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我们不可能永远充当孩子的保护神,也无法为孩子的未来安排得尽善尽美,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形成好性格,使他们勇敢地走向人生,去适应环境,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外,可别忘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如何,直接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孩子才能有美好的将来。
父母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父母箴言
人的性格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一旦形成也会相对的稳定下来。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孩子性格的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养育方式。
世界上每个人的相貌各不相同,其性格也是千差万别。那么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好性格呢?一般来说,好的性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饱满的热情
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那么他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热情,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然而,要使其不受伤害,继续把热情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因为热情是脆弱的,很容易被诸如考试的分数、他人的嘲笑等挫伤和失败挫伤,甚至摧毁。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从小无意识地受到父母态度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儿时一般不易发现,进入青春期之后,这些影响才开始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在以后都难以改变。
2.充足的自信
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迎接各项挑战,他才有可能成功。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尽可能早地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他们,鼓励他们充满成功的信心。
3.热切的同情心
大多数孩子对有生命的动物所遭受的痛苦都是很敏感的。父母经常关心他人,自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4.较强的适应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呢?最好的方法是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感情去对待孩子,使他们能早日成熟,避免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打击。
5.满怀希望
这种特性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于迎接挑战。要培养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父母本身就应该是乐观主义者。如经常教育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当困难真的来到时,孩子就不会畏缩不前,而会挺起坚强的脊梁,去战胜困难。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曾有人将几百名4岁幼儿的家长按其“权威”和“关爱”程度分成溺爱型、忽视型、严厉型、关爱型、理智型五类。在这五种教养类型中,孩子的发展水平表明,溺爱型、忽视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其各方面发展的水平都较低。在思想上接纳子女的非期望行为,行为上部分限制的关爱型父母培养下的孩子,其智力发展较快。思想、行为都部分接纳非期望行为的理智型家庭教育,则使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显得高人一筹。可见,较好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
同时,父母常常是孩子的偶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和孩子在举手投足、—颦一笑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真像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这虽然说明了遗传在孩子性格形成中的特别作用,但似乎更能说明后天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巨大作用。
这就是不仅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奇妙的相似之处,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在言谈举止中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的原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夫妻二人感情较好的,他们彼此之间会越来越相似,这与他们日厮夜守,天天生活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环境对性格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人父母者,还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古时候,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惜三次搬家。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最终没有让其母的苦心付诸东流,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现代人大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然不可能再像孟母那样因对周围环境的不满意而频繁搬家,但父母至少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正是自己无意中错误的育儿方式造就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常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在人面前显得落落大方;相反,与人交往较少的孩子多会形成文静内向的性格,羞于与人交往,一说话就脸红,表情和举止极不自然。因此父母还应该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现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惊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下,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孩子的很多事情进行包办或限制。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另外,恶劣的环境可能导致孩子恶劣的性格,这也就是在社会风气极度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所以专家们一再呼吁:保护未成年儿童,让孩子远离毒品、暴力、色情等一系列社会垃圾。
孩子性格的形成—方面取决于先天遗传,一方面取决于后天生活的环境。身为父母,在注意纠正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并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还应注意与孩子多谈心,多关心孩子,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发现他们成长中的一些性格缺陷,及时给予纠正,如果等到孩子性格已经成型后再纠正就很困难了。
澳大利亚心理学者罗拉黑尔这样概述性格形成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在心灵与思想的一些特性上,家庭成员之间存在遗传这个事实;
在许多个别的性格特质中,哪一个会得到发展,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则由环境因素决定;
若是先天已经具备非常强的性格特质,则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得到发展。
从罗拉黑尔的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父母在为孩子营造成长的环境时,要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特质,为孩子该特质的发掘与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
让孩子生活在自信当中
父母箴言
自信是人生发展和成功的心理基础,又是能力和意志的催化剂。当孩子在某方面有了进步,父母应该对于他的进步进行夸奖,即使孩子没有什么进步,父母也应该寻找机会进行鼓励,这样就会让孩子有想要进步的欲望和动力,会让孩子更加渴望进步。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可以受到良好教育,能早日成才,高人一筹。于是,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都被父母们所采用了,从小就给孩子买一些锻炼智力的玩具,恨不得孩子一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英语,期望孩子会有绘画、弹奏等方面的天赋……为了这些,父母们让孩子接受各式各样的训练,参加花样繁多的补习班。但是,无数的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教育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寥寥可数。因为这种狂热、高压的教育方法,充其量只能使孩子习得优秀的外在技巧,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内在力量和精神品格的培养,尤其是自尊感和自信心,它是导致行动的内在品质。因此教育的起点就从培养孩子自信好习惯开始,要知道,自信心并非天生,而要靠后天培养。作为家长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是责无旁贷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呢?
1.强化对自我的积极认识
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正确认识和信任,如果一个认识不到或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那他很可能会有不自信的表现。孩子正处于一个需要别人引导、帮助和认可的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潜能、长处和不足往往没有什么认识和把握,多数时候他们是通过别人对他们的态度来确定自我的价值的。如果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加以肯定,让他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的自信就会在父母鼓励的话语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做的不好,或是失败了,父母要帮助他们寻找并分析原因,鼓励他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去争取成功。父母强化孩子对自我的积极认识,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拥有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其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孩子的自我认识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培养孩子自信好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
如果孩子拥有一项特殊的才能,就可以大大加强他的自信。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通过发挥他的特长而树立起信心。只要孩子有兴趣去学,肯定会做得很好,父母就可以抓住机会夸奖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从而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展示孩子的特长,让其他人来认可孩子的能力,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信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自己可能会在一些方面不如别人,但是也完全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父母还可以教会孩子运用一些自我暗示,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对某件事的良好感觉中扩散出去,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
父母还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学业之外,培养其他的兴趣与爱好;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多接触那些需要别人关爱帮助的人群,这些都会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3.让一些榜样来引导孩子
无论国内国外,甚至是在孩子的身边,都有很多榜样,他们也都是天赋平平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有时候他们甚至是身处逆境的。但他们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父母可以把这些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引导孩子向他们学习,为培养孩子的自信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依据。
4.尊重孩子的意见
父母一定要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看法,一些关于孩子的重大事情要和他们一起商量,并且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做父母的自尊、自信,构建家庭民主格局,这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无声语言,相对来说,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5.父母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就很难实现目标,一旦他们对父母制订的目标不能实现,就会很难建立起信心,甚至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地降低标准,孩子就会很容易取得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成功会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可以从他的成功中体验到快乐,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自信,这样,他们就会取得大幅度的进步。
6.“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对于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父母可以让孩子提前掌握,等到他正式学这个东西,或是和同伴们一起学习的时候,他就会有“这很容易”的感觉,再加上别的孩子可能没有学过,就会让你的孩子产生自信。
一个人成功的起点是自信,也是他前进的力量,而自卑则是其成才之路上最大的阻力。作为父母不应该只看到孩子成绩单上的成绩,更要看到孩子别的方面的长处。
培养孩子的善良的品质
父母箴言
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天真纯洁的孩子本来就有一颗善良的心,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更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善良。
善良是一种美德,它对孩子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善良的品质,那么,这个孩子在道德上就会有缺陷。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善良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善良的小精灵。然而,有些父母大概是出于“爱孩子”的心理,经常会灌输孩子“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的观念,这些父母就是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在有些父母的眼里,只有让孩子从小养成“不吃亏”的习惯,孩子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这些父母正是由于“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善良教育。但是,教育专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善良的心,那么孩子就更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因为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冲突往往意味着不安全。因此,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虽然说孩子可能会为自己的善行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孩子得到的会比付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