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能拖就拖。
5.对自己没有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孩子越是担心,越是害怕,他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6.孩子没有安全感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父母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父母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7.对于某些事情或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情的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也不明白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8.父母的越俎代庖
一些父母什么事情都会替孩子做,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父母会来帮他的。
父母知道了孩子磨蹭的原因,帮孩子克服磨蹭这个毛病就很容易了——把这些原因消灭掉。
帮孩子克服依赖的习惯
父母箴言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做,要培养孩子自己做事的习惯。
平时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独立做事的机会,不要老是包办代劳。要知道,父母越是担心孩子,孩子往往越是无法独立。
孩子依赖父母,本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分的依赖,例如寸步不离、缠人、不肯自己完成一件事等,则属于不正常,会使他今后不能离开父母或家人的照顾去自立生活。时下一些孩子的依赖性特别严重,许多父母看不到孩子这种依赖性的危害,忽视了培养孩子独立工作的能力,这对孩子将来处世做事是没有好处的。
爸妈工作忙,乐乐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如今,奶奶病了,乐乐又和爸爸妈妈住到了一起。
妈妈尽力事先替乐乐做好一切,但偶有“疏忽”,就会被弄得手忙脚乱。昨天妈妈加班回来已经很晚,忘了把乐乐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今早乐乐醒来后就冲着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喊:“妈妈,今天穿哪件衣服?”“妈妈,穿哪条裤子?”“穿哪双鞋?”“过来帮我系鞋带。”……
无奈的妈妈在感叹孩子长不大的同时,开始注意适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多承担一些能承担的责任。慢慢地,乐乐学会了洗自己的手帕,学会了收拾自己的床、抽屉,甚至学会了把自己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摆放在床前……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和保护,父母负有监护的责任。但是,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依赖别人生活一辈子。
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的原因,是大人们过分的溺爱。因为周围的人特别疼爱,任他撒娇,凡事都帮他做好,使得孩子不愿、也没有机会去学习自立。反之,父母过度忙碌,无暇照顾孩子,因而内疚,想补偿他;于是尽量容忍他、满足他、纵容他,当有任何要求时,从不拒绝,因此养成孩子喜欢撒娇的习惯,或喜欢说“我不会做”,因为这样就有人代劳了。
想纠正孩子的依赖性格,培养他自立、坚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这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过来的。首先,训练孩子做自己的本分事,穿衣、吃饭,都让孩子自己去做。面对一个依赖性强的孩子,父母往往经不起孩子的纠缠、撒娇,而首先改变态度;有时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哭闹,但求平息孩子情绪而满足他。久而久之,孩子揣摸到父母的心态,知道只要坚持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令父母改变。
其实真的忍受不住时,干脆走开一阵,不要面对孩子。而且不断提醒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着想,内心就会感到舒服一点。
此外,吃饭的时候,给孩子选择喜欢的食物的权力,带孩子去买玩具、衣物时,让他有拣选的机会,一旦选定了,要尊重他的决定。父母可以给予意见,但不要代他作决定,如果孩子表现得忸怩不安,或犹豫不决时,说一些鼓励和提示的话,帮助他立定主意。对他的决定,表示欣赏可以坚定他的信念,并起鼓舞作用。
当你要求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时,不要因为他做不来,或手忙脚乱,或需时很久而表现得不耐烦,不断催促、批评,甚至斥骂,更不可代他完成。要给他充足的时间,即使是慢,也不可指责他做不来。实在不能完成时,也只能从旁协助,或口头指导。不过,当孩子第一次尝试做一件事时,必须先给予充分的指导,不能一开始就要求他自己来,他也不可能一下子学会做所有的事。学会自己吃饭了,再教他穿衣服,按部就班渐进式地进行。一时间要他做那么多事,对依赖性强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会让他有借口说做不来。
他做不好时,不要责备他、取笑他,应指出他的错处,告诉他要如何做,鼓励他重新开始;做对了,要称赞,不管是多么小的一件事,也不能忽略。当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时,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让他为“这是我自己做的”而感到自豪、高兴,以后更乐意去做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来开始第一次训练,是重要的一环。不适当的时候,容易引起父母与孩子双方的紧张,事情就不容易成功。例如,临上学前不应该教孩子自己穿校服,由于时间紧迫,大人急于把孩子送上校车,见到孩子笨手笨脚,忍不住就要发脾气。孩子受了气,自然不高兴,赌起气来,于是大人和孩子都放弃了,最后还是由大人代劳。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孩子心存恐惧,下一次要他再尝试就难了。倒不如选择一个不急迫的时候,例如冲完凉要穿衣服的时候,可以乘机教孩子如何扣纽扣;晚上换睡衣上床时,则教他如何穿裤子。每天学一点,在没有压力下学习,孩子会乐意多了。
别忘了,同龄小朋友间可以互相影响,大家一起玩,看见别的小孩子可以自己绑好鞋带,自然会刺激他,他也想自己做,就不自觉地学习起来了。
帮助孩子克服注意力涣散的毛病
父母箴言
有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注意力涣散,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漫不经心,粗心大意。为此,父母们非常着急。其实,这和孩子的自信心、心情等密切相关。
许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容易开小差,阅读课本时不专心,做习题时精力不集中。做什么都漫不经心,懒懒散散,粗心大意,这样的孩子怎样能把学习搞好呢?这些孩子只有克服掉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才能把学习搞好。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缺点呢?
