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57700000039

第39章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班华.中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3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8.应俊峰.研究性课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9.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石中英.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1.杨东平.大学之道.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12.杨东平.大学精神.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13.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14.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美)Barbara L.McCombs,James E.Pope著,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伍新春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长沙:岳麓书社,2002

17.(美)Martin V.Covington,Karen Manheim Teel著.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伍新春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8.陈建翔.新教育:为学习服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9.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0.瞿葆奎.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2.唐松林.教师行动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石鸥.教学病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4.彭运石,燕良轼.心理学原理与教育.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25.熊川武.学习策略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26.(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大学的使命.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7.(英国)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想.徐辉,顾建新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8.肖川.教育的视界.长沙:岳麓书社,2003

29.钟启泉等.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0.郑金洲.教育碎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1.杨移贻等.问题及其出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2.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3.魏国栋,吕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5.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6.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7.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8.(美)伯顿·克拉克著.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9.(美)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罗德荣译.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

40.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1.嵇永宁,苗长广.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2.霍益萍等.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3.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4.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45.金生郄.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6.孙俊三.教育原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47.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8.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0.张楚廷.教学论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2

5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0

52.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8

53.杨东平.大学的理念.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15

54.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55.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J].教育研究,2005,3(9)

56.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48~57

57.赵闾先.教育理论研究要找准生长点.教育研究,1991,(9)

58.舒志定.文本的敞开性与教师权威的瓦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59.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教育研究,2005,26(6)

60.高伟.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评论,1999,25(2)

61.李祖超.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整合.教育研究,1997,9(10)

62.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高等教育论坛,1987,(1)

63.梁树森.论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研究,2000,6,47

64.叶上雄,唐安奎.教师主导能“消解”吗——关于教师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师生关系的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6

65.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教育研究,2005,(10):55

66.黄高庆.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教育研究,1998,56(11)

67.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教育研究,2005,36(5)

68.蔡宝来,王立国.回归生活的教学论:重心位移和主题预设.教育研究,2005,40(12)

69.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教育研究,2001,50(6)

70.张人杰.教师专业化——亟须更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5,47(9)

71.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育研究,2003,44(8)

7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68(9)

73.卢乃桂.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教育研究,2002,(12):55~59

74.刘春花.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目标取向.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84

75.潘洪建.什么是知识:教育学的界说.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18~24

76.胡弼成.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教育研究,2005,(5):15~19

77.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教育研究,2003,(4):43~47

78.陆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0,18(10)

79.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49

80.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14

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5

82.叶谰.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育研究,1997,64(9)

83.丁安廉,和学新.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4

8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214

85.落实多元智慧教学评量.郭俊贤,陈淑惠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97

86.(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53

87.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9

88.R·J·斯腾伯格著.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俞晓林,吴国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8

89.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赵中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96

90.陈玉琨.研究性学习概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32

9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2

9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6~93

93.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57

9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42,196

同类推荐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新《物权法》的颁布必定与农民息息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了物权的有关知识及就农村某些物权纠纷问题进行设问和解答,通过此种方式,相信农民会对物权法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热门推荐
  • 黑暗符文剑

    黑暗符文剑

    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没有绝对纯洁善良的人,也没有绝对黑暗邪恶的人,人类有两面性,所以需要不断与自己的邪恶战斗。黑暗符文剑,原本是这个异界最黑暗之物,却被一个心灵最善良的人拾起,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之旅。在这个名为洛萨克大陆的奇幻世界,魔族,人类,德鲁伊,狼人,半兽人,精灵,矮人将一一上场。魔族战争,巨虫之潮,魔法师之战也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 狐仙妹妹你好美

    狐仙妹妹你好美

    狐妖妹妹救救我!只要你让我活过来我什么都听你的,什么!你还教我法术?哼哼,没想到你还有人情味的嘛……
  • 狐狸殿下:调教陶瓷妻

    狐狸殿下:调教陶瓷妻

    这个看似天真,实则扮猪吃虎的小妻子,成功地勾起他狐狸般妖娆的征服之心。“身子不过一副皮囊,给谁不一样!”我的淡然惹来更深的疼痛,白日我是他盛宠的王妃,黑夜却被锁于锦塌之上,承受着嗜血之咒。“你何止是没心没肺,简直丧尽天良!”我听着恶毒女人自食其果后的抱怨,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呵欠,“后面的女人自备板凳。等我睡饱了再和你们斗!”某日,我手里拿着一本《红杏出墙攻略》,“哇,如此强悍,古代果真藏风月卧春宫!看来我得以身作则地用一下!”又某日,“下面,我们招手特工学员,性别,男,相貌要好,身材要好,技巧要好!”“咳咳,是技术要好!”(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青春不说谎——写于2019

    我的青春不说谎——写于2019

    有关我青春时代的爱情回忆,怀念那个时代的真纯,以此书作为礼物给自己献给我的男主角,献给当时的美好!
  • 龙神继承者

    龙神继承者

    万雷阁少主俆离芊陌,历经一次剧变,流落异乡。和本文的女猪脚一起生活在一处简陋的小村庄中,这位充满孩子气的小孩,最终却是拯救一切,成为了龙神继承者。受到世人的尊重
  • 异界之光明逆袭

    异界之光明逆袭

    光明属性是垃圾?意外来到异界的喜洋,好不容易获得的魔力居然是光明属性的。”让你们看看垃圾属性的威力!极光天堂!“
  • 云已落尽残夜成殇

    云已落尽残夜成殇

    一场逐戮天下的战争,一段不被祝福的爱情。我自问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唯独你一人却成了我此生最大的败笔。用我金戈铁马,许你山河永固,纵使我满身伤疤,送了性命又何妨。
  • 非人异闻录

    非人异闻录

    林涛是白老头的亲传弟子,按照约定在回收部门任职三年,三年后回到组织总部,被推荐参加学徒进阶考核。……林涛:“我艹,刚才是谁放的屁!”白老头:“我们好歹也是在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被破坏,你就不能儒雅一点吗?”林涛:“好吧,刚才是谁在用屁股唱歌。”白老头:“……”
  • 天幻空

    天幻空

    黑暗时代,人族苟活在魔族的圈养之下:一位在深山里出生的少年,背着行囊,伴着青梅,踏进这片残酷的大陆,他们会在这片大陆上上演一段怎样奇异的血雨腥风,爱恨情仇?
  • 天朝情史

    天朝情史

    绫罗绸缎,珠环翠绕。最是那倾城一瞥的风情,媚眼如丝,丝丝牵引君王心。奈何君王一朝终有情,神女无心续做梦!她本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美人计。只是有谁能料美人亦有计?美人计,美人计中计!芙蓉帐里君情浓,语笑嫣然的她又带着怎样的心思去婉转承宠?且随花花一起去求证,觥筹交错下所谓爱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