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04700000021

第21章 家庭: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子: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子,十一月乾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从前有一位秀才,胸无点墨还自以为是。一天,他拿起《韩非子》一书摇头晃脑地诵读,在众人面前装出很有学问的样子。当他读到“卫子嫁其子”一句时,突然停下来,感慨地说:“这卫国人真是糊涂,儿子怎么能出嫁呢?”其实糊涂的是秀才自己,他连“子”字在古代既指男子也指女子都不知道,所以才闹了个大笑话。

“子”是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李阳冰注:“子在襁褓中,足并也。”其甲骨文是根据“襁褓婴儿”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两手连成一斜短横,身和下肢已简化成一条稍斜的垂线,强调了婴儿头大的特点,这是符合身材比例的。早期的金文是实化的,就像“襁褓婴儿”一样。到了晚期金文,其头部轮廓化,上肢和躯体已瘦化为线条了。小篆与金文中的字形并无太大的差异。发展到汉隶时,形体起了很大的讹变:“子”头变成三角形了,两只小手平伸,变成一横了,躯体和下肢变成弯竖了。楷书便是由此衍化而来的。

从“子”字的造字便可以看得出其本义指的是“婴儿”。在古代汉语中,“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分性别的。《仪礼·丧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郑玄注曰:“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显然这里的“子”既指男孩,也指女孩。由此引申为人的通称,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除此之外,“子”的引申义还有很多,如“子”在古代用作尊称,如孔子、孟子。“子”还可表示某种次序,在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中,子爵是第四等爵位;作为地支,“子”排在第一位。汉字中凡从“子”的字,大多与婴孩或子嗣有关,如孩、孙、孝、孕等。

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样子,因而关注与教育便是天下父母一生的事业。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虽然这句话未免有些偏激,但也体现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叱责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但是怎样责骂却大有学问。有人说:“懂得骂孩子的父母,同时也最懂得夸奖孩子。”爱孩子是需要技巧的,应该多了解孩子,体察孩子的心,并配合孩子的生活方式来教导他们,这才是正确的爱。孩子,是一块尚未经过雕琢的璞玉,如果雕刻得好,能够价值连城;如果雕刻得不好,就会被遗弃于草莽。因此,做父母的既要用爱心去感化孩子,也要用严格的标准教育孩子。毕竟,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儿:尊敬长辈,也不能轻视小儿

儿,孺子也。从儿,像小儿头囟未合。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古时,一个妇女为一只猫和邻居家发生争吵。妇女说:“若是儿猫,即是儿猫;若非儿猫,则非儿猫。”妇女的话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中的“儿”字,是“雄性”的意思;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儿”字是“我的”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是雄性猫,就是我的猫;如果不是雄性猫,就不是我的猫。邻居听不明白,经过别人的指点后才理解了其中的意思,最终解决了问题。

一个简单常用的“儿”,却有如此多的含义。《说文解字·儿部》云:“儿,孺子也。从儿,像小儿头囟未合。”可见,“儿”的本义就是指儿童。其甲骨文看上去像一个面朝左站着的大头娃娃,头顶上还开有一个小口子,这就是许慎提到的“头囟未合”。脑袋下面部分向左伸展一笔是小儿的手臂,右边弯曲一笔是小儿的身子和腿。整个字形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儿童的形象,所以,“儿”是个象形字。金文字形基本未变,只是儿童头顶上的那个小口子变得更大了。发展到小篆,“儿”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的头部特征已经消失,但仍可看到“儿”的影子。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楷书。

在古时,“儿”同“子”一样,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如《木兰诗》中的“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中的“儿”都是成年女子的自称。但“儿”较常用的还是指男性,所以引申为“雄性的”之义,如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今人则以牡为儿马,牝为骒马”。此外,“儿”字还可作为词尾,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儿”,幼小的代名词,似乎也总给人一种稚嫩的感觉。丰富的经验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管理者心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在面对重复性的工作时,拥有经验的人,总是可以快速掌握状况,完成任务。经验代表的是一种自信,是一种从容。但经验并非万能,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别再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为理由轻视那些后辈,他们早已不是黄口小儿,他们甚至可能登上更高的山峰。

孙:儿孙满堂,福泽永续

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最讲究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子孙绵延、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中国人又很看重延续香火一说,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子孙越多就越能代表兴旺发达,越是有福气,“孙”字便清楚地表达了这种“多子多孙便是福”的观念。

“孙”在商末周初的甲骨文里,右边像一根绳子,左边是一个“子”字,像用索带套引着“子”学走路,同时,绳索有牵系之义,表示子孙连续不断。战国时代,金文与甲骨文没有太大的变化。发展到小篆,右边的绳子变成了“系”旁。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系部》中所说:“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在小篆的基础上,出现了繁体,到此时,“孙”字左“子”右“系”的会意字形体结构就完全定型下来了。“孙”字的使用频率很高,于是草书便将繁体简化,之后的楷书便是由草书楷化而来。

