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古埃及文明.
这是一条无与伦比的神奇河流,她流经沙漠,穿过崇山峻岭,最后汇入大海。在长约一半的流程中,既无支流,又无降雨,令人惊叹的是这条神奇的河流竟没有干涸。在尼罗河靠近入海处,有世界上最为肥沃的土地,这里,曾创造出人类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
正如一位伟人给人间留下辉煌的业绩和不可磨灭的记忆一样,尼罗河在人类漫漫的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她走过的痕迹。然而伟人去了,大河却依旧流淌着。这是一条奔腾的生命之河,她曾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见证了昨日的辉煌,养育着今日的人民……对于每一个埃及人来说,尼罗河就是这样一条神圣的母亲河!
走进母亲河
尼罗河由南向北奔腾穿行,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发源于非洲中部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因河水恬静柔美、清澈纯净而得名,长2900千米。在流经崇山峻岭的上游地区之后,她来到了炎热干燥的苏丹,途经可怕的“萨德蒸发皿”后,原本宽广的白尼罗河一下子消瘦了许多,但她继续优雅舒缓地流淌着。当流至喀土穆时,一条气势恢宏的大河鲁莽地朝她冲撞过来,这就是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倾泻而下的青尼罗河,全长1700千米,虽然比白尼罗河短,但她的水流量很大,为尼罗河提供了6/7的水源。这两条性格迥异的河流在喀土穆相会了,但他们并没有立即融合在一起,而是按照各自的河道,平行地向前奔驰。远远望去,仿佛天地间两条蓝白彩带柔和地向前延伸飘动,景象蔚为壮观。他们并行了许久才完全融于一体,浩浩荡荡地奔向地中海的怀抱。
埃及位于尼罗河的下游,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的相汇决定了她的命运,尼罗河流经开罗以南的狭长河谷之后直奔下埃及,在入海口处形成了一大片三角洲,而在河谷两岸形成了绿色带状的冲积平原。埃及气候干燥,除北部靠近地中海的地方稍微湿润之外,其他地区几乎全年无雨。埃及的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其中沙漠占国土面积的近97%,而仅占3%的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地区养育了96%的埃及人。诚如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里的一切都仰赖着伟大尼罗河的慷慨恩赐。在流经三角洲段的尼罗河沿岸,村落和城市密密麻麻,占据了尼罗河绿色长廊的大半。因此,早在法老时代就流传着“尼罗河是埃及母亲”的谚语,时至今日,她仍是埃及人民的生命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唱出了这样的赞歌:“哦,赞美你,尼罗河,淌自大地,哺育埃及人民!是你,灌溉了神灵创造的牧场;是你,滋润了沙漠;是你,培育了大麦和小麦;是你,为牛羊带来了青草;是你,使得心爱的树木茁壮成长……哦,尼罗河,是青涩的你哺育了人类和牲口。”
馈赠的文明息壤
关于尼罗河,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埃及女神伊西斯和丈夫奥西里斯十分相爱,但是奥西里斯被兄弟塞特谋害后抛入尼罗河中,她得知此消息后悲痛欲绝,沿着尼罗河苦苦寻找丈夫的尸体。她的泪水不停地流啊流,全都落入尼罗河中,河水不断地上涨,直至溢出河床,流向两岸,泛滥的河水过后,形成了两岸肥沃的土壤。这个传说在埃及广为流传,后来每年的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要举行“落泪夜”的庆祝会,纪念这位女神的眼泪带给人们肥沃的土地,死而复生的奥西里斯则被古埃及人尊奉为冥界之神,伊西斯为丰收之神。
其实,每年夏季是非洲中部的降水丰沛期,这时尼罗河的水位不断上升,溢出河床,流向河谷,形成有规律的定期泛滥。每年的7月伊始,埃及人怀着焦急期盼的心情向上天祈祷,希望河水能为来年的丰收带来充足的沃土。古代的埃及人善于观察并积累经验,当他们看到明亮的天狼星缀满黎明的天幕时,就知道泛滥的尼罗河水来了。白尼罗河的大量腐殖质和青尼罗河的丰沛钾碱元素被汹涌泛滥的尼罗河水卷到两岸的土地上。泛滥的河水不仅灌溉了农田,并且留下了一层厚厚的“黑壤”,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有机肥料,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正因为此,古埃及人并不把自己的国家称埃及,而是叫做“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在这样的沃土上,古老的埃及人只需撒上种子,让猪去踩踩,就可以安逸地等候来年的丰收。更为巧妙的是,尼罗河泛滥的6月至9月,埃及人的农闲季节,而到11月退潮时又恰逢播种季节,这真是上天的巧妙安排。从大西洋到红海,在沙尘弥漫的北非撒哈拉大沙漠中,尼罗河所冲积的河谷盆地和三角洲,是一缕唯一的绿色丝带和天府之国,被世界古代人誉为“地中海的粮仓”,今天埃及的粮食产量仍居非洲之首。
