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欲望无边,适可而止。人的烦恼和痛苦,皆来自于欲望。过多的欲望是一种负担,不正当的欲望是一种罪。人可以有欲望,但要适可而止,否则欲望就会变成恶毒的贪欲。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一个人懂得善恶之欲,驾驭好欲望,才能活得心安,才能活得轻松而自在。
凡事要有度,一切要适可而止
佛陀格言
做事要有分寸,欲望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才会过得安稳。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佛想: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并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主要价200两银子,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
佛说:“50两足矣。”
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
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卖到这50两!”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两,没有结果,弟子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砍价,咬定40两不放,没有结果,弟子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两。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店主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两买下它,店主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50两!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
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哲理与智慧
由于受到欲望的主宰,人们总是喜欢把事情复杂化,绕一个圈子,又回到原点,但心情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一得一失间,我们看到,原来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自己的欲望制造的。对于欲望,一定要把握好度。“度”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怎样把握好欲望的度?适可而止。
欲望如枝杈,需要经常修剪
佛陀格言
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后来,一位法师到此做了新住持。初来乍到,法师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长满了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法师找来一把园林修剪用的剪子,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法师,他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衣着光鲜,气宇不凡。法师接待了他。谈话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师修剪成型的那棵。
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他十天后再来。
法师不知道,来客是当地最负盛名的商界大亨,近来他在生意上遇到了一些难题。
十天后,大亨来了;十六天后,大亨又来了……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之后,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作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大悟。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种形状。这里香火渐盛,日益闻名。
哲理与智慧
欲望其实是人生存的基础,没了欲望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但欲望太多又会让人陷入一个个痛苦的轮回。因此,对于欲望,我们必须经常修剪,这样才能遏制其蔓延疯长,避免不合理的欲望牵引我们走向规划外的人生轨迹。
禅机妙语
门人道悟问希迁道:“曹溪的禅法宗趣,谁人获得?”
希迁道:“会佛法的人获得了!”
道悟说:“那师父是不是也获得了呢?”
希迁答道:“我不会佛法!”
另一位僧人问道:“怎样是解脱?”
希迁道:“是谁捆缚了你?”
又问:“什么是净土?”
希迁道:“是谁污垢了你?”
再问:“什么是涅槃?”
希迁答道:“是谁给了你生死呢?”
欲望太多烦恼必多,往往导致一事无成
佛陀格言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僧人,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僧人,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穿的衣服。
当这位僧人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持生活。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僧人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僧人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或是几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哲理与智慧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扯不断。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烦恼必然就多,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更无法静下心来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所以,欲望不要太多,专心做好要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贪欲越大,他就离地狱不远了
佛陀格言
贪欲是来自地狱的勾魂使者。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年轻人和他的舅舅结伴到各地做买卖。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国家,遇到一条大河。于是舅舅就让年轻人呆在河边,自己先渡过河去看看对岸的情形。他沿着河岸走了不一会儿,看到一间小茅屋,走近一看,屋里有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女孩。
母女倆看到一个商人走进来。女孩便对妈妈说:“妈!咱们后屋里还有一只大盘子,很多年没用了,我想要一颗珍珠,最好能换一颗洁白的珍珠,我真想要这样一颗珍珠!”
母亲想了想就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便走进后屋,从一堆没有用的破烂杂物中,翻出一只布满灰尘的盘子,拿过来给商人看。
商人用力轻轻刮了一下,立刻发现盘子是金的,真是无价之宝。但他并不想让这对母女得到这么多钱,就假装很鄙视的样子,把盘子往地下一摔,轻蔑地说:“我以为是什么宝贝东西呢!别让这不值钱的破铜烂铁,弄脏了我的手!”随后就走了。
接着,那个年轻人也过了河,正好沿着这个方向来找他的舅舅。
女孩见又来了一个商人,再向妈妈提出换珍珠的事。
妈妈知道女儿的心愿,可是她又不愿意再碰到刚才那种令人尴尬的场面。她轻声对女儿说:“刚才那事让人多难堪哪!还是算了,别换了。”
女儿却不同意地说:“他们不一样啊!您看这个年轻人的相貌,和善又正直,完全不像刚才那个人一副贪婪的样子。”她不听母亲的劝阻,又将盘子拿给年轻人看。
年轻人一看,告诉她们说:“这只盘子太值钱啦!这是用非常贵重的紫磨金制成的。我要拿我所有的货物和您换,行不行?”
母亲很高兴地说:“当然好啦!”年轻人连忙找到舅舅,借了两枚金币,雇人把货物运过河来。
舅舅一听外甥要换这只名贵的盘子,就趁着外甥去河对岸运货时,赶快到寡妇家,装作很大方的样子说:“其实您这只盘子不值什么钱,不过,看来你们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就拿几颗珍珠和您换吧!我亏点就亏点吧,谁让我是个好心眼的人呢?”
那寡妇已经看透了他这套把戏,气愤地说:“好啊,你又来了!告诉你,我的盘子已经和一个好心的年轻人讲好了,他拿他所有的货物和我交换。你想拿几颗不值钱的珍珠,就换走我的盘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你这个贪财、奸诈的骗子!吃我几杖再走!”
商人见苗头不对,赶快逃出来,一口气跑到河边,气得捶胸顿足地叫道:“给我那只宝贝盘子!”由于悔恨交加,一气之下竟吐血而死。
年轻人来找舅舅还那两枚金币时,他已经断了气。年轻人难过地说:“舅舅啊!您因为太贪钱而失去自己的性命,实在是不值得啊!”
哲理与智慧
人有适当的欲望是正常的,但贪欲却要不得的。佛说,一个人的贪欲越大,他就离地狱不远了。贪欲会使人在渴望中失去自我,会使人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会使人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贪欲是邪恶的,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
佛陀格言
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僧人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俩人见状,便拉住那个僧人问道:“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
两个人感到好笑,说:“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僧人说:“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黄金在哪里吧。”
僧人告诉了他们具体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黄金。好大的一坛子黄金!
其中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这样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去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想起了僧人的话:“僧人的话真是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哲理与智慧
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会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能导致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邪恶的欲望——让善念常驻心中,才不会被贪欲所害。
佛林百科
为什么和尚要剃光头
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