“孙”字的字形,很容易让人想到“愚公移山”中,愚公对智叟的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很明显,这里用的是“孙”字的本义,即儿子的儿子。后来,“孙”字不再仅限于其本义,也泛指孙子以后的各代。古代有关于“九族”的说法,其中的下四代除了儿子一代外,其他的“孙”、“曾”、“玄”皆可称为“孙”。此外,和孙子同辈的亲属也称“孙”,如儿子的女儿叫“孙女”,女儿的儿子叫“外孙”,兄弟的孙子叫“侄孙”等。“子孙”、“子子孙孙”则用来泛指后代。

在传统观念中,子孙越多越是兴旺发达,子孙越多越显得有福气,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想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传统。但是,要想做到代代相传、福泽永续,需要的并不只是更多的“孙”,而是更优质的“孙”。正所谓:“学润身,德润心”,要想家族生命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就应该注重“孙”的教育,让“孙”成为既有丰富的学识,又有高尚品德的人,这样何愁不能福泽永续呢?

长:延年益寿还须复归于婴儿

长,老也。

——(三国·魏)张揖《广雅》

据说,有一户人家以卖豆芽为生,他希望自家的豆芽长得好一些,于是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chángzhǎng),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zhǎ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zhǎngcháng)。整幅对联全部是由“长”字组成,且表意清晰,真是妙趣横生。

“长”在甲骨文里上部是两根向右弯曲的长头发,其下是人的手臂和身子及腿,是个弓腰扶杖的老人踽踽独行的形状。主要强调的是人长长的头发,因此有人认为“长”的本义是“人的头发长”。余永梁在《殷墟文字考》中就有:“长,实像人发长貌,引申为长久之长。”由于先民没有理发的习惯,头发长的人,也就是辈分高、年龄大的人,因此“长”的本义就是“老年人”。发展到金文阶段,老人的头发尤其夸张。晚期金文是在“长”字的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大的,它将原本的拐杖从“丫”讹变为“止”,之后的小篆也跟着从“止”,上部的头发变成了三横。隶书里的“长”,老者变成了“人”,拐杖讹变为“丨”。由此发展出了繁体字的字形。在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草书“长”字的基础上,经过楷化变成了今天的楷书。

“长”字的本义为“头发长”,由此引申出了空间时间上距离大、长度、长处、擅长、多余等含义。此外,“长”还有“老年人”的意思,又引申为长幼的长;又引申指排行第一、辈分大、长官等义。

长生不老,历来是人们的一个愿望,但只是一个奢望而已。一个人的生命从年轻到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人们总是希望可以延缓衰老,保持年轻。人们试图通过各种外界的力量实现自己的这一幻想,却忽略了保持青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一颗年轻的心,它可以为你留住岁月的脚步。

父:父爱如山,虽不言语却一直都在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父亲都是高大威严的,他们很少会像母亲一样和蔼地对我们嘘寒问暖,他们的态度总是相当严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爱比母亲的少,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切。其实这种严父形象,早在“父”字产生之时便已经有所体现了。

在上古社会,“父”是部落之主、家族之长,是最有权威的人物,所以先民在造字之时,便要突显“父”的显赫地位。从甲骨文的“父”字字形来看,“父”像一只手抓住一柄石斧或棍棒的样子。在原始社会,石斧、棍棒是主要的武器和生产工具。而手持石斧、棍棒与敌人作战或从事艰苦的野外劳动,是成年男子的责任。又一说,“父”字手中所握的为杖棒,而杖棒是当时奴隶主用来刺戳俘虏奴隶眼睛的锥形东西。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显示出了在当时的父系社会中,“父”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必须孔武有力,智勇双全,对外能抵御敌人,保卫氏族,对内能使群众信服,治理有方。可以说,“父”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之一。之后的金文、小篆中,“父”的字形与甲骨文中的字形相差不大,仍然可以看到手的形象。但发展到隶书阶段,字的形体已开始从线条变为笔画化,发展到楷书时,“父”字手中所握之物变成第一笔的短撇;上面的手指已分离开来,变成第二笔的侧点;其余的手指和手腕则变成第三笔的长撇和第四笔的斜捺,已经完全看不出“父”字当初的形象了。

