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父母在与孩子的接触和抚爱中,用自己的身体接触孩子,能把爱和关心传送给孩子,孩子也能从父母的触摸、体温、气味和面部表情中,获得安全感和愉悦感。你向孩子微笑,他也用笑来回答你。
这些行为,就是孩子在能说话之前与成人进行的非语言交往。这种交往越多,孩子就越想说话。所以这些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对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极为重要。
研究表明,缺乏早期交往经验的孩子,他的语言发展速度会减慢。经常躺在摇篮中哭叫而无人理睬的小孩,他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会失去交往的兴趣和信心,对智力发展极为不利。
孩子学习语言,主要通过模仿和练习。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初的模仿物,要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父母的语言修养是一大关键。父母的语言要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言规范、简练、完整、浅显、生动、易懂、有趣,说话态度亲切、柔和。
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岁的幼儿可掌握800~1000个词,6岁的儿童可掌握3000~4000个词。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掌握的词汇不断增加。有些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
着手。
(1)2~3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父母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对话,鼓励孩子多讲话。
(2)3~6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时孩子的语言逐渐变得丰富,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宜用规范语言,而且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语句要连贯。
(3)上小学孩子的父母要督促其多阅读课文,读完后再让孩子复述,这样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4)父母要引导孩子多听广播、听故事、读课外书,扩展他们的词汇。
(5)要帮助孩子完善口头表达能力。孩子说话时偶尔说半句话,父母听不懂,此时不能讥笑孩子,应该让孩子重说,直到说完整。有的孩子说话时往往对某事叙述不清,父母应耐心给予纠正,教孩子如何才能叙述好。只有这样,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作为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①从孩子出生起(甚至应该更早些),就要经常和孩子说话,而且要注意用标准的发音说正确的话。
②在孩子会说话之前,启发他说话的愿望。
③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了解周围事物的概念,为此,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什么东西叫什么,还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使他获得事物或经验与代表该事物或经验的词语之间的联系。
④要使孩子的生活环境丰富、有趣。
⑤要经常和孩子对话,即使是大人之间的谈话,如果孩子在场也要注意自己的谈话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⑥当你与孩子说话时应该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不要在孩子面前老说一些无精打采的话,否则,不仅会影响孩子说话的情调,而且还会使孩子产生“说话原来就是这样有气无力,生活原来就是这样精神不振”的感觉。
⑦不要因为觉得儿语有趣而模仿孩子说儿语。否则会使孩子把不规范的言语表达方式延续更长的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不断地纠正孩子的语言。不断纠正孩子的语言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这样做会比你根本不关心孩子的语言更糟糕,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丧失说话的信心。
⑧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和说话的机会。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不断地交流使用中发展的。
⑨一旦孩子可以认字和阅读书籍了,就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读物。而且,最好让孩子多讲述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情或自己的想法。
会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
卡尔·威特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与大卡尔的母亲安多纳德太太偶遇,便上前和他们寒暄,并特意摸了摸大卡尔的头以示友好。
“威特牧师,我觉得你就像一具尸体,你看你的脸多苍白啊!”大卡尔这个小机灵毫不客气地批评起他来。
其实孩子说的是真话,至少某一方面是这样。他的脸的确苍白,他当然不会为一个小孩生气,但当时却已经让他不知怎么说话了。
安多纳德太太气极了,“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这样对威特先生说话。”她狠狠地给了她儿子一记耳光。
他连忙上前劝阻。可是大卡尔并没有因此而闭上他的嘴巴:“我说的是实话,你看看他的脸……我没有瞎说……”
“你干吗打我?你干吗打我……”大卡尔冲着母亲喊叫起来。
安多纳德太太害怕极了,她只能一边拖着自己的儿子,一边逃跑似的离开。
大卡尔回去肯定又会挨顿毒打了。
孩子只是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式表达他的看法。如果他说:“威特先生,您的脸色怎么不像往常那样红润而有些苍白呢?您生病了吗?”
