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思维——培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想起其他事物,或由一件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也即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性思维,科学发明、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它,学习也离不开它。青少年朋友在培养自己的联想思维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思维定式,不迷信权威,不照搬经验,不唯书本是从,不为假象所迷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敢于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从而使自己真正具有开拓性、活跃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善于举一反三
一个人要想学得快,就要善用联想思维,就要懂得举一反三,以提高效率;一个人要发明创造,寻求创意,也要善于举一反三,让绝妙的构思如泉喷涌。
青少年朋友们,在平日的学习中,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要善于举一反三。”这里的举一反三,其实是一种思维方法的体现——联想思维。所谓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的确,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是由各种各样的事物组成的,而这些事物之间,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区别,这也是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它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为此,人们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但这并不代表人们不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
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培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想的关系。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给你两个词语——高山和镜子,你能将它们联系起来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事物,然而,只要你运用联想思维,你就能做到: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镜子;再如天空和大米:天空→土地,土地→水,水→水稻,水稻→大米。
假设每个词语都可以与10个词直接发生联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000次,第四步就有10000次,第五步就有100000次,依次类推。
联想思维有着广泛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下去,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从而使思维跳出现有的圈子,突破思维定式而获得创新的构思。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决定在伦敦举行婚礼。消息传开后,英国各地的厂商老板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纷纷组织人马开发与婚礼有关联的新产品。于是,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成了最热门的外观设计素材,各种文化衫上印着新郎新娘甜蜜的笑脸;各种糖果食品包装盒上也打上了王室婚礼盛典的标底。
这些创意的确给老板们带来了财运,但相比之下,某光学仪器公司的创意更是别出心裁,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盛典开始了,从白金汉宫到圣保罗教堂,沿途挤满了近百万群众。当站在后排的人们正为无法看到盛典场景而焦虑不安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阵阵叫卖声:“请用潜望镜观看盛典!”长长的街道两旁,冒出数百辆载满“王子牌”、“王妃牌”潜望镜的销售小车。立刻,人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抢购特制的观礼潜望镜。
如今,黛安娜已魂归天国,那场婚礼大典也被人渐渐遗忘,但是这一思维方式,至今还常常被创造学家提起。同样,青少年朋友们,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也可以尽展联想之能事,举一反三,使思维活跃。
事实上,举一反三就是一种联想能力的实践和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像细胞分裂似的由此及彼,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东西。
风马牛也相及
很多时候,几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经过我们联想后,就能产生“风马牛也相及”的效果。
生活中,相信大部分青少年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成语:“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有这样一个来源,据《左传·僖公四年》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国溃败后,接着又进攻楚国,楚成王派屈完为使者,对齐军说,你们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我们楚国在偏远的南方,相距很远,即使像马和牛与同类发生相诱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没想到你们竟然进入我们楚国的领地,这是为什么?
“风马牛不相及”是后世使用得非常广泛的一则成语,用来形容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物。然而,人们之所以认为某两个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是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联想思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开发自己的大脑,敢于联想,那么,就会产生“风马牛也相及”的效果。
1944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当时的苏军准备歼灭驻扎在彼列科普的德寇,解放克里木半岛。
4月6日,已经进入春季的彼列科普却突降大雪,整个彼列科普被白茫茫的雪覆盖。
这天,苏集团军炮兵司令在暖融融的掩体里,注视着刚进来的参谋长,只见他双肩落满了一层薄薄的雪花,其边缘部分在室内的暖气中开始融化,清晰地勾画出肩章的轮廓。司令员突然联想到:天气转暖,敌军掩体内的积雪也将融化;为了避免泥泞,他们肯定要清除掩体内的积雪,暴露其兵力部署,于是,司令员立即命令对德军阵地进行连续侦察和航空摄像。苏军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从敌军前沿阵地积雪出现湿土的情况中,推断出敌人的兵力部署。苏军立即调整了进攻力量,一举突破防线,解放了克里木半岛。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联想,在战场上能帮助指战员取得胜利。表面上看,“雪花”和“战争”有关系吗?没有!但联想思维的运用,却巧妙地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最终服务于战争。
那么,从现在起,只要你敢于联想,你就能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就能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或许未来某些年内,你也能成为一个极具创造力的发明者,你也能推动时代的进步。
拓展思维离不开连锁联想
连锁联想在拓展思维的训练中十分重要,有了丰富和合理的联想能力,就能够浮想联翩,拓宽思路,就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开阔。
在学习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说:“要注重拓展思维的训练。”的确,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思维的诞生。那么,从现在起,检测一下你的拓展思维能力如何,假设一下,如果有一道题——“甲是乙的3/4”,根据这条信息,你会联想到什么?