1.培养注意重点的习惯
不管是听课、读书或者是做作业还是做别的事情,都要让孩子学会动脑子分析综合和比较,通过思考区别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现象。动脑子思考的过程不仅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一旦区别出重要的与一般的内容,使认识得到加深,还会产生愉快地体验,使注意力稳定得更久。
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要让孩子将注意力稳定于注意对象不断发展变化的各个过程,并要注重各种不同过程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让孩子区别出主次轻重缓急。有的心理学家指出,具体训练应该这样做:要使每一客体的一般知觉保持得相当好,同时还要从次要的东西中分出主要的东西来,并把注意集中在主要的东西上。在孩子每次活动或上课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去动脑子分析内容的主次。坚持下去就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专家认为,集中注意就是将精力指向特定对象,专心的意思主要是专注地思考,对所关注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和系统化、具体化的思维,或者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性的创造性思考。可以说所有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都具有高度集中注意于思维的非凡能力。想要让孩子们成为人才,就必须训练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要训练他们专心思维的能力。
2.专心训练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孩子能在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下都专心学习或做事。一旦孩子确定了要干的事,就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不要受其他刺激的影响和干扰。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经常训练就会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习惯。
原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
3.学会不想自己
人们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常常以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此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例如,当我们穿一件新衣服,或者戴一顶异样的帽子,就总会以为众人都在注视自己。当一个学生考试不好,或做了件错事,他就会觉得众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觉得没脸见人。一个同学站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虽然紧张但是还能说出话来,如果站到讲台前面对着全班同学,他就会吓得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害怕答错了惹人耻笑,怕老师批评,怕同学会议论等,其结果是越想越怕,以致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其实这种总以为众人在注视自己的想法多半是或完全是自己的臆想,自己的许多不自然的态度和表现是自己遐想的结果。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着自己的事情,每个人的思想重点或注意指向都不相同,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注视别人,正像你自己常常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一样,可能众人也还没有顾得上注意你呢。
有的学者说:“自我的感觉是臆想的一种形式。别人并不会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关心你。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记得这一点,你在他们面前便不会感觉不舒服了。”
让孩子克服这种恐惧感的方法首先是让他不想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其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解决的任务上,专心致志做事的人,就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引起不安。
4.关键是要有信心
能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他的自信心是一个关键因素。静下心来以后,就要相信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全神贯注地听课,于是就能获得好的效果。所以要教会孩子自己对自己说:“我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很好地听课!”如果孩子没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不起来,那就会真的出现注意不集中,就会出现失败。
5.疲劳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敌
孩子长时间地连续学习,彻夜不眠地看书会使他感到疲劳,因而大脑神经兴奋水平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比如长时间开车的司机,会因“疲劳驾驶”出现事故,这是非常危险的,有些人还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精力充沛的生理状态,这样才能增强注意力集中的水平。
6.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
心情舒畅或联想愉快的事情能帮助注意力的集中。有些研究生一想到学习的结果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能戴上博士帽,心情就充满愉快,注意力就能集中。在出外旅游时,旅途劳累辛苦,但一想到它是一次难得的有意义的活动,也就不觉得苦了。常常跟孩子说一些愉快或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教他把克服注意力涣散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来做,这样注意力增强的速度就会很快了。
7.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力
心里平静,情绪稳定,有助于个人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精力,指向学习目标。所以在需要注意力集中之前,先使心神安定下来。有人说:“只要能静下心来,就等于集中了一半的精力。”反之,当孩子在心情焦躁、烦乱的时候,要想让他集中注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安静下来呢?下面推荐几个放松的技巧,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
深呼吸法。坐好,轻轻闭上眼睛,慢慢地呼气,吐气的速度越慢越好,然后慢慢地吸气。如此重复数次,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能把与学习无关的杂念赶出脑海,干扰一旦被排除,就能全神贯注地去学习了。
静坐法。静静地坐着,脑子里不要想任何事情,眼观鼻、鼻观口,约半分钟左右,这样就似乎渐渐地达到无私、无欲、无我的一种精神境界,这时脑子就会平静下来。“宁静致远”,这时学习的效果会格外好,思考问题也深刻,有人说这也是发挥个人潜力的一种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