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艺妓看了看画,付了报酬,转身对她的顾主说道:“这个和尚的画虽不错,但心地肮脏,只知道要钱。出于这样一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里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于是她脱下正穿着的一条裙子,要月船在它的上面再画一幅。
月船依然沉静地问:“你能出多少?”
艺妓鄙夷地哼道:“随便。”
月船开了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依照要求画了一幅,就离开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月船和尚居住的那个地区时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个任何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仓库,里面贮满稻谷,以供赈济之需,而购买稻谷的钱正出自于画画的报酬。月船的师父生前发愿建一座寺庙,但不幸早亡,他要完成师父未竟的心愿,于是积极筹款。除此以外,月船还用这些钱为当地人修了一条路。
当月船和尚靠绘画攒够了钱,完成了这些善举之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
哲理与智慧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常常也会面对一些谣言与诽谤,或者是闲言杂语。这时我们可以要到的,就是保持沉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以一种淡然的心态,用无声的语言,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这才是智者之举。
佛林百科
《百喻经》
《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
只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才会轻松愉快
佛陀格言
你要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你才不会迷茫,你才会有所成就。
一位作家出名后,总是忙得昏天黑地。他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请教一位年长的禅师。
作家向禅师言道:“师傅,我为何自从出名以后就觉得工作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累呢?”
禅师问:“你每天都在忙什么呢?”
作家如实地回答道:“我一天到晚要交际应酬,要演讲演说,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同时还要写作。唉!师傅,我活得太苦太累了。”
禅师突然打开衣柜,对作家说道:“我这一辈子买了不少美妙的衣服,你将这些美妙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自然就能找到答案。”
作家说道:“师傅,我穿着自己身上的这身衣服就足够了。现在你要我将这些美妙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我会感觉很沉重的,我肯定会极不舒服。”
禅师说道:“既然你懂这个道理,为何还要来问我。”
作家问道:“师傅,我还是不明白您的意思,敬请您说明白一点,好吗?”
禅师说道:“你不是已经知道你穿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够了,再给你穿上更多的美妙的衣服,你会感到很沉重,也会觉得很不舒服,你难道还不明白你是作家,不是外交家,也不是演说家,更不是政治家,为何要去扮演交际家、演说家、政治家的角色呢?为何要去做交际家、演说家、政治家应该做的事呢?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吗?”
作家恍然大悟道:“每个人都只能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人生才会轻松愉快啊!”
哲理与智慧
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究竟为什么这么累呢?因为在追求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在做一些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身外之物不可强求,身外之事不可强为;只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如此,人生才会自在洒脱。
心存杂念太多,必然会形成种种羁绊
佛陀格言
任杂念在心中丛生,烦恼和痛苦就会接踵而来。
从前,在一座寺庙中有一位和尚,已经修行了很久却无法得道。其实,他也没有其他的毛病,就是贪吃贪喝,别人吃一钵饭就够了,可是他总觉得不够,吃了还想再吃。有时明明已经吃不下去了,还要向别人要。眼见比他晚进来的师弟们都一个一个得道了,而他却没有什么长进,于是他很苦恼地请教主持:“师父啊!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刻苦地修习佛法,却一直没有得道呢?”
主持回答说:“正是因为你贪吃,所以一直没有得道。不用着急,这样吧!明天我为你准备一餐饭,等你吃完后我再告诉你到底怎样才能得道。”
第二天一大早,这个和尚便急忙赶到主持那里。主持看见他来了,就端出满满一钵的小米粥,旁边还放着一个空盆。钵里的粥不断冒出热气,还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看得出来是刚做好的小米粥。
主持说:“你一大早就赶来了,应该还没吃早饭吧。这一钵小米粥归你了,你可以把它吃得精光,吃得像旁边的空盆一样空,不过这是刚做好的小米粥,要等它稍微冷一点之后,你才能吃,要不会很烫的!”
但是和尚一闻到小米粥的香味就控制不住自己,很想马上把它喝掉,免得一会儿有人来分享,于是他低下头对着那钵热腾腾的小米粥使劲吹着,想让粥快点冷下来。
刚吹了一会儿,他就急着问主持:“这粥已经冷了,我可以吃了吧?”主持盯着他说:“小米粥就算被你吹冷了,可是你的心还是热的。你应该把粥看作是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是一碗清水,这样你才能使自己的心冷却下来。”
和尚茫然的听着主持的话,似乎听懂些什么,可是还是迫不及待的端起钵,开始喝小米粥,结果小米粥太烫,他不得不吐出来,刚好吐在面前那个空盆中。
这时,主持指着他刚吐出来的小米粥对他说:“你现在再把它吃掉。”
和尚惊讶的回答说:“吐出来的,已经是不干净的东西了,怎么能再吃下去呢?”
