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幸福观是一个需要结构完整合理的幸福观,是生存、情感、成就三类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满足的幸福观,是自觉遵循体内平衡、心灵安逸和价值实现最大化规律的幸福观。因此,雷锋的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学习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的科学幸福观。
第一,从生存需要系统来讲,雷锋自觉遵循了体内平衡规律。雷锋虽然英年早逝,令世人为之惋惜。但雷锋的牺牲纯粹是偶然的意外事故。我们分析雷锋幸福观的结构,必须看雷锋对生存需要的态度和行为。雷锋赞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观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饮食规律,坚持锻炼,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同时,他从不过分看重金钱和物质利益,勤俭节约,远离贪欲带来的烦恼,理智地避开了因对物欲的过度追求造成的思想负担和对健康的损害,自觉地遵循了体内平衡规律。雷锋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雷锋就是这样一个由理性主宰欲望的人。因此,在雷锋活着的日子里,能充分享受健康的幸福,很少遭遇疾病的痛苦。健康的身体,为雷锋满足情感需要和成就需要,获得人生更大的幸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从情感需要系统来讲,雷锋自觉遵循了心灵安逸规律。雷锋也向往爱情。女友王佩玲在回忆文章中说:“有时我晚上到河边洗衣服,雷锋执意陪着我,并且把书本上或报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感到很幸福,少女的浪漫情怀得到了很大满足。”雷锋的“情书”写得很有文采:“小凌:给你写信的此刻,已经是深夜一点钟,我刚上完晚班回家,今夜整整忙了四个钟点,我真是很疲倦了。我拧亮台灯,坐下来给你写信,疲倦就立刻飞去了。宿舍里的人都已入睡。窗外繁星满天,明亮的月光从外射了进来。在窗内还可以看到田野里成熟的高粱、玉米、稻谷在随风摆动,好像在向我点头,在向我微笑,它们都好像要陪我给你写信似的。我是多么愉快呀,真是高兴极了。我相信你也会感到如此的兴奋,我有不知多少话要跟你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谈话并没中止,写到这里告一段落。”这是雷锋1958年6月写给王佩玲的信。
雷锋虽然是孤儿,但他的生活中充满着亲情和友情。雷锋对博爱、良知、道德、友谊、互助、沟通交流、归属的需要感悟敏锐,他富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怜悯之心,有强烈的行善动机,心存大德,一贯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因此,无论是上学、当农民、当工人,还是当兵,雷锋走到哪里,都能把善与和谐带到哪里。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使他能够充分享受到人间真情,享受到爱与被爱的温暖,享受到自尊需要的充分满足带来的巨大幸福。他在日记中写道:“下午七点钟,我乘火车到了安平,七点半钟就到了我原来的工厂——焦化厂。我走进党总支办公室,熊书记、李书记、吴厂长看见是我回来了,真是高兴。我也非常兴奋,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真是热情地招待,给我倒茶,还给我做了饺子和鱼吃,把我安置在一间很温暖的房子里睡觉;还带我到厂内参观了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我见到了许多以前和我在一起工作的同志,感到高兴万分。”“今天早上,我和于助理员到达了安东××部队,首长们对我亲切的关怀和照顾,我真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在雷锋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慰藉心灵的幸福。
雷锋非常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审美需要能够得到极大满足。雷锋爱照相。部队宣传员季增曾给雷锋拍过很多照片。他说,雷锋逝世后,搜集到数十张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雷锋爱看电影、爱跳舞、爱看书、爱演讲、热爱大自然。《雷锋全集》一书收录了雷锋的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赠言等多种体裁的作品,说明雷锋是个很有文化内涵的人,是个能够从生活中捕捉美、创造美、感受美的人,是个精神充实、灵魂丰满的人。所有这些都给雷锋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可估量的精神乐趣。
雷锋的情感需要满足是充分的,雷锋从来不会遭遇孤独、寂寞、焦虑、忧郁、空虚、被抛弃、被蔑视的痛苦,雷锋的心灵始终都处于安逸的状态,这从雷锋洋溢着喜悦的面部表情就可一望而知,因为相由心生。
第三,从成就需要系统来讲,雷锋自觉遵循了价值实现最大化规律。雷锋生而好学、天资很高、富有创造精神。注重自己的价值增值,有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富有智慧和独立精神,有干成事业的真本事。雷锋内心深处固有着为他人、为共同体、为人类作出贡献的高尚动机和远大志向。雷锋能从潜能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以及开阔、力量、和谐、平静、光明和美好的幸福高峰体验。
雷锋说:“个人主义好比大海中的孤舟,遇到风浪,一碰就翻。集体主义好比北冰洋上的破冰船,任凭什么坚冰都可以摧毁。我认为坐在小舟里摇摇晃晃不好,还是坐在破冰船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为好。”在雷锋看来,人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摄入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命,维持生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充分发挥了创造的潜能,充分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作出了自己作为社会系统要素应有的贡献,才能觉得没有白活一生,才会有精神的充实。
雷锋在刻苦学习理论的同时,很重视文化技术的学习。他在日记中写道:“从内心往外说,我时刻都想多学点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时刻牢记着马克思的教导,‘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幸福不能靠主观臆想,而要付诸实践。奋斗是幸福的源泉,创造是实现幸福的途径。雷锋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社会价值、追求人民幸福统一起来,既关注自身发展,更强调造福人民。这种幸福观的根本点是以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幸福。他还说:“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力量。”“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日记语句自然酣畅,意境恢弘高远。毛泽东看了《雷锋日记》后说:“此人懂些哲学。”的确如此,雷锋是一个具有高度理性思维水平的人,是一个真正明白人生目的和意义的人。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但雷锋精神的伦理价值却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学习雷锋,关键是要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雷锋的幸福观是合乎人生规律的科学的幸福观,是结构完整的幸福观,是明确了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幸福观,是三大需要全面满足的幸福观,是有利于实现人生幸福量最大化的幸福观,是一个能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积极构建群体幸福环境的幸福观,是一个有利于实现全民族、全人类幸福量最大化的幸福观。
学习雷锋,还要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一切与道德背道而驰的幸福观都是违背人生规律的幸福观,是结构残缺不全、缺失了心灵安逸和价值实现的幸福观,是在非合理需要误导下产生的畸形的、扭曲的、病态的、消极的、虚假的幸福观,是把人引向欲壑难填、精神空虚、浮躁焦虑、无聊乏味、灵魂痛苦、罪孽深重的幸福观,是瓦解社会正义、为自己为子孙为民族制造灾难的幸福观。一切道德蛀虫以反道德的手段获得的“幸福”,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误认的“幸福”。
学习雷锋,就是要引导人们以雷锋的幸福观为镜,对照检查自己的幸福观,区分需要的善恶性质,明确人生的终极目的,建立结构完整合理的幸福观,树立健康的、和谐的、积极进取的、科学的幸福观,纠正拜金主义、快乐主义、攀比主义以及各种畸形的、病态的、扭曲的、消极的、虚假的幸福观,使人间多一些善,多一些互助和谐,从而多一些幸福。
只要越来越多的青年从灵魂深处接受了雷锋的科学幸福观,道德的春天一定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