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眠法解除大脑疲劳
人在睡眠状态下,全身肌肉都很放松,脑细胞消耗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得到补充,可以有效恢复其功能。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是保证孩子精神焕发、活力无限的前提,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孩子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质量,甚至还会因考前过度紧张而常常失眠。即使能及时入睡,也睡眠不沉、整夜做梦。因此,美美地睡个好觉,是每个孩子长久以来的心愿。
虽然孩子在复习考试期间,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要比平时多一些,这是肯定无疑的,但为了晚上多看一会儿书,而影响了睡眠,导致第二天上午甚至全天都浑身乏力,头脑迟钝,又有何意义呢?因此家长要监督孩子晚上10点钟左右一定要停止学习,及时休息,才能保证持续学习的良好精神状态。另外家庭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对于那些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的孩子应采取多时段的睡眠。
在临睡之前可以喝一杯牛奶或者吃一个苹果,这样能够促进睡眠。但要注意临睡前不要吃大量的西瓜、喝过多的饮料等,否则会增加夜间小便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实在睡不着,熄灯后仰卧在床上,让眼睛自然闭上并反复做深吸气,同时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
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先做3至5次深呼吸,然后想象在黑暗中有一个不太亮的白点,并集中注意力控制这一想象中的白点缓慢地进行圆周运动50次,再换成缓慢地勾画五角星轨迹50次。如果感到心情改变不大,则重复上述意念运动程序数次。然后再进行两次深呼吸,就对自己进行一次暗示:我已经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起到良好诱导入睡的效果。
二、运动法解除身心疲劳
让孩子科学地安排复习生活,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于中考冲刺阶段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孩子来说,进行适宜而又有益的各项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①提示孩子在长时间的复习过程中掺杂短暂的运动
不少孩子一拿起书做起题,就没完没了,不是一个上午就是一个下午,中间也不休息,搞得头晕脑胀,影响学习效率和轻松的心情。家长要提示孩子,脑力劳动应有张有弛,一般来说,学习50分钟左右后,应有10~15分钟的休息。
针对考前时间紧这一事实,让孩子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短暂的体育活动。如可利用复习的间隙时间进行伸腰、踢腿等小活动。也可以到户外简单地散散步,做做腹卧撑,活动活动身体,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来几个深呼吸,或用双手搓搓脸部、双耳和颈部,搓搓手心,伸展双臂,让全身放松一下,然后再回来学习。仅仅10多分钟的放松,对恢复脑力来说,却有重要作用。
②督促孩子从事户外体育活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比例同身体其他部分相比要高很多,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心理压力太大,户外体力活动大幅度的减少,食欲往往不尽人意,家长就是准备再多的补品,孩子也未必吃得下去,所以大脑消耗的能量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一定量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和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改善睡眠和确保氧的吸收。
家长可以利用星期日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无需担心体育运动会占用孩子的复习时间,因为单纯的比拼时间是最蠢笨的办法,注意合理安排、劳逸适度、脑体结合才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学习方法。
一些成功孩子的经验告诉我们: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一点提醒家长,以前传统的锻炼方式一般都是进行晨炼,因为早晨锻炼空气会好一点儿,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我们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看到孩子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晨锻以后,往往会导致孩子整个一个上午都精神不振。
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息过程,则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因此建议晚炼比晨炼更合适。