尼罗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人,埃及人也对赐予他们生命和力量的母亲河顶礼膜拜,千百年来一直对她感恩颂赞:“看,这位伟大的君主,既不向我们征税,也不强迫我们服劳役,有谁能不惊讶?有谁,说是忠于他的臣民,真能做到信守诺言?瞧,他信守诺言多么准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一切金银更贵重。”
尼罗河不仅赠给古埃及肥沃的农田,还赐予这里野生动物生存的沼泽地。这里丰富的鸟类和河中的鱼类是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在三角洲的沼泽中还盛产纸草,这是大自然所赐的宝物,这些纸草既可以用来织布编席,又可以用来制作书写用的纸张。古埃及人的造纸方法如下:削去纸草绿茎的外层硬皮,将茎髓切割成薄片,浸泡水中;把充分吸水的薄片纵横交错地平铺在亚麻布上,用木槌敲打、压平后,再覆盖一层亚麻布,压上重物晾干;数日后,揭开外面的亚麻布,得到的就是一张米黄色、纹理清晰的纸草纸。纸草纸不仅是古埃及重要的书写材料,而且还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当时地中海东部普遍使用这种纸张书写。
不过,尼罗河也并非总是年年都给埃及人带来好收成由于水量大小不同,灌溉的农田面积也不同。如果遇到水位偏低、水量偏小时,人们梦想的丰饶之年就破灭了;相反,水量太大则会影响农民的播种。埃及人自然不会坐而观之,他们想方设法,趋利避害,修堤筑坝来治水,设立大坝巡逻队负责修护,建立水位测量制度进行预测指导。埃及的水利建设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据说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筑坝拦蓄洪水,在中王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灌溉系统。
孕育文明的摇篮
湛蓝的尼罗河缓缓流过金黄的沙漠,与两岸的旖旎风光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河畔的绿洲绵延起伏,与漫漫黄沙相映成趣,河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随尼罗河柔美的身躯蜿蜒而动,荒漠因有她而生机盎然。古代埃及人民正是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手持粗陋的农具,以相当原始的技术,率先跨入人类文明的门槛。从这一点来说,埃及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所造就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无疑起着重大的作用。
古埃及人的外貌特征是高个头儿、直鼻、额头较低、脸较宽、眼睛扁而黑,黑色的头发,密密的眼睫毛,背宽而直,皮肤略黑,体魄健壮。考古资料显示,埃及的旧石器时代可以追溯至70万年前,在尼罗河河谷附近,原始人类靠着生长在沼泽地上的野生动植物和河里的鱼类,过着渔猎采集生活。
古埃及人很早就学会了种植大麦。在上埃及的库姆温布遗址(距今约16000年)中,发现过碳化的麦粒。
尼罗河流经埃及不同的地形区,冲刷形成了河谷和三角洲两种地貌,这也成为区分上下埃及的标志。她不仅是贯穿上下埃及的交通大动脉,还是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与地中海各国得以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埃及地处亚、非、欧的连接点,因此成为不同文明相互冲撞、交融的枢纽。古埃及文明在交汇中得以传播、升华和永存。
尼罗河夜以继日地流淌着,古埃及人日日凝望这条生命之河,他们的思绪也随之飘向永恒的未来。现世的生活因有尼罗河而美好和谐,幸福在来世也定会依然持续,他们这样憧憬着……于是,木乃伊、金字塔、帝王谷、神庙等奇迹在尼罗河所赋予的独特气质中诞生了,古埃及人对永恒的希冀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的创造力至今仍震撼人心,让世人赞不绝口。尼罗河永远不知疲倦地奔腾着,这条神奇的大河塑造了古埃及神秘独特的文明,永远散发着诱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