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人物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如果把后来的西方文明和智慧想像成一个成年人,那么在他尚处于幼儿的年代,是这些伟大的先人们让他学会了思考,让他开始了解人生的哲理,让这些智慧和品德陪伴他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伴随他走过一生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史里,众多先贤哲人的名字共同闪烁成一条群星闪耀的银河。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名字是西方古典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无法想像今天的世界文明会是怎样的景象。后世科学家薛定谔曾经说:“古希腊哲学今天仍能吸引我们,因为在此之前之后,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建立起像他们那样高度发达的、表达清晰的知识和思维的体系。”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古希腊的早期哲学家们又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从各种途径探索着世界的本原,用审慎的眼光注视着宇宙万物,生与死、始和终是他们探索的重点。在他们富于求索精神的眼睛里,任何物质和非物质都有可能是世界的惟一起点。虽然这些说法都不免执着于一面,但是他们在世界观上排除了神造论的论断,从身边的最细微处开始观察思考,树立起了一种科学的精神和全新的信念,这成了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成就。
约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在一个雕刻匠与助产士组成的家庭中。他的相貌并不出众,但是却知识渊博、长于思辨,演说的内容很能吸引年轻人。和以往的自然哲学家不同,苏格拉底思考的内容从天地的组成转到了人的灵魂、德性与行为,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也就是所谓的“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他的门下聚集了一大批弟子,其中不乏有成就者,他们都被苏格拉底的智慧与品德深深吸引。苏格拉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类似于中国的孔子。他本人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后人对他的了解都是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记述中得来的。
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利之后,苏格拉底的学说由于不合时宜而不能容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因此被指控犯有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依然发表自己的学说,惹怒了在场的听众,结果被判处死刑。此后他拒绝了学生们让他逃亡的建议,在狱中最后阐述了自己的学说后饮毒而死。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年轻时曾经热心于诗歌创作,接触到苏格拉底的学说之后便被深深吸引,从此投入苏格拉底门下潜心研究哲学。他的著作大多用对话体写成,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余篇对话和10余封书信,其中比较可信的有《申辩篇》、《国家篇》、《斐多篇》、《会饮篇》、《曼诺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等。
博学的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于出生在爱琴海北部卡尔西乃西半岛东岸的希腊移民区斯塔吉拉。这座城市与当时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就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迁居到雅典。在那里,他成了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并且一学就是20年。在学习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表现得极为出色,经常因为观点不同而与柏拉图争论不休,为此还留下了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后来他们的观点出现了更大的分歧,甚至经常发生争吵,亚里士多德还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但是学术上的分歧并不影响他对老师的尊重,在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时,亚里士多德在挽歌中写道:“只有他或者说他是 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论证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既是善的又是幸福的。”
柏拉图去世之后,由于学术上的分歧实在太大,亚里士多德没有成为柏拉图身后的雅典学院执掌人,离开了雅典,在别处继续生活和思考。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了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腓力二世在给亚里士多德的邀请信中写道:“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此子,还不若我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且无负于他未来的王国。”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即位。亚里士多德提倡的是公民政治,由中等公民掌权,兼顾上下两层公民的利益,但这在当时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属于无法实现的空想,理所当然得不到亚历山大的接受。虽然亚历山大并没有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太大影响,但他和腓力二世一样,对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据说此后他在远征亚、欧、非诸大陆的过程中依然不忘让人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各种法律、政治资料交给亚里士多德,为他以后进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回雅典,在雅典城东北部的吕西昂体育场开设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并广收门徒,教授的科目有哲学、物理学、辩证术、修辞学、政治学等。学校里有严格的纪律、秩序和良好的学习风气,还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使这里逐渐成为一个研究各种科学问题,特别是生物学和历史学方面问题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和这个学派的成员们经常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问题,这个学派也因此而得名“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是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据说他一生写作了400至1000部作品,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对古希腊科学的各个分支都有研究,对前人的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代表了古希腊科学知识的最高水平,在这些方面的建树远比他在哲学方面的贡献大。他开辟了古典逻辑学(即形式逻辑)、动物学等新的研究领域,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历史学、政治学、文艺理论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探索与贡献,虽然在许多地方不免有谬误之处,但他仍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学院生活持续了13年之久。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猝死之后,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当地的傀儡政府也被推翻。由于曾经和腓力二世以及亚历山大有着密切的关系,雅典人便迁怒于亚里士多德,他和苏格拉底一样被扣上了对神不敬的罪名。但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他说:“雅典人曾经在苏格拉底身上犯下了对哲学的罪行,但这次他们可能没有机会了。”随后他离开雅典,逃到北方优卑亚岛的加尔西斯。第二年他在那里病逝,终年63岁。
和古希腊哲学以前的辉煌相比,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已经黯淡了不少。在这个年代里,最辉煌的成就属于科学技术。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密不可分。在早期的自然哲学时期,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哲学家们在思考世界本原的组成时也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着最早的科学探索。但当自然哲学开始向人本主义转变时,科学就渐渐独立出来,然后在希腊化时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卓越的自然科学家和伟大的科学成就,铸就了古希腊科学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