三、娱乐法舒缓紧张的神经,可有效缓解身心疲劳
复习中的孩子容易疲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精神压力过大,心情无法释然,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适当的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歌曲,但节奏感不要过于强烈、刺激,看一点轻松搞笑的电视节目,但要注意节目是否健康向上,这都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释放压力,缓解身心疲劳,提高复习效率。
四、解除眼部疲劳有妙法
经过长期紧张的学习,尤其是总复习阶段难免不熬夜,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视力早已透支。除了眼睛疲倦、充血等直接的症状外,用眼过度还会导致头痛、肩酸等其他症状。随着考期临近,视物模糊、眼皮沉重越发的明显了,你可让孩子采用下面的三种方法解除眼部疲劳。
①眨眼、深呼吸法放松眼部神经
据眼科专家的科学数据显示:正常活动的人,平均每分钟眨眼10~15次,所用时间为0.3-0.4秒,每两次的相隔约2.8-4秒,如果按每天16小时计算,一个人在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大概要眨眼1万余次。人在眨眼时,泪液可以均匀地湿润角膜,防止眼睛干涩。可是长时间凝神专注的看书看黑板,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眨眼的次数,这是使眼睛有累乏感的根本原因之一。
你可以让孩子适当地放下书本抬起头,连续眨眼睛,润湿眼球,改善眼睛的干涩感,通过上、下眼睑(眼皮)用力闭合来挤压眼球,用眼外肌运动调理视力,保护眼睛。与此同时做深呼吸,放松两肩,扩胸展腹深吸气,吸足气数秒后再尽量吸气,让新鲜空气充分进入扩展的肺泡,与淤积在肺泡壁周围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置换,再收腹含胸把废气吐出来,如此往复进行,直至眼睛舒润、神清气爽,浑身解乏为止。
②按摩眼角和鬓角,保持眼睛健康
人在眼睛疲劳时会自然而然的去按摩面部的两个穴位,即眼角处的睛明穴和鬓角处的太阳穴。首先用手指沿着以睛明穴为中心的眼睛周围骨骼划4~5圈后,再把左右两只手的手掌心分别放到两边的太阳穴上,转圈儿地揉。风池穴位于脖子的后面,发际的下方,耳根后面的骨头和脖子后面当中一根粗筋的正中间部分。它和眼睛关联密切,刺激它可直接影响眼球的后侧,改善眼底动脉的供血量,消除眼疲劳。可以一边做深呼吸,一边用两手的食指按住风池穴,转动5-6次,就可以神清目爽了。
③眼眶按摩法
长时间的用脑、用眼,会导致孩子瞳仁阵痛,视线模糊或眼睛发红。虽然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头顶沉,眼球胀痛,心烦等感受。可以让孩子左右两手轻轻握住,用食指的侧面顺着眉头到眉梢的方向反复刮数次。然后再以同样的手法,顺着眼睛下面的眼眶刮数次,这时眼睛就会立刻变得清爽舒适起来。
小贴示:缓解学习疲劳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和朋友同事多交流,多沟通,也可以向这方面的专家多请教,虽然每个孩子的疲劳状况有所不同,但只要你用心,总会找出几种适合他的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法。
7.迎考巧用“益智汤”
一年一度的高考渐行渐近,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短期内增强记忆力,提高分析解答试题的能力,保持最佳考试状态。
专家指出,合理食疗胜过保健品,建议把能食用的中药和具有药性的食物结合起来,或选择某些药食兼优的食物,加水熟调成有一定色香味的汤膳,取药之性,用食之味,发挥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既对大脑有针对性营养补充,又有药性防治记忆力减退,减少考生失眠,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一、红莲栗子排骨汤
莲子50克,栗子250克,排骨600克,陈皮一块,水适量,莲子用水浸透,洗净备用:陈皮用水浸透,洗净备用:烧滚水,放入莲子、栗子、陈皮;栗子去壳,取肉,洗干净备用;排骨洗干净,用滚水煮5分钟捞起,冲水备用;水滚后再下排骨、莲子、陈皮和栗子,改慢火煲3个小时放盐调味。
二、核桃桂圆芝麻汤
核桃肉500克,桂圆肉、熟芝麻125克共入一盆加白糖适量,捣烂调匀装瓶。每日晚各取1匙以沸水冲服(肠滑便溏者不宜服用)。
三、菊花枣仁桂圆汤
白菊花4朵,酸枣2克研碎连同桂圆肉4枚入杯内,用沸水冲泡,待稍温调入蜂蜜1匙。以汤代茶饮,并吃桂圆肉(肠滑泄泻者慎用)。
四、桑椹蜂蜜汤
鲜桑椹100克,洗净绞汁放小锅内,取文火熬浓,徐徐调入蜂蜜25克,冷却后装瓶。每日早晚各取1匙,用沸水冲汤服(胃寒便溏腹泻者不宜用)。
五、莲子百合瘦肉汤
猪瘦肉250克,洗净切小切,洗净的莲子、百合瓣各50克,共入一锅加水,投入黄酒、姜各少许,煮至肉烂、莲子酥。空腹一并服食(风寒痰咳者少用)。
六、补眠大枣汤
小麦3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共同煮汤服用。
七、养神益脑羹
龙眼肉30克,猪脑1只,清炖加冰糖服用。
八、五果冰糖羹
去核红枣5枚洗净切碎,枸杞子10克洗净,桂圆15克,同入一锅加水以文火煮片刻。再将去皮香蕉1条切丁并去皮葡萄200克,投入汤羹内拌匀,以冰糖适量调味。空腹食用(外热实邪或腹泻者少用)。
九、苹果香桂羹