“父”的本义就是父亲。《说文解字》云:“父,矩也,家长,率教者。”意思是,“父”是主持规矩的人,是一家之长,是引导教育子女的人。商周以后,“父”便逐渐用作对男子表示尊敬的美称,如尊称老农为“田父”,渔翁为“渔父”。家族制度形成以后,把一家之长称为“父”,如祖父、父亲,把老人称为“亚父”、“伯父”。父,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凡从父取义的字皆与长辈男子等义有关。以父作义符的字有爷、爸,以父作声符的字有斧、釜等。

父亲是威严的,但发自内心的爱总是会在点滴中流露出来。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那蹒跚的脚步触动了心中的那根弦,来自父亲的爱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我们或许无法恰当地做出描述,但是真实地沉浸在其中。父爱分为外壳和内质两部分,它的外壳常常是严肃、沉默、无声的,透过这层外壳,我们会感受到父爱的内质——博大、深厚、温柔,它与母爱一样伟大,是人间最为珍贵的东西。

母:世间爱都为相聚,唯有母爱是为更好地分离

母,牧也。从女,怀子形。一曰象乳子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让我们感受到了既普通又伟大的人性之美——母爱。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一切。千百年来,母亲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美丽温柔的,这种印象反映在汉字中,也是一样。

“母”是一个象形字,因母是女性,所以便用“女”作基础来造“母”字。母亲是要给孩子哺乳的,所以先民抓住这一特点,在“女”的胸前加上两点,这就惟妙惟肖地把“母”的形象画出来。

甲骨文中的“母”字,除两点之外的部分为“女”,像侧身站立,低着头,双手收起,屈膝下跪的样子,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温柔顺从之意。在“女”的胸前加了两点,实为指事符号,点出了这位女子已是袒胸露乳,乳峰高耸的样子,看上去完全是一个正在哺育小孩的母亲。

“母”字的金文与甲骨文形体相似,之后有小篆、楷书,虽然“母”字的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代表母乳的两点一直保留着,这是作为母亲的突出特征。“母”字的本义为“母亲”,《说文解字·女部》:“母,牧也。从女,怀子形。一曰象乳子形。”许慎认为“母”字形象地描绘出女子怀孕的形状,因而他将“母”训释为“牧”。段玉裁注:“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许慎认为“母”的本义就是“育子”,即段玉裁所说的“乳子”。应该说“育子”是“母”的引申义。“母”还引申用作女性尊长的通称,如伯母、祖母等。因为母能生子,所以母字也引申指事物的本源。我们把祖国比作“母亲”,因为祖国是自己出生的土地;我们把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叫作“母校”,因为它用知识的乳汁培养了我们;我们又把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叫作“母语”。

母亲的形象是慈爱的,母亲的胸怀是温暖而宽容的,母亲的心是善良的,母亲给予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总是被母爱所笼罩着、温暖着。我们应珍惜母亲以鲜血和痛苦、以爱心和乳汁换来的生命,同时,也应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母亲也获得来自子女的爱与温暖。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不论子女长得美丽还是丑陋,不论子女聪明还是笨拙,不论子女成为高官富豪还是沉沦潦倒,母爱都不会改变。母爱永远是人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

家: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一滴都是幸福在发芽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人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人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人说,家是一种情怀……虽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温暖的天地,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它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安心的地方,也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舍弃我们的港湾。但“家”字却是由猪圈发展而来的。

在上古的图形文字中,“家”的上部是房子的侧面形(即“宀”),房子下面豢养着长满鬃毛的豕(猪),这是猪圈,也说是“家”。上古时代,先民在树上“架木为巢”以作住所。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转到地上架木为屋,驯养野兽作为家畜。为防止外来侵袭,房子的结构一般是上居人、下作圈。猪是当时已经驯养的家畜之一,所以,房下养猪就成了“家”的标志。而甲骨文中的“家”已经开始线条化了,“豕”已倒过来头向上了。发展到金文阶段,房形依旧,但“豕”的腹部轮廓线进一步简省,后腿和尾巴变成了交叉形,“豕”的形象已经面目全非了。小篆时期,“家”的字形进一步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现代楷书中的“家”字字形。

“家”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祖先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开始架木为屋,豢养牲畜,进入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社会,因此才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氏族社会也进一步形成发展了。

在现代忙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正在逐渐地迷失自我,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无家可归的漂泊者一般,始终在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停靠的码头——“家”。正如“佛在心中”一样,“家”也在每个人的心底。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可以挡风遮雨,抵御豺狼;战争中,家是一个箩筐,一根扁担,扶老携幼,相依为命;和平时,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洗去污垢,重返本真。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珍爱你的家,爱惜你的家人,从容平淡才最踏实。

同类推荐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在全面掌握文化常识的同时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在轻松阅读中能够猎取知识滋养心灵,并找到您想要的……
  • 文学名家