这时候主持便对他说:“只要你把一切食物看作是别人的鼻涕或呕吐物,你的心自然会清净下来,内心清净才能深入了解佛法要义,才能修得正道啊!”
这位和尚顿时恍然大悟,马上改掉了贪吃的恶习,刻苦用功,后来果然进步神速,不久就修成了正果。
哲理与智慧
《淮南子·主术训》曰:“是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心存杂念太多,必然会形成种种羁绊,牵扯住我们前行的脚步。只有真正地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才能有所收获。
禅机妙语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的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国师不正面回答,反而问唐肃宗道:“君王可曾看到虚空?”
“看到!”
“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唐肃宗无话可对。
追求和谐与平静,才是真正的生活之路
佛陀格言
保持和谐与平静,是修佛之道。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位很爱思考问题的王子。有一天,他问他的老师:“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王子听了老师的指示便上路了。不久之后,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几年之后,王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一天,王子见到了他的老师,王子说:“我已经看过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了。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而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去改变我自己。”智者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向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向回走。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回来的这个方向上,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生活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他因此学会了欣赏自己。
王子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差别,所以他总是不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他因此学会了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失败连连: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他因此学会了包容世界。
这时老师已经在开始处等着他了,他看到王子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对他说:“不用我多说什么了,现在你应该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吧。”
哲理与智慧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开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得往前走。记住:与其去改变世界和别人,不如去改变我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宽容别人,学会包容世界。追求和谐与平静,才是真正的生活之路。
我们要以坦然的心境,面对生命中的无常
佛陀格言
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在印度,有一位孤寡的母亲,膝下只生了一个儿子,母子俩相依为命,没有什么亲戚可以依靠,孤苦伶仃。这位母亲把自己的终身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于是便对儿子,疼爱倍加,生怕一个闪失,失去了唯一的希望。
有一年,村子里流行了一场瘟疫,很多小孩子因为抵抗力薄弱,无辜地被病魔攫走了生命,寡母钟爱的儿子也不幸地死于这场流行疾病。伤心欲绝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每天搂抱着早已气绝已久、全身冰冷的孩子,号啕悲哭,痴迷地对着孩子喃喃地呼唤,企图唤回孩子那可爱的笑靥,但是孩子所回应的只是亘古寂然的无言。
从此,妇人像丧心病狂一般,碰到人便苦苦祈求:“什么人带走了我的孩子,把我的心肝宝贝还给我!”“我的孩子死了,天哪!什么人能救救我的孩子?”
可怜的妇人活在丧子的悲痛之中,哭断了柔肠,哭碎了慈母的一颗心;哭干了泪水,哭出了一眼的血泪,街坊邻居们爱莫能助,大家不知道如何来帮助这位不幸的母亲。
恰巧,佛陀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位的弟子来到了这个国家,并且接受国王的邀请,传经说法。人们扶老携幼都到精舍,聆听佛陀宣说妙法。
有一个村人不忍心妇人沉沦在锥心拆骨的痛苦深渊,把妇人引进到佛陀的座前,希望佛陀给她一些启示。佛陀慈悲地看着妇人说:“妇人家!你丧失了人间最珍贵的宝物,你只要找到一样东西,我就有办法救活你的孩子。”
绝望中的母亲听到佛陀充满光明、生机的法音,抬起泪水迷蒙的双眼,无限期盼地注视着佛陀说:“佛陀!只要能救活我的孩子,任何东西我都愿意去寻找!”
佛陀便对她说:“你如果能找到吉祥草,把它覆盖在你孩子的身上,你孩子便能起死回生,可爱如昔。”
那位母亲似乎感觉到了希望,赶紧问道:“什么叫做吉祥草?要到那里才采得到呢?”
佛陀接着说:“吉祥草生长在从来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之中,你赶快去寻找吧!”
于是,怀着一线希望的母亲,锲而不舍挨家挨户地寻找那挽救他儿子的灵芝仙草,每到一户人家,便恭敬合十问道:“请问你家曾经死过人吗?你家里有吉祥草吗?”
“我家没有种植什么吉祥草,我家两个月前才死了个老人家。”被问到的人知道她遭遇丧子的剧痛,虽然被询问到如此唐突的问题,但是也不以为意。只是没有一个人家不曾死过亲人的,妇人失望极了,世间之大,竟然没有一人能够救护她的孩子。
佛陀于是接着开示她说:“你终于明白任何人家没有不曾死亡过亲人的道理。世间上一切万法有生必有死,有生必有灭,诸行无常的生灭现象是自然的法则,任何有生命的有情众生,必定要经过死亡的过程,因此你儿子的死亡也是一种必然的实相。”
哲理与智慧
佛家认为,诸行无常,世间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人类都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山河大地也有着微妙的循环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因此,佛教主张一种“花开无生见如来”的“无生”。我们既已是众生之一,那就要学会以坦然的心境来面对生命中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