索、投档机会,系统将进行下一个考生的检索、投档过程。也就是说排序在前一个考生的平行志愿A、B、C或A、B、C、D、E未完成检索、投档过程,就不会对排序在后一个的考生进行检索、投档;前一个考生的平行志愿C或E院校的投档将优先于后一个考生的平行志愿A的投档。在平行院校志愿投档前,对先期填报了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志愿的入选考生,先行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在机读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先后顺序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Z”字型排列,即在机读志愿卡平行志愿栏中,最上一排的左边为①、右边为②,第二排的左边为③、右边为④……;或者是左边为①、中间为②,右边为③……。这个排序就是投档的先后顺序。
平行志愿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提高考生的志愿投档率,尤其是可以大大提高高分考生的志愿投档率及录取率,从而可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仅仅是“降低”而不能够做到考生填报志愿无风险。
平行志愿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各地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大于100%的原因,导致上线后的考生不能被全部投档,从而有一部分的上线考生存在滑档落选的风险。二是由于各高校投档比例大于100%的原因,导致进档后的考生不能被全部录取,从而有一部分的进档考生存在着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既然有风险,就必须要有规避风险的办法和技巧。
(6)填报平行志愿的技巧有哪些?
①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在同一批次的一组平行志愿中,院校的搭配非常重要。一般既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低的院校。可以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也可以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还有分数较低的院校保底。
②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
平行志愿的排序也有先后顺序,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投档的顺序。在填报的一组平行志愿中,最好是将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最靠前的位置,如果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三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到三所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
③在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中,可以填报与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相当甚至还要高的院校。
从招生录取实际来看,每年都会有少数较好的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就会投第二志愿。所以考生可以在第二志愿平行志愿中填报一些与第一志愿相当的院校或者比第一志愿更好的院校。采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填报第二志愿的另当别论。
④平行志愿是第二院校志愿,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有可能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所以考生应该以第一志愿估计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平行志愿的选报对象。
(7)高校是如何进行退档的?
教育部规定,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由学校具体确定调档比例(详见各高校的招生章程),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学校决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
高校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
高分考生被退档,大致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的;
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
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
如果考生被不合理地退档,应及时与有关高校联系。
(8)高考填报志愿的常见失误
高考填报志愿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
①预测校线不准或对自己的成绩猜估不准导致落选。由于所填报学校的调档线太高,考生成绩达不到调档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
②填报志愿过少落选。填报的志愿太少,如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填报院校落选后,再没有机会参与其他院校录取了;
③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落选。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而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投到了学校,但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被退档;
④填报了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的专业;
⑤相关科目成绩低。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调档线,但由于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或者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学校不予录取。此外,还有因档案内容不全、不真实等原因而落选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录取期间被退档的各种情况,高校将其称之为退档的主要理由;而对于考生来说,几乎全都属于志愿填报失误。
(9)第一志愿是顺利录取的关键
从投档规则来看,第一志愿优先于第二志愿投档,也就是说,最先投第一志愿,在第一志愿中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的学校,就一般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采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另当别论。
从每年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较高。如许多地方近两年各批次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占全部录取总人数的60%左右,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率更高,达到了80%以上。
大部分一本院校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不需要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例如,一个高考成绩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填好了,就能录取到一本的院校,如果第一志愿没填好,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就很有可能落选到二本院校。
从招生院校情况来看,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
从划线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应大于招生计划数,这样,肯定会有部分批次线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选到下一个批次。因此,第一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恰当,往往决定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
当然,慎重选择第一志愿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的填报。考生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每一个院校志愿。
(10)不要轻易放弃填报后续批次志愿
招生录取是按志愿分批次进行的,不填报志愿就等于放弃了参与录取的资格。一般而言,考生不要轻易放弃填报后续批次的志愿。
从近几年的录取情况看,有些高考成绩达到了第一批本科批次线的考生,只填报第一批院校志愿,不填报后面批次的志愿,因各种原因,没有被第一批院校录取,失去了参与下一批次的录取机会;有些考生因在每一个批次只填一个院校志愿,不填其它院校志愿,减少了参加投档录取的机会,也可能会落选。
例如有一位理科考生,高考成绩是608分,第一志愿填报中国人民大学,但该校调档线为618分,档案投不出去。这位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院校,在一志愿中已经全部录满,他在第一批中落选了。由于他又没有填第二批本科以及后面批次的志愿,也没有填报征集志愿,最后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
还有些考生在每一个批次只填一个第一志愿,不填第二志愿,这实际上也是减少了参与投档、录取的机会。
虽然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较大,但还是有些院校需要录取第二志愿,如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录取第二志愿的比例要大一些。考生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只要第二志愿填报恰当,还是有录取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