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①,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佩环③,心乐之,伐竹取道④,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⑤。金石以为底⑥,近岸,卷石底以出⑦,为坻⑧,为屿⑨,为堪⑩,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①小丘: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所写的一个景点。西山口西北二百步有钴潭,潭西二十五步有这一小丘。可参阅柳宗元文《钴潭西小丘记》。步:计量单位。古人以左右足各向前一次为一步,也说六尺为一步。②篁(犺狌á状犵)竹:竹林。③鸣佩环:佩玉相碰撞而发声。佩环:古人系在腰带上的玉器,即佩玉。④伐:砍去。取道:开出一条小路。⑤尤:尤其,特别。清冽(犾犻è):清澈。冽:同“洌”,水清。⑥金石:一整块石头。⑦卷石底:水底石头呈向上弯卷的形态。⑧坻(犮犺í):水中低洲。⑨屿(狔ǔ):小岛。⑩堪(犽ā状):不平的石坡。(11)岩:岩石。(12)翠:绿色。蔓(犿à状):蔓生植物,其茎呈现或攀援或缠绕形态。(13)蒙:覆盖。络:缠绕。摇:摆荡。缀(狕犺狌ì):联结。(14)参(犮ē状)差(犮ī):错落不齐。披拂:随风飘动的样子。(15)可:大约。许:表示不确切的数量。(16)空游:在空中游荡。依:凭借。这句形容水的清澈透亮,鱼在水中,似乎见鱼不见水。(17)下澈:直达水底。(18)影:指鱼的身影。布:散落。(19)佁(狔í)然:呆愣住的样子。(20)俶(犮犺ù)尔:忽然。(21)翕(狓ī)忽:轻快的样子。(22)游者:指游人。(23)斗折:像北斗星一样地曲折。北斗星有七颗,相互间的位置呈曲线之势。蛇行:像蛇爬过来一样地蜿蜒摆动。(24)明灭:溪水一时露出石面,一时隐于石间而呈现或显或隐的形态。(25)犬牙差(犮ī)互:像犬牙般地错落不齐。(26)环合:环绕合抱。(27)寂寥:寂静。(28)凄神:使人心神凄凉。寒骨:使人感到寒气透骨。(29)悄怆(犮犺狌à状犵)幽邃(狊狌ì):如说“深深的忧愁悲伤的境界”。幽邃:深。(30)以:因。过清:过于清冷。(31)久居:久留。(32)记之:将这里的景致记了下来。(33)隶:跟随。(34)小生:如说“年轻人”。
【说明】
这篇《小石潭记》把重笔放在对小石潭的描写上。先从对小石潭景观的发现写起,引出小石潭的形态,对潭水石底面的描写极为出色。
这就等于告诉人为什么将这一水潭称为“小石潭”。二是写潭水之清澄极为出色,偏以日下水中清楚可见的鱼儿或静或动的形态烘托出来,实是妙趣横生。三是对小溪的描写。写小溪的目标还在于写潭水,这就等于叫人知道潭里不是雨后积水,而是有来源的活水,因而愈感其清净。四是又写小石潭旁的凄冷环境,聊聊几笔就给人以神伤之感。这时,作者原先闻水声之乐和与游鱼同乐的感情忽然衰落了许多,当然是他在谪居远处的环境中难以消遣的心态,于漫游中因凄景的启发,而自然地泛漾了出来。这篇散文优美如诗,也像诗那样地蕴藉着感情,诵读时须多加体味。
【今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到水的激荡声,好像衣带上佩玉在相互磨撞的声音。心里很感愉快。砍去竹丛辟开小路,见到下面的小石潭,潭水特别清澄。整整一大块石头成为潭的底面,靠近岸边,石头底面弯卷了上来并露出水面,成为低洲,成为小岛,成为高低不整的石坡,成为岩石。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互相覆盖缠绕、摆荡连接着,错落不齐,随风飘动。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百来头,都好像没有凭借地在空中游荡一样。太阳光直接照达水底,鱼儿把影子散布在石底上面,呆呆的样子处在静止状态;忽然又向远处游去,轻快地来来往往,好像要和游人们共同欢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罗列的北斗星一样地曲折,像蛇爬过来一样地蜿蜒游动,它一时露出石面,一时隐于石间的状态都清楚可见。那岸像犬牙般地交错凹凸,不得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旁边,四面有竹丛和树林环抱,寂静得没有一个人,这使人心神凄凉,感到寒气透骨,真个是极深的忧愁悲伤境界。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清冷,人不可以久留,于是就将这里的景致记了下来,离它而去。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一道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