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公鸡,比你资格更老的公鸡。你不过是个新手,至多是个学徒。”这个疯和尚回答王子说。
“那好吧,就算你是只公鸡,可你看起来像人。”王子听了疯和尚的话,仍是感到怀疑。
“不要看表面,看我的精神,看我的灵魂。我是像你一样的公鸡。”疯和尚回答道。
王子相信了他的话,彼此还成了朋友,而且他们彼此还许诺要永远生活在一起,他们都认为整个世界是反对他们的。
慢慢地,几天的时间过去了。一天疯和尚开始穿衣服了。他穿上衬衫。
王子说:“你在干什么?你疯了吗?一只公鸡竟想穿人的衣服。”
疯和尚说:“我只是想骗骗这些傻子,这些人。记着,即使我穿着衣服,事情也没有什么两样。我还是只公鸡的本性,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难道你觉得像人我就变了吗?”
王子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对。几天以后,疯和尚说服王子穿上了衣服,因为入冬了,天变得很冷了。接着有一天,疯和尚突然向宫里要了吃的。
王子非常警觉地说:“你这家伙,你在干什么?你也像那些人一样,像他们一样吃饭?我们是公鸡,我们要像公鸡那样吃食。”疯和尚回答说:“就这个公鸡与人而言,没什么两样。你可以随便吃什么,享用每一样东西。你可以像人一样生活,而依然忠于您的公鸡本性。”
过了没多久,疯和尚劝王子回到了人的世界。最后,王子完全恢复了正常了。
哲理与智慧
对于某些特殊的棘手问题,就需要用比较特殊的办法来解决,尤其是心病。对于心病,要遵循“心病还需心药医”的原则。先要找到心病的根源所在,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是医治心病的最好方法。
有时候有些事,是认不得“真”的
佛陀格言
事事过于认真,就会陷入执著的迷障中。
有师徒二人出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师父就对徒弟说:“前面-家饭馆,你去讨点儿饭来。”徒弟领命就到了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徒弟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
徒弟微微一笑:“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师父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
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完拿笔写了一个“真”字。
徒弟哈哈大笑:“你也太欺我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五岁就识。”
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
徒弟回答说:“不就是认真的‘真’字嘛!”
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师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徒弟就这样回来见师父,说了经过。师父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
师父回答说:“此字念‘直八’。”
那店主笑到:“果是大师来到,请!”
就这样师徒二人吃完喝完没付一分钱便离开了饭馆。
徒弟不懂,问到:“师父,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
师父微微一笑:“有时候事是认不得‘真’啊!”
哲理与智慧
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时候是认不得“真”的,该糊涂的时候,你还坚持认真,那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难得糊涂才是明智之举。
禅机妙语
一位禅师与门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许多泥点儿。
一位穿了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双鞋呢?”
这位禅师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泥泞的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
门徒顿觉心头一震。
后来,门徒在禅师的带领下,一起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了。
经常洗涤自己的心灵,才会保持圣洁的心智
佛陀格言
庭院需要经常打扫,心灵需要经常洗涤。
一天,一个小和尚化缘回来后,在禅房门口看见师父正端坐在太阳底下,大汗淋漓,泪流满面。
小和尚非常的不解和惊讶,于是就问道:“师父,您怎么了?”
师父却心平气和地说道:“没怎么,我在沐浴呢!”
小和尚更加的迷惑了,他转了几个圈后,又凑过去问师父:“师父,我没看见您沐浴、洗涤啊?”
只听师父很平静地说:“我是在沐浴、洗涤自己的心灵,你当然看不到了。”
小和尚更好奇了,他想探个究竟,学点见识,又问道:“怎么才能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呢?师父可否开导开导弟子?”
师父回答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的心结,便可以为心灵药浴了。哪个人若经常为自己蒙垢的心灵沐浴和洗涤,这个人的心地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的。”
哲理与智慧
世俗的污垢和尘埃会蒙住我们的眼睛,迷惑我们的心智。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地寻找这些污垢和尘埃,用仁义、孝悌、忏悔等反复地清洗——就像洗衣服一样,自觉、及时地清洗。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保持光鲜亮丽,我们的心智才会高贵圣洁。
佛林百科
关于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
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由男士来佩戴,可消弥暴戾,远离是非,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身为女子,世事烦扰,难免愁肠百结,佛的宽容、大度、静默正可化解种种愁绪。因此,女子佩戴佛,可促使自己平心静气,豁达心胸,静观世事起伏,笑看风起云涌。
还有一种说法是:男戴观音女戴佛,是因为男人属阳,观音属柔;女人属阴,佛属强,讲究阴阳互补,阴阳协调。
人生犹如一杯茶,空杯以对才是对
佛陀格言
一个人只有在空的状态下,才能装进想要的东西。
唐末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想请古佛出山,担任国师,为其谋划治国方略。
然而,无论闽王怎样用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仍一直保持沉默,只顾自己喝茶,还一个劲地让闽王喝茶。闽王不爱喝茶,然而,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眼看着闽王杯子里的茶水就要溢出来了,扣冰古佛仍然还要往闽王的杯子里加。
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忍不住问道:“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
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着一句话都不说,继续为他倒茶。这时,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
然后,扣冰古佛又把闽王的茶杯加满了,问道:“你会喝茶吗?”