苹果、香蕉、桂圆各适量,苹果去皮核切碎,香蕉剥皮取肉切丁,桂圆剥壳去核。共入一锅加水煮沸,倒入适量湿淀粉搅匀,以白糖调味。早晨空腹服食,每周2次(便溏者少食)。
十、醒脑养心粥
桂圆仁20克,莲子15克,百合15克,粳米100克,共同煮粥加白糖食用。或用酸枣仁9克,莲子20克,粳米100克共同煮粥加白糖食用。
8.高考感冒用药全攻略
临近高考,最怕“关键时刻掉链子”。五六月份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考生患感冒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孩子感冒了,家长也无须恐慌,感冒毕竟是一种常见并且易康复的病。本文将为你全面讲述感冒了该如何给孩子用药。
一、退烧药如何使用
退热药通常只含有解热镇痛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退热”。因此,严格来说,退热药并不属于感冒药,只是感冒者出现发热时才用。这类药常用的有美林(含有布洛芬)、泰诺林(含有乙酰氨基酚)等。
问题一:发热就该使用退热药吗?应该什么时候用?
有的人感冒时,感觉全身发烫,就认为是“发烧”,并使用退热药,这是不正确的。应首先明确体温是否高于正常值(正常体温是36~37摄氏度,但有个体差异,部分人在37.2摄氏度也算正常)。体温在37.3~38摄氏度为低热,38.1~39摄氏度为中等度热,39.1~41摄氏度为高热,41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
无论任何人,只有在体温大于38.5摄氏度时,才能使用退热药。尤其是孩子,更不能一发热就使用退热药,否则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只要不超过38.5摄氏度,多喝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便可。
问题二:退热药每天用几次?
退热药不应该像一般的常用药那样,每天规定必须使用几次。只有当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时,才能使用退热药,而且间隔的时间至少4个小时,最好6个小时。
那么,如果在4小时以内,温度再次升至38.5摄氏度以上,怎么办呢?这时,应采用物理降温,可先用温水擦身,水温在32~34摄氏度为宜;若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考虑用30%~50%究竟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或用冰袋冷敷。
问题三:退热药不能与哪些药物合用?
退热药不能与碱性药物(如小苏打、氨茶碱)同用,否则会降低降温效果。
二、抗生素如何使用
虚弱的人感冒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而90%的感冒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因此,一般来说,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效果。
问题一:吃抗生素,感冒就好了,是什么原因?
有人觉得,上次感冒吃了抗生素后,很快就好了,这不是抗生素的功劳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病毒感染本身有一个自限的过程,也就是说依靠自己的抵抗力,不治疗也会好,而并非抗生素起作用。仅有小部分病毒新感冒的患者在得病几天以后可能会混合细菌感染,这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问题二:抗生素滥用,会出现哪些毒副作用?
如果抗生素过多的或不必要的使用,不仅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引起听觉障碍和肾脏损害,红霉素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青霉素引起过敏等),而且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原本致病性很小的细菌变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这些繁殖的细菌往往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治疗很棘手,后果严重。
问题三:什么时候该用抗生素?发热就该用吗?
只有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扁桃体炎、流黄脓鼻涕、血常规中白细胞总素及中性分类增高等现象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且应在医生的知道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发热时,可考虑物理降温,或服用那个退热药,而不能一发热就使用抗生素。
三、止咳药如何选用
一些感冒药中含有止咳的药物,但感冒时,常会遇到鼻塞、发热等,感冒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咳嗽、咳痰的情况,这时需要选择以止咳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就是“止咳药”。止咳药有3类:中枢止咳剂,化痰药和重要止咳药。
问题:痰多粘稠,如何用止咳药?
痰多时,若患者用中枢止咳剂(即含有氢溴酸右美杀酚与可待因的药物),会影响痰液排出,延误病情,可使用中药竹沥油、祛痰灵(含竹沥油及鱼腥草素钠),或盐酸氨溴索(即沐舒坦、贝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