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物学家坎农的体内平衡理论揭示了人类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按照坎农的观点,体内平衡是指有机体维持血流和血温经常地保持在正常状态的一种无意识努力。人的生命要经常保持在稳定健康状态,必须使血液中的水、糖、纤维、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氧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一直保持在正常值的范围内,使人的血液温度和血压持续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
人体内部有一套自动要求恢复平衡的机制。这一机制除了进行极其复杂的无意识自动调控之外,还通过各种各样快乐或痛苦的感觉实施体内奖惩,目的是要唤醒人们的意识,促使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去维持体内平衡。身体上的快乐和痛苦是奖惩机制作用的结果。
当体内失衡时,有机体就会自动地把各种各样生存保障因素的缺失(以下简称生因缺失)反馈为诸如饥饿、焦渴、寒冷、劳累、病疼、恐惧等各种各样的痛苦,目的是要提醒和迫使人们尽快地填补这些生因缺失,满足这些与生命存在攸关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仍然得不到满足,人的生命指针就必然会指向死的方向,痛苦会加剧,生命会越来越接近于死亡。电影《一九四二》生动地描述了河南大灾荒发生后,三百万灾民在基本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极端痛苦和死亡过程。如果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生命指针就会向生的方向移动,人就会感受到痛苦在解除,幸福感就会随之而来。
体内平衡规律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生命运动规律。体内平衡意味着健康和长寿,体内失衡意味着生病和死亡。因此,凡维持体内平衡的需要就是合理需要,否则就是非合理需要。只有一切生存需要的满足都能持续不断地符合这一规律时,人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活到自然规定的寿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否则,必然患病或提前死亡。
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健康水平并未相应提高。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每千人卧床天数2008年比1998年增加了72天。慢性病患病率由1998年的128.2‰上升到2008年的157.4‰。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由1993年的140.1‰上升到2008年的188.6‰。2010年大城市65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达975.8‰。2010年每10万人中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比1990年增加了67人,死于心脏病的人增加了79人。全国卫生总费用由1980年的143.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268.78亿元,增长了169.4倍,政府卫生支出由1980年的51.9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378.95亿元,增长了142.2倍。而人口死亡率却由1980年的6.34‰上升到2011年的7.14‰。根本原因在于为数众多的人看不到终极目的,生活依然很盲目,违背了体内平衡规律。
维持体内平衡就如同在高空走钢丝,平衡保持得好,就走得远;平衡保持得不好,就会坠落下来。
人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但活过100岁的人则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没有走出头,而是从半空坠落下来了。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了体内平衡规律,要么不及,导致营养不良性疾病和死亡;要么太过,导致营养过剩性疾病和死亡。
凡合理的生存需要的满足都会起到维持体内平衡的作用,而非合理的生存需要的满足要么破坏了体内平衡,要么没有实际意义。生存需要系统的最高目的是维持体内平衡,它是衡量生存需要系统每一个具体需要是否合理的最高判据。体内平衡是生命运动的规律,是自然法则,人类的大部分动机和行为都受这一规律的支配。所以,体内平衡是生存需要系统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