闽王回答说:“不会。”
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
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
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装满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闽王听了,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此中禅意。从此,他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了许多治国之道。
哲理与智慧
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懂得拓宽自己的心胸,人生之路才会随之加宽
佛陀格言
心胸有多大,路就有多宽广。
一个小和尚总是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说生活使他感到非常厌烦,于是他的师父决定开导他一下。一天早上,他派弟子去取一些盐过来。
当弟子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父让弟子把盐倒进水杯里,弟子不解地抱怨了几句,但仍然照做了。
然后师父让他喝下那杯水,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弟子吐了出来,说:“很苦。”师父笑着让弟子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父让弟子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弟子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弟子喝了口湖水。师父问:“有什么味道?”弟子回答:“很清凉。”师父问:“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师父问:“同样的盐,为什么这次尝不到咸味了呢?”弟子回答:“因为湖里的水比杯里的水多出千万倍。”
然后,师父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弟子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着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要把你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要做一杯水,而要做一个湖。”
弟子听后,受益颇深。
哲理与智慧
只有懂得拓宽自己的心胸,人生之路才会随之加宽,我们的烦恼才会减少。不要总埋怨上天给我们的太少,它给别人一双手,也给了我们一双手,我们并不少什么。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态,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禅机妙语
郑璇问神会禅师:“什么是道?”
神会禅师答:“没有名称是道。”
问:“道既然没有名称,为什么称之为‘道’呢?”
答:“道本身始终不言说,称之为‘道’,只是因为需要回答问题。”
问:“‘道’既然是虚设之假名,那么没有名称是真的吗?”
答:“也不是真的。”
问:“既然没有名称也不是真的,那么又为什么说没有名称是道呢?”
答:“这都是为了回答问题的缘故,才有言词解说;如果不提问题,那就始终没有言说。”
前半生应无所畏惧,后半生应无怨无悔
佛陀格言
不畏惧,不后悔,是我们面对人生最好的姿态。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打算自己能够闯一番事业,于是便离开家乡,轻装上阵,踏入迷茫的未知路途。少小离家,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于是他在出发前,特地拜访了本地最有名气的一位老和尚,请求他能够给予指点。
老和尚当时正在河边临碑练字,用一根树枝在沙地上挥毫写意,见年轻人讨问前程,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
老和尚并未抬头,只是对他说:“人生六字秘诀,老朽先给你一半,已够施主半生受用。”说完便又信自摹字。
年轻人心中自然是觉得很失落,但也没办法,只能不甚理解地离开了。
三十年后,那个年轻人已步入了中年,有了一些成就,当然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终于又回归故里,他想起了那位老和尚,便又去拜访。
然而,老和尚在几年前已经过世了,老和尚的徒弟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他,说:“这是师父生前留给你的,说施主日后必然来取,请施主自行打开吧!”
他吃了一惊,慎重地接过来拆开封套,只见里面赫然三个字“不要悔”。
他顿感万念攒心,涕泪交加,回想自己三十年所得所失,竟然在老和尚一念三字之间,不由得敬由心生,决心留下,剃度出家。
五年之后,同门师兄拿一封信转告已经出家的这位中年人,请接住持之事。
中年人甚是不解,僧人告曰:自施主三十年前前来求解时,老住持已算准施主今日了。
十年之后,这位当初的年轻人成为了一代宗师。
哲理与智慧
人生短暂,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的丰富与精彩。前半生不要怕:不要怕失业,失恋,一无所有时,才能无所顾忌一往无前,去寻梦,去抒情,去品味生活。后半生不要悔:回首人生,走过了,奋斗了,追求了,享受了,奉献了,有恨有爱,无怨无悔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人生在世要无畏无悔,这是经验的提炼和智慧的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