    文学名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本书是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合集,作者籍内地人才引进计划前往香港工作,没正经为香港做过多少贡献,倒是因为走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逼仄的出租房及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香港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对香港和香港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回内地工作后写成了这样一些文章。香港离内地很近,然而又没有想象中的近;越来越多内地人来到香港,但对于香港的认识却仍然一知半解——香港人为何羞于吵架?香港幸福感最强的上班地点为何不是中环?香港女生为何喜穿裤袜?清晨的红磡为何会出现“鬼市子”?在香港没有老外的“趴体”为何是卢瑟的“趴体”?跟香港女生聊天话题为何离不开衣服包包?为何住在板间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香港?疏而不离的香港家庭关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的鲜活还是人群的趣处?是观察的敏锐还是好奇心的不懈追逐?林嘉文,现媒体工作者,曾于香港从事IT工作三年。
热门推荐
  • 百变麻辣香

    百变麻辣香

    《百变麻辣香》为您介绍了川菜的制作方法。川菜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山蜀水既有山珍野味、鱼虾蟹鳖,又有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各种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种植调味料和酿制调味料。其实食材都是配角,麻辣的主角是调料。正是以下的调味料,为川式烹饪提供了变化味型的良好物质基础。作者史正良,国家级高级烹调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世界厨联国际评委、美国中餐厨师联谊会顾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名厨联谊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 九灵破虚

    九灵破虚

    儿时遭遇背井离乡,少年寻归路,有幸踏入灵者队伍,不料寻仇未果,却自遭陨落之威,就在命悬一线之际,遇到莫大机缘,浴火涅槃,他能否走上巅峰,是否可以打破神域禁忌,且看君凌斗破这天。
  • exo之灿如阳光

    exo之灿如阳光

    那天,她和闺密一起去看他的演唱会,从此,让她改变了她的人生,她从中国去找他,在韩国,她为了追随他,成为了S.M明星,那她会和他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柠檬和你都微甜

    柠檬和你都微甜

    "那个就是咱们的新晋男神,我的天""我去,咱们学校竟然还有这么好看的男生?!"忽略周围女生冒泡泡的眼神,安柠七只觉得自己有点眩晕……自己貌似和他有点……小小的冲突见面第一次在冷饮店把花果茶狗血的洒到了对方身上怎么破!!玛丽苏偶像剧情就这样狗血的发生在自己头上眼神清冷的少年将少女堵到教学楼旁牙咬的死死地"我们又见面了!"只见少女泪眼婆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啊喂!"【迷糊软萌少女x清冷学神】
  • 柯南之我是Boss的女儿

    柯南之我是Boss的女儿

    对于那个像是太阳一样的少女,他就像是堕入深渊又渴望光明的恶魔,忍不住要把她圈在自己的牢笼里。
  • 超阶术士

    超阶术士

    巫师,这个世界最为尊贵的职业。 他们掌握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挥手之间就可以移山填海。 为了探寻真理,他们抓捕神灵、奴役恶魔、驾驭魔鬼,侵占了了一个又一个的位面。重生在奈德星,艾兰特大陆的的高翔(现名:艾伦·奥斯塔贝尔),在虚空祭坛的帮助下,不断地升华、变强。 直到抵达那彼岸的座之顶端。
  • 混混女追男学霸

    混混女追男学霸

    这是一个混混女爱上男学霸的故事。开学第一天,混混女凌姊对高冷男学霸一见钟情,而后开始实行倒追男神计划......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当高冷男学霸遇上野蛮混混女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猫系宠物:总裁,带回家

    猫系宠物:总裁,带回家

    “老公,你就要过生日了,你想要什么礼物?”“我要你。”“...”“老公,我饿了。”“你可以吃我”“...”都说竹马温文尔雅,为啥她家这位这么霸道冷面,都说男神翩翩公子,为啥她家这位这么腹黑傲娇。当腹黑总裁一路开挂,稳稳抓住她的人生,直接晋升成她的物理老师该怎么破?
  •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从橡皮人如何适应职场、如何立足职场出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脱去“橡皮外衣”;端正工作心态,向成功迈进;抵御工作压力,实现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重拾梦想和工作激情;担负起对工作的责任;提高创新意识,做个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型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物;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不断攀升,向领导阶层迈进。《橡皮职员生存智慧》由徐慧霞所著。
  • 自救系统之江湖穿越记

    自救系统之江湖穿越记

    16岁的沈瑶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上是神界,中是江湖,下是鬼界的地方。出生在月离宗的她…该怎么办?传说,天上有个神界,里面有三大尊,无人能敌…传说,地上有一片江湖…最著名的是四大宗…传说,地下有座鬼城,里面有个神秘的城主…如果…天、地、下打起来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