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历史上吏治腐败,用人失察,官员昏聩,碌碌无为,导致民生涂炭、社稷倾覆的不乏其例,殷鉴未远。当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党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的用人导向,不仅影响民意,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治国理政,重在用人,政治体制改革应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而关键在人,也就是关键选什么人,关键在用什么人。我们还必须强调,这里的人,最关键的,还是党政领导人。因为,党政领导人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行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强化监督等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试行了一些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在党政人才的考核评价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在这个方面,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破解:
一是如何严格规定的问题。我们党内目前最重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规定,就是200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必须依照之规。但必须看到,在这方面,客观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①一些部门和干部对《条例》不熟悉或不重视,使《条例》束之高阁,难以发挥应有的定规之用。②《条例》某些环节仍然有待完善,如《条例》对干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从程序上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有的环节的规定比较原则,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存在“两可”和“多可”选择。加之《条例》有一些定性化的标准,难以量化。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如何改革创新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正确坚持和把握《条例》,坚持改革创新、确立新的干部选拔任用理念。具体说来,我们要在干部选拔任用、特别是党政人才的考核评价中,实现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就是把《条例》中坚持的六大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中的“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群众真正成为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者、干部的政绩纪录者和干部能否提拔任用最重要的决定者。
在这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监督”。
当前,我们亟须在党政人才的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在一定范围的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适时适度公开和考察情况的通报制度,探索实行让推荐人选、候选人与推荐人、选举人见面、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和公开演讲等办法。要重视各地在这方面的探索,及时把成功的经验在理论上进行总结,适时地把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机制的建设。
本书就对这些重大的问题,进行了令人欣喜的、深入的、系统的回答。
本书作者是一位基层的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性思维,对党政领导人才的考评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书重点围绕“谁来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层层推进,立意新颖,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党政领导人才考评工作卓有成效的思考、探索和努力。
该书从对领导人才考评的历史回顾入手,分析了党政人才考评的理论基础,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考评中的指导作用,对党政领导人才的考评主体和客体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党政领导人才考评的主要内容,列举了考评的主要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指出了考评工作的现实局限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政领导人才的特殊要求这个历史背景开展研究,既注重吸取西方人才测评理论和方法上的精华,又宏扬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和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其所用。二是总结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党政人才考评的客体和主体进行了分类,通过分类分析考评客体和主体因素变化对考评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三是肯定与否定相结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充分肯定人才考评工作的成效和作用,又明确指出了考评工作难以克服的局限,特别是一些考评方法在具体考评实践中的局限。对人的评价毕竟不是做数学题,不可能通过精确的计算来得出唯一正确的答案。盾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矛的发展,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不是什么都能考评出来的,以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党政人才考评工作的定位。
该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可作为党政干部的普及读物,用以分析和把握自己的能力、素质,又可作为从事人才考评工作的部门和领导在具体的人才考评实践中参考和借鉴,一些独特思路也可为从事人才考评研究的同行提供启发和思考。当然,领导人才考评是一个理论难度和应用难度都很大的课题,实践在发展,探索要深入,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关注党政领导人才的考评工作,共同努力推动考评工作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借此机会,笔者对作者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以及对人才考评工作作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
彭穗宁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