这样,他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却传达了不同的意义。前者是恶毒的讽刺,而后者却是一种对别人的关心了。
至于安多纳德太太,她的做法更加不正确。她应该用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而不仅仅是惩罚孩子。从这一点来看,她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不够,方法是多么的不妥。
由此可见,让孩子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让他们更加明辨事理是多么的重要。
培养孩子学说话,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做得好,孩子成龙;做不好,孩子成虫。教孩子练说话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略举几种:
①要有意识地给以趣味性的训练。
父母在帮助孩子做事时,要同时用语言解释自己的行动,使动作、词语和形象结合起来。
例如,你帮孩子沙沙穿鞋,你说:“沙沙,把你的左脚伸出来。”他可能会伸出他的右脚。你就自己做示范,他通过模仿会伸出左脚。沙沙指着食柜,你知道他要喝牛奶,你就把奶粉袋拿下来说:“沙沙要喝牛奶,是吗?”孩子点头,说明他听得懂。只要不是啰嗦、唠叨,父母可以在小孩面前尽量多说话。
②结合看图片或实物,让孩子认识各种物体。
父母先用手指着图片或实物,问孩子:“这是什么?”然后讲出答案,要孩子模仿发音。以后多次重复,强化巩固,并逐步扩展内容。例如,“猫——黑猫——这是黑猫。”还应把词、形象、动作结合起来,教孩子说话。例如,爸爸要骑车上班了,就问孩子:“爸爸呢?”小孩会指着爸爸,接着教他讲:“上班——爸爸上班——爸爸上班去了,再见。”听到爸爸的车铃声,可以问:“什么声音?谁来了?是爸爸——爸爸下班了。”
③教孩子学儿歌。
父母反复念一首儿歌给孩子听。儿歌具有简单、有趣的性质,很符合儿童的口味,孩子会喜欢听这样的歌,多次强化,让孩子逐渐理解儿歌的意思,学会重复其中的某些句子,再多次说给他听,让他模仿,这样两岁左右孩子就能说出简单的儿歌了。
④用语言指示孩子完成简单的任务。
比如,“沙沙,帮妈妈拿来那本书。”等他拿过来了,不忘说声“谢谢,沙沙会做事了”,不但表扬了他,又培养了他讲礼貌用语,讲文明的习惯。孩子大一点,可以叫他传话,例如,“去告诉奶奶,饭做好了,请她来吃饭。”孩子每做完一件事,都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而父母看着孩子乐颠颠歪歪斜斜地蹦来蹦去,一种莫大的幸福感会涌上心头。
⑤让孩子复述卡通片中有趣的情节和场面。
卡通片是小孩子的最爱,在一群小伙伴中,他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通过说出卡通片中的一些内容来表现自己。父母千万不要阻止孩子的这种交流。这种交流可大大促进孩子语言表达力的提高。即使没有别的小伙伴,父母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这种表现欲望。
例如可以说:“沙沙,昨天的卡通片,妈妈没看,你能告诉我里面有什么吗?”
