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调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速度和结构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将会走上一个健康的良性发展阶段。从经济角度如何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效益和从社会角度如何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效益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效益内涵及评价标准
一、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效益的内涵
教育的效益,有教育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之分。所谓内部效益,是教育的内部产出与投入之比。内部产出指的是教育过程的直接结果,如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智力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变化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养成等。所谓教育的外部效益,是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输送到物质生产部门后因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时产生的,是教育对社会发展贡献大小的度量。当然,教育的内部效益与教育的外部效益是密切联系的,内部效益是以培养出来的人能发挥社会效益为前提,其效益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教育外部效益的大小。一般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公益性和产业性特征明显的教育,其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统一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效益准则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基本准则,但不能像工商组织那样运用之。对效益准则在工商组织及经济活动中的运用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金钱为其投入和产出提供了共同的衡量尺度,以追求最大化的效益。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关于效益的任何观点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的挑战。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产出的是通过教育过程而转化出来的获得了知识技能与能力、思想品德与态度、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活生生的高技能人才。这些活生生的高技能人才既通过其数量,更通过其质量,体现着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效益。要定量的测量与评估这种教育效益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效益,目前仍然受到方法论方面的严重限制,很难直接度量。但是,高质量的教育投入是高质量的教育产出的前提和保证,这是教育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据此,可以用高质量的教育投入指标来“替代”部分教育产出——教育质量,从而间接地衡量教育效益,使教育的投入、产出和效益协调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效益不但包括了接受投资的对象和受教育者本人所获得的收益,同时还包括了上述主体不能完全占有,从而成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共同享有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收益。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效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间接效益和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包括为社会带来的宏观效益和利益以及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好坏等方面所体现的效益。因此,计算高职院校投资效益首先要考虑个人的投资效益,其次考虑教育单位即高等院校的效益,最后综合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投资效益。
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效益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增设新的院校来实现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规模与效益并未明显提高。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其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48所,在校生107774人,校均规模为2250人;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17所,校均规模约600人,在校本科生为10000人。根据我们的预测,2005~2010年,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将保持在55万人左右,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应控制在55所左右才较为合理,不能再大规模增设新的院校。用发展的观点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使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规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因此,在规划长远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发展规模与效益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从江苏实际情况看,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长主要不是以学校数量的扩张为导向的,而是以挖掘现有学校潜力、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扩大现有学校办学规模为目标,盘活高等职业教育的“存量”,使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发展规模与效益评价的标准指标:规模效益,数量扩张的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效益评价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是政府发展经济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前提,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实现社会赋予的任务,关键要看其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质量。质量高就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不对路或质量低,不仅高职学生本身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还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及有限教育资源的低效率,这是政府所不期望的。通过对各高职院校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为政府进行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使其把握投资机会,使投资有重点、有侧重,提高有限财政经费的效益,最终在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市场的需要
当前,从总的形势来看,高校的办学能力有限,远远不能适应要求上大学人数的需要,这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给社会资本投入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各类高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若仅仅依靠政府一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发展就会缺乏活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从自身利益出发,必须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多渠道筹措经费。社会投资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是将资金投向收益高、收益稳定的行业和领域。评价指标对社会资本选择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将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高职院校自我激励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不像中学那样相互有较强的可比性,如: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比率;高中升入重点大学、一般大学的比率等。而同层次职业院校之间,在办学质量及效益方面往往缺乏比较,即便是有一些比较也是定性比较多、定量比较少;单项指标评价比较多,综合指标评价比较少。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中,表现突出的问题是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而忽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找准自己的位置,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一方面开展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是综合性评估,另一方面也有计划地开展了对教学、实验室、图书馆等单项的评估工作。这些单项评估都是对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在某一方面的评价。这里所讲的办学经济效益评价,是从投资、办学质量及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评价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效益的指标,也是对各种评价效益的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指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源的取得都需要成本。研究教育成本就是要分析成本的构成及影响成本的因素,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成本。成本是一个负值指标,越低越好,但必须是在规定的服务标准范围内。脱离共同标准(如后勤服务、学生住宿条件等)的指标将缺乏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