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真做好培养方案制订(修订)的同时,学校加强对培养方案执行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绵阳师范学院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培养方案异动的说明》等文件,对培养方案的执行流程实行严格控制,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得以认真执行的制度保证。教务处严格控制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严格培养方案的异动程序,一些至关重要的异动须经教学校长审批同意,保证了培养方案的权威性。学校积极发挥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学生和教务处对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监督职能,及时反馈,使培养方案的执行得到有效的监控。目前,学校正发挥网络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由培养方案直接导出开课计划和排课,使培养方案执行的效率和正确性再上一个台阶。
(五)实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纲要》,并依据教育部2007年1号和2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措施》,确定了明确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教学内容改革,以教学内容改革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为支撑,以学校经费资助为激励,以教学成果奖评审、教师技能大赛以及教学名师评选为动力,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展开。课程建设旨在率先建设一批资质课程,在资质课程基础上建设优质课程和双语课程,在优质课程和双语课程的基础上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等级);在资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基础上申报和建设优质公共选修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带动下,学校落实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做到门门课程有负责人,有建设者,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有教学团队;同时稳步推进课程资源中心建设,实施课程评估机制,创设竞争氛围,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落实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思路,学院依据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工程”以及《绵阳师范学院2003~2007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了《绵阳师范学院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绵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按照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论证,学校设置了“平台+模块+课程组合”的三级课程体系,搭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五大平台,每个平台下面分若干模块,模块下设若干课程群,构建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改革方面,学校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举行了资质课程审查,评选了优质课程,颁布了《绵阳师范学院“精品课工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出台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努力构建教学团队,教务处与网络中心和教师共同构建教学资源网,分步骤、有层次地落实课程建设。
自2003年以来,已审核资质课程629门,优质课程160门,建设立项精品课程26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7门,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第二;院级精品课程31门,双语教学课程21门,预立项3项。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3万元,校级每门精品课程资助2万元,合计投入83万元;双语课程投入5万元,经费投入力度之大,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调整充实了校级公共选修课,到2006年9月,共建设校级公共选修课240门。
在教学改革立项方面,校级教学改革立项110项,省级立项30项,其中2005~2006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立项16项,重点2项,共计投入金额达30余万元,极大地推进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学改革投入近20余万元。
学院于2004年被列为四川省大学英语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出台了系统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成立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由院长担任组长,整合了教务处、外国语学院、学工部、各教学单位的力量,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同时学校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不同时期对“两课”教育的要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保持“两课”的实效性;学校积极进行计算机类课程的改革,适当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开设大量的计算机类选修课,着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2007年评选出校级教学名师4名,教学名师候选人5名,另外吕建国教授被评为省教学名师。在近三年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中,学院有13门课程获得省级立项,立项门数逐年增加,进步幅度很大;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院共获得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站在了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六)积极提倡、着力推行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定了总体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每年一次的教学技能大赛,迄今已经举办5届,时下正举办第五届,每届历时近半年时间,几乎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参加了初赛,百余人参加了学校决赛,参赛教师将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的成果尽情展示,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宣传和推广,带动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深入。
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是促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的另一有效途径,学校以教学研究立项为支撑,加强本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引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自2003年以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立项项目22项。
教学改革立项推动了教学成果的积累,外国语学校文炳老师主持的《基于积件思想的计算机辅助〈综合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文学与传播学校魏传宪教授的《新课标语境中“参与性教学模式”的变式深化和创新推广》在200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评审中分获二、三等奖。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形式。学校一方面加大物质投入,不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设施的数量逐年提高。截至2006年,全校有多媒体教室60个,共计9607个座位,语音教室14个,座位数1056个,有效地保证了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绵阳师范学院多媒体授课管理办法》和《绵阳师范学院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对多媒体授课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规范多媒体授课,而且对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授课。同时,学校积极开展电子课件大赛,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营造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氛围,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学校的三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院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积极性。2005~2006年度,学校共开设必修课800余门,其中多媒体授课课时数为2.7万课时,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29%左右。学校积极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目前自制多媒体课件数已达300余套,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学院出台了推进双语教学的措施和政策,制订了《绵阳师范学院本科双语教学建设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双语授课。
学校为大力推动双语教学的进度,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在课时量计算上,将教学工作量按实际课时的1.5倍计算;在经费方面给予直接的支持,从2006年起,学院划拨专项经费对双语教学课程实行立项建设,每项给予0.4万元的资助,专门用于购买原版书籍、教学资料的建设以及双语教学研究、学习、研讨等,首批14门课程得以立项,第二批建设7门,预立项3门,总计投入资助经费5万元。
同时,学校加强了对双语教学的管理,严把立项评审关,规定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具备流畅的听说能力和坚实的专业知识,缺一不可,并通过学生评教等方式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对于效果不好的双语课程,必须予以整改,甚至取消立项资格。
(七)加强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
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制订了《绵阳师范学院教材管理暂行办法》、《绵阳师范学院教材选用的规定》、《绵阳师范学院自编(参编)教材管理规定》、《绵阳师范学院自编讲义、编审使用、印刷管理规定》、《绵阳师范学院教材质量评价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教材选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及时进行了修订完善,为做好学院的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选用为主,自编为辅”的原则。要求各教学单位在选用教材时坚持教材应以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原则,尽可能采用新版教材,体现最新科研成果,适应教学改革要求。鼓励教师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体系”的教材、“九五”、“十五”国家规划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尽可能选用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重点、优秀或获奖教材以及学科领域专家公认的高水平教材。
学院坚持执行教材选用的责任人、审核人、审批人逐级负责、责任追究制度。选用程序为首先由系院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拟订出开课计划,任课教师为选用教材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第一审核人,系院分管教学的领导对本系教材选用进行终审。
学院根据《绵阳师范学院教材质量评价暂行办法》提出的教材评价的原则、办法和要求,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部分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对各专业选用的教材、学院教师部分自编教材进行质量评价。
有了制度保障,关键在于落实。学院树立了教材工作紧紧围绕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的理念。在日常的教材选用工作中,始终坚持学院制度规定的教材选用、评估原则,层层把关,责任落实。总结出了教材选用、教材征订、教材发放、教材编写、印刷、使用、教材质量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并且按照流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由于学院严格执行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学院教材选用整体水平较高,学生评价良好。近年来,教师选用教材877种,其中选用各类获奖教材、重点教材、规划教材、优秀教材、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教材649种,占所选用教材的74%;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606种,占所选用教材的69%;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等专业选用新教材比例达到84.3%。
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已基本形成体系,整体选用水平较高,教材质量调查表明,学生对学院教材选用比较满意,在2001、2002级学生中调查的212种教材中,评为质量较好的教材119种,占56.1%;在2003级学生中调查的198种教材中,评为质量较好的教材151种,占76%。7种教师自编教材中有4种评价为优秀。
学院制定了《绵阳师范学院教材建设五年规划》,确定学院近五年的建设目标是:紧紧围绕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抓好重点,锤炼精品,争取在五年内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完备、适合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教材体系,实现专业课程教材配套,编写出一定数量的具有影响的优秀教材。
近年来,学院采取自筹资金与出版社资助相结合的办法出版自编教材41种,主要用于校级、系级公共选修课。学院资助印刷自编讲义22套,作为教材的补充。
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了《Understanding psychology》《普通心理学》、《Designing and reporting experiments in psychology》,《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报告》、《A History of psychology ideas and context》《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的专业英语基础》;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物理学专业使用了《Quantum mechanics: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量子力学:概念和应用》英文原版教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使用了《Computing Essentials》(2003年影印版)《计算机专业英语》八种英文原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