⑥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孩子是玩大的,在游戏中,他有说不完的话,常常会自言自语。有些父母很讨厌孩子的这种习惯,往往压抑他这种要表达的愿望。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孩子不怕他开口,就怕不开口。不开口的,沉静的小孩需要更多的关怀,开导和鼓励,让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孩子在一起时要鼓励他开口,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简单重复、啰嗦、词不达意的随意性毛病。
例如,在玩“红绿灯”游戏中,鼓励孩子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向他讲解红绿灯的作用,车辆、行人应遵守的交通规则。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细致耐心、大胆表现的精神,这对于他的语言发展极为有利。
⑦教孩子读诗。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保存、流传着大量优秀的诗歌。读诗、背诗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的特性,对于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突出的效果。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母亲和婴儿说话的频率,最接近诗的节奏”。
当然要选择与孩子年龄相当的作品,使其能被理解,否则容易使孩子厌烦,防碍他以后对诗的爱好。因此,应先选择最浅显的诗让他背,循序渐进。例如,唐代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周朝隐峦的《逢老人》:“路逢一老人,两鬓如白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这些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生活化,容易被小孩读懂。随着孩子理解力的提高,可以向他介绍更多的情景交融的好诗。
⑧改善对话方法,多用提问方式。
多向孩子提问,对其语言发展有很大促进,提问不仅仅用于问答训练,它还有许多别的用途。
父母可以控制谈话的主题,特别是当孩子和您犟起来的时候,可以使孩子的思路转到您想要和他交流的方面来。比如孩子在讲故事,说了一个“从前呢”,就说不下去了,父母可以用提问来诱导孩子,“从前有个什么呢?”“从前有个英雄,叫武松。”……“武松干什么呢?”“武松打老虎。”这样,故事就可以讲下去了。
用问句代替其他句式来表达同一种意思效果会更好。比如,下命令式的“睡觉去!”就不如“睡觉就有精神啦,是不是?”、“现在是不是睡觉的时候啦?”等表达方式效果好。多用商量语气,可以培养您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也会让孩子更自信。
用提问创造场景,训练孩子的想像力。比如指着一辆黑色的车子问:“这辆车子是红色的吗?”孩子回答这个问题,要让他思路转一个弯,先对车作一个判断。父母可用提问来创造联想的无限场景。“如果天上的月亮掉下来了,会怎么样?”“如果走路用手不用脚,是不是很好玩?”不断提高问话的复杂性,能保持孩子回答问题的兴趣,其智力的发展当然不在话下。
还可以就同一个问题变着花样问。比如,希望孩子睡觉,可以采用多种问话方式,“沙沙睡觉好吗?”、“沙沙乖,马上睡觉,是吗?”、“沙沙一向睡得快,是不是?”等等。每次用一些变化的格式,让孩子体会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传授语言表达的技巧,一举多得。
读:读书多的孩子智商高
王乃庆是迄今为止台湾地区智商最高的儿童。他3岁便能读报,8岁时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更显得超群。众多媒体广泛报道过他的事迹。
王乃庆的父母其实是摆地摊、开餐馆的普通人,但为什么会培养出这么聪明的孩子呢?他们的答案是:让孩子自己读书。孩子提一个问题,就帮他买一本书,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宝宝认字:从人口手开始
宝宝不是天生就会读书的,读书先得从认字开始。怎么教宝宝认字呢?
当孩子满六个月时,父母可在他的房间四壁大约一米高的地方贴上厚厚的白纸,白纸上贴上用红纸剪下的文字和数字。在白纸的另一块地方,有秩序地贴上简单的字,如:人、口、手、门、天等等。在另一处并列贴上从1到10的十行数字。因为婴儿的听觉比视觉发达,父母应该经常指着这些字或数字大声念给孩子听。
以后为了唤起宝宝识字的兴趣,家长可以买来很多儿童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像“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之类的话语。有时,你还可以干脆就不讲给他听,故意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现在很忙,没有工夫给你讲。”这样一来,反而会激发和唤起孩子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到他有了这种强烈的识字欲望以后,你再开始教他识字。
家长还可以制作小卡片,在上面画上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房子、树木等,在画面下标出汉字。你可以把这些卡片贴在餐厅、厨房、客厅和宝宝卧室的墙壁上,让他可以常常看到,以加深印象。家长还可以利用这些卡片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编故事。每次出外散步,一旦看到什么,马车、教堂、河流等,就要孩子说出该怎么念,怎么写。
学会认字以后,就应该教他如何读书了。王乃庆父母这方面很成功,下面是他们的经验,读来很有启发: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你提出问题时,你一定很想知道答案,而我突然买一本书摆在你面前,你当然会迫不及待地把这本书看完。看完之后,你所获得的就真正是“事半功倍”了!而且永远会印在脑子里,永远是最正确的答案。
因此,在儿童时期王乃庆就已经有三书柜的书了。书的种类应有尽有,但仍以天文、自然科学方面为最多,这些书是他从识字开始,不断地购买、累积起来的。
大约在3岁8个月左右,王乃庆突然能看报纸;4岁左右,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常用中国字都会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