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构筑平台是整合生存与发展资源的前提与基础。学校通过搭建校内“办学理念更新平台、教学中心地位平台、科研强校平台”为“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校内平台。
办学理念更新平台
针对原来师专时代办学理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存在的问题,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努力学习、深入探讨,充分整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信息决策资源,从战略高度出发,锐意进行制度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
升本后,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2003年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干部当好后勤兵,全心全意为学院谋发展,为教职工谋利益”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厚德、博学、笃行、弘毅”为精神内涵的学习型组织文化,实现了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更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一、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构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平台
绵阳师范学院升本挂牌以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会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培养制度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创新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途径,推进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启动“客座教授基金计划”,推进教育社会化;积极推进弹性学分制改革;设立大学生研究基金、创新人才基金等,鼓励创新人才的成长。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围绕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新时期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工作中严格做到以生为本,积极构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平台。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学生管理规范
学生工作部根据本科学院的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教育部有关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精神,结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探索和实践学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三年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起草和修订了《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条例》(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绵阳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考评办法》(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奖励条例》、《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奖评选办法》(试行)、《绵阳师范学院优良学风班评选细则》(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申诉管理规定》、《绵阳师范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细则》、《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团体管理暂行办法》、《绵阳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德育学分条例》(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礼仪教育学分实施方案》、《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学分实施方案》、《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学分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公寓文明寝室建设管理条例》、《绵阳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绵阳师范学院关于规范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绵阳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关于专(兼)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中的职责的通知》、《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绵阳师范学院团组织生活管理办法》(试行)等40余个管理制度,管理内容涉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就业、勤工助学、心理健康、团组织生活等各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学院学生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二)确立新的学生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构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平台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切实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三年来,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工作系统。系(院)有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学办主任、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不断加强和充实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配齐学生管理干部。学院现有专职辅导员57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41人,精干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举办政工干部培训会和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
学工部十分重视政工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三年来,分别就贯彻“学生工作条例”、“思想政治工作三进”、“中央16号文件精神”、“大学生公寓基础文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主题开展了14次专题学习培训。学工系统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自觉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并严格管理和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治校”意识。
3.深入学生群体,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三年来,学生工作部对学院16个系和二级学院开展了四次大型学生工作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解决学生的困难和化解学生的矛盾,为学生专心学习、健康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学院根据调研报告,集合学生中较为突出和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专题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规划、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做到了对学生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服务。
4.认真组织每年的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三年来,参加人数近30000余人次,学院分别被省、市教育、宣传部门、团组织授予“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3、2004年,共有142人和8个集体获得了院级以上级别的奖励。2005年,共有71人和4个集体获得了院级以上级别的奖励。2006年3支社会实践队又参加了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暑期社会实践。
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和管理,使之更好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会积极参与学校涉及学生事务的管理,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了广大同学的具体利益;规范疏通反映同学意愿的渠道,及时有效地把同学的意见提交到学校有关方面,及时解决同学在学校生活和接触社会中遇到的问题。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1.高度重视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
学校明确规定,新补充来学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和从非教师岗位调入学院任教的人员,包括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均应遵照四川省教育厅的要求,参加由四川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并把其培训结果作为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和聘任教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之一。
2.把好主讲教师资格关
把好主讲教师资格关是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主讲教师资格的规定,出台了《绵阳师范学院主讲教师暂行条例》,对主讲教师的任职资格严格审查。要求新引进的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依照《绵阳师范学院关于教师岗前培训的有关规定》和《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要求他们在进校一年内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通过以上措施,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
3.坚持教授、副教授上课制度
学院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制定有效措施,规定教授、副教授都必须为本科生授课,以确保本科教学质量。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学院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其任期届满,就不再续聘其教授、副教授职务。同时,学校积极鼓励教授、副教授讲授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出台了《绵阳师范学院关于教授、副教授上课暂行规定》,教授、副教授由学校统一实施聘用和管理。学校在《绵阳师范学院教学科研岗位应聘条件、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绵阳师范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将教授、副教授年度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教授、副教授聘期届满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对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教学工作量;教授、副教授每学年根据其任教专业,由教研室统一安排教学任务;教授、副教授的绩效工资、课时酬金、年终绩效工资分配,都与教师学年承担教学工作量挂钩,并规定了年度最低教学工作量;鼓励教授、副教授跨系、部授课;在学校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评选认定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每人每年必须系统讲授两门以上本科生专业课。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学校教授、副教授近三年为本科生上课情况良好。
4.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与考核文件,对教师的岗前培训、任课资格、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实验实习、作业要求、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教材管理、成绩管理、教学工作考核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日常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了见习教师、助教的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各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加强教师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能力。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了教学工作督导小组,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退休教师、现职教师中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副教授担任,深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包括课堂理论实验教学的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的督导检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评价和使用情况监督指导;全校大型教学竞赛活动的评判;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咨询;参与学校评教的监督指导,学生素质教育和学风建设检查督促指导等;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学校组织学生分别对全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网上评价,被学生评为优良的课程分别占被评课程总数的92.87%,同时,在网上留言中,同学对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上是比较高的。通过定期(每周一次)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大纲、教案和教材教法上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完善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行教学质量动态监控。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各级领导、专家和同行教师听课、各种教学检查和调查等方式,推动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时化、高效率。学校建立了对教师教学的奖励体系,每年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和表彰,对保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开展了教学名师评选,优质课评选、精品课申报、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四)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学风建设,三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学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1.切实抓好入学教育,把好新生校规、校纪教育关
切实抓好入学教育,把好新生校规、校纪教育入口关。学院把新生入学教育列为教学计划的必修课,专门编印了《新生入学教育读本》,在新生报到入学后,专门列出一周时间对新生进行专题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大学教育的认知,对学院、专业的认知,对校规、校纪的认知,对大学学习、生活、自我发展的认知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突出学生行为常规教育。入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为:系(院)党总支书记、学办主任、辅导员分专题讲解,学生集中听课,统一书面考核等。
2.认真抓好新生军事训练,开展纪律实践活动
学院将新生军事训练纳入教学计划,时间为两周。主要内容除常规的军事操练等基本内容外,重点加强学生内务整理、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纪律习惯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学生内务整理竞赛、学生列队集合竞赛、学生条令学习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反复训练学生养成“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的意识,并将三项竞赛和学生个人军训考核的成绩分别纳入系(院)工作考核和学生本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