对于这道题的答案太多了,我们不妨举出例子:
“乙是甲的4/3倍。”
“甲与乙的比是3∶4,乙与甲的比是4∶3。”
“甲比乙少1/4,乙比甲多1/3。”
“甲是甲乙和的3/7,乙是甲乙和的4/7。”
“我联想到:甲与甲乙和的比是3∶7,乙与甲乙和的比是4∶7。”
“把乙看做4份,甲占3份,甲比乙少1份……”
以上这些答案都是由拓展思维得来的。当然,拓展思维离不开连锁联想,因为联想思维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是想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对于青少年朋友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拓展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由荔枝树想到荔枝蜜,由荔枝蜜想到蜜蜂的劳动,由蜜蜂的劳动想到农民的劳动,这更是一环紧扣一环的连锁联想。因此,培养你的联想思维能力,是提高拓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再运用连锁联想想象一下,由“水”你能想到什么?
一杯清澈透明的白开水就像清醇的母爱,看似清淡无味,喝到嘴里却甘甜无比。
(1)从一滴滴的水汇成大海,积少成多,联系到重视积累的问题。
(2)水如同血液,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当大量的水聚集在一起向人类走来时,我不禁想到了令人心惊的洪水及那场可怕的海啸。
(4)一滴水与大海,从一滴水置于阳光之下,一下子便干涸,但如果汇入大海就永远存在的角度,联系到个人与集体的问题。
(5)从水与鱼儿的关系,即鱼儿离不开水,联系到军民鱼水情、干群鱼水情的问题。
(6)水是柔弱的,它虽纯净,但无法承受外界的考验。正像一个弱者,他受不了不幸对他的打击,这样他只能是一个屈服于困难的人。
(7)从水装在什么样的盛器之中,它就成为什么样的形状,联系到要善于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的问题。
(8)从水的遇冷结成冰,变为冰山冰川;遇热变为水蒸气,变为云霞,甚至变为海市蜃楼联系到善于应变的问题。
(9)从清水与污水,即水资源受污染的角度,联系到环保的问题、净化的问题。
(10)水是透明的,正如无知孩童的心灵,是纯净无杂质的,并且像生活一般平平淡淡。
……
当然,你能联想到的还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你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这对于你的拓展思维的训练很有帮助。从专业角度看,做好拓展思维训练,你还需要做到:
1.广度训练
广度开发,主要采用外延式训练。如“笔”的外延是:毛笔、水笔、铅笔、水彩笔、圆珠笔、签字笔、验钞笔、试电笔、微型笔、广告笔等。
2.深度训练
深度训练,是内涵式训练。如笔尖、笔套、笔胆、笔芯、笔的外形、笔的结构、笔的材料、笔的功能、墨水的种类、耐磨的原理等。
3.关联度训练
关联度训练,即跳跃式训练。如由笔想到文具盒、纸张、书法、计算器、绘画、小手电、玩具、提醒器、速记、录音、纠错、识别……思维速度一定要快!你要顺着你那神奇的思维线,在你大脑的信息海洋里,以最快的速度“钓”出你需要的信息,很多好点子就这样出来了。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进行连锁联想,你的拓展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由事物相似性展开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一事物的触发而引起与该事物在形态上或性质上相似的另一事物的联想。可分为形似联想和神似联想。
我们都知道,联想是建立事物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在联想的类型中,有一种叫做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当然,展开相似联想,一定要注意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四川省有个人叫姚岩松,他意外地发现屎壳郎能滚动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却拉不动比那块轻得多的泥土。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滚动土块的方法,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犁放在后面呢?经过实验他设计出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单履带行走的微型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
青少年朋友,在学习利用事物相似性展开联想前,我们有必要学习事物之间相似点有哪些类型:
1.形似联想
形似联想是由于事物外形上的相似产生的联想。
如朱自清的《绿》:“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段文字用了四个比喻句,从水纹、水光、水质和水色四个方面,“皱”、“明”、“清”、“碧”与彼物外形的特征展开联想,对梅雨潭的绿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很生动传神。
我们再看郑正铎的《海燕》: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两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般;海水被它似剪的尾与翼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吗?不会遇着暴风急雨吗?我们真替它担心呢!……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吗?
作者背井离乡,在远洋轮上见到矫健、从容的小燕子,联想到自己故乡的小燕子,惊喜之中,把海上的小燕子幻想成自己故乡的小燕子。由于运用了相似联想,文章成功地抒发了爱国恋乡的深情。
2.神似联想
神似联想是由于事物在精神、品性、气质、情调等方面相似产生的联想。如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虽处身于龌龊环境之中,却能保持着高洁情操的人们;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橘子而联想到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肮脏得见不得人的贪官污吏;由蜜蜂的采花酿蜜联想到做学问的方法,等等。
鲁迅《阿Q正传》中有这样的片段:
他得意之时,禁不住大声地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阿Q看见了自己宣布造反以来未庄人“惊惧”的可怜的眼光,感到“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这一比喻实质是相似联想。他所表现的是阿Q此时此刻的情绪感受,如同炎夏酷暑里喝冰凉的雪水一样舒服极了。这是一种主观情绪感受相似的联想。
总之,相似联想法就是通过开展特定类型的联想——相似联想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诱发创造性设想的联想法。相似联想法的实施方式并无严格规定,可以个人开展,也可以召开会议集体开展。但关键在于熟悉相似的各种类型并能熟练运用。
“穿越”的相关联想法
相关联想(也叫接近联想)是一种由概念接近而引起的联想,当然,更多的是由于空间和时间接近(以及事物因果关系)而引起的对其他事物的联想。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得知,联想从本质上讲也属于想象,但它有别于一般的想象。一般的想象侧重于相似性,而联想则侧重于相关性。所以,诸多联想类型中相关联想是运用得最广泛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提起火烧赤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三国演义》,周瑜、曹操等,因为他们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因素。如果提起火烧圆明园,你则会联想到八国联军、慈禧太后等。再如,由“秋收”我们能联想到“春耕”,由改革过程遇到旧习惯势力我们能联想到封建社会的思想根源;由一片树叶飞落我们能联想到天下知秋,再联想到环境的凄清、人心的寂寞。联想的思维形式是发散式、不定向式的,其涉及的面很广泛,而这些都是相关联想法。
门捷列夫正是应用这种接近联想,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制成元素周期表。他认为,化学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可按一定次序排列,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经过一定的间隔(周期)它们的某些主要属性就会重复出现。而在每一间隔范围内一定的属性是逐渐变化的,如果这种逐渐性被突然的跳跃所中断,那就一定有个未知的元素存在来填补这个空位。门捷列夫正是靠上述相关联想(空间接近)提出了关于元素周期的大胆设想。后来,经过实验验证及理论计算,证实了他这种设想是完全正确的。
由此可知,相关联想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青少年朋友们,可能你们也清楚,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它们之间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从属关系、属种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事物与其活动、功用、性质、成品、主持者或使用者的关系,行为与其对象、凭借、处所、结果或发生者的关系,等等。事物之间的这种种关系就是相关联想的客观基础。
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只要你细心一点,随时都能发现相关联想的运用:
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就是运用相关联想的范例:作者在对月色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进行了如诗似画的描写后,“忽然想起采莲的事了”,由此想到南朝民歌《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紧接着“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里自然灵活地运用了相关联想。
巴金的散文名作《灯》也是运用相关联想的典范:文章先写“眼前的灯”给我和夜行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再写“回忆的灯”给我和在人生道路上的奋进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接着写“联想的灯”给古今中外的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从而得出“灯光是不会灭的”的结论。
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相关联想,并使联想层层递进地表达中心。当然,在这篇名作中,相关联想的运用是很复杂的。“灯”的概念与“光明”、“鼓舞”、“力量源泉”等联系在一起,并在这种联系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在这种概念联系中,不再是概念内涵的直接联系,更多的是内涵的形象性的、带着个人感受的、具体的联系。“灯”的形象是光亮的,这个形象本身以及“发光工具”的内涵不能直接同“光明”、“鼓舞”、“力量源泉”等联系在一起。而在文章的概念联系中,“灯”被作者赋予了感情色彩,以及与灯相关联的图景和情境,如“人家”、“温暖的感觉”等,所以才可能与“光明”、“鼓舞”等相关联,所以我们由此看出,这种相关联想不是直接联系,而是在特定的前提下,形象的、具体的联系。
如果你能掌握这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的由此及彼的联想,你就能做到开拓思路,扩大经验领域的内容和视野,使“笼万物于笔端”。
对比联想:根据事物的对立性展开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在有对立关系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
在联想思维的范畴中,还有一种类型——对比联想,它是由某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深刻印象。例如,由生想到死,从严寒想到酷暑,从播种想到收获,从闭关锁国想到门户开放等。再如,写作中,人物、环境、故事的对比描写,反衬手法描写等,都是对比想象思维。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来反衬对比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就是对比想象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教学中要多设计此类训练,培养学生的对比想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和记忆中运用对比联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加强记忆,促进回忆。如语文教学中将一对反义词同时进行学习;算术教学中加和减,乘与除的对比;化学元素性质的对比,都是对比联想的运用。通过对比联想可加深对事物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对比联想的特性有:逆向性、挑战性和反常性。另外,对比联想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从性质属性对立角度进行对比联想
例如,日本的中田藤三郎关于圆珠笔的改进就是从属性对立的角度进行思考才获得成功的。1945年圆珠笔问世,写20万字后漏油,后来制成的笔,书写20万字后,恰好油被用完,就把圆珠笔扔掉。这里就运用了对比联想法。
2.从优缺点角度进行对比联想
发明者在从事发明设计时,既看到优点,看到长处,又想到缺点,想到短处,反之亦然。例如,铜的氢脆现象使铜器件产生缝隙,令人讨厌。铜发生氢脆的机理是:铜在500℃左右处于还原性气氛中时,铜中的氧化物被氢脆无疑是一个缺点,人们想方设法去克服它。可是有人却偏偏把它看成是优点加以利用,这就是制造铜粉技术的发明。用机械粉碎法制铜粉相当困难,在粉碎铜屑时,铜屑总是变成箔状。把铜置于氢气流中,加热到500℃~600℃,时间为1~2小时,使铜屑充分氢脆,再经球磨机粉碎,合格铜粉就制成了。这里就运用了对比联想。
1861年,法国的莫谢教授运用对比联想法,发明设计了太阳能发动机,并取得了太阳能发动机法国专利权。
3.从结构颠倒角度进行对比联想
从空间考虑,前后、左右、上下、大小的结构,颠倒着进行联想。例如,中国的史丰收就是运用此种对比联想。一般人都是从右至左、从小到大进行数学运算,史丰收运用对比联想,反其道而行之,从左至右、从大到小来进行数学运算,运算速度大大加快。
再者,日本索尼公司的工程师运用对比联想,由大彩电开始进行对比联想,制成薄型袖珍电视机,显像管只有16.5毫米。
4.从物态变化角度进行对比联想
即看到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时,联想与之相反的变化。
例如,18世纪,拉瓦把金刚石锻烧成CO2的实验,证明了金刚石的成分是碳。1799年,摩尔沃成功地把金刚石转化为石墨。金刚石既然能够转变为石墨,用对比联想来考虑,那么石墨能不能转变成金刚石呢?结果用石墨制成了金刚石。
对比联想在文艺创作和哲学研究以及发明创造等思维活动中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朋友若能把对比联想运用到学习活动中,你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