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这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夏季饮食宜注重选择绿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莲子、蚕虫、荞麦、大枣、猪肚、猪肉、牛肉、牛肚、鸡肉、鸽肉、鹌鹑肉、鲫鱼、乌龟、甲鱼、蜂乳、蜂蜜、鸭肉、牛乳、鹅肉、豆腐浆、甘蔗、梨等。
夏季不能暴饮暴食,也就是不能过饱,尤其晚餐更不应饱食。谚语说:“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饮食有节”、“无使过之”。老人、小孩消化力本来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如果吃八成饱,食欲就会继续增强。
夏季暑热,肠胃功能受其影响而减弱,因此在饮食方面就要调配好,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增强。细粮与粗粮要适当配搭吃,一个星期应吃3餐粗粮,稀与干要适当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为宜,早上吃面食、豆浆,中餐吃干饭,晚上吃粥。荤食与蔬菜配制合理,夏天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辅以荤食。肉类以猪瘦肉、牛肉、鸭肉及鱼虾类为好。老人以鱼类为主,辅以猪瘦肉、牛肉、鸭肉。
夏季要按时进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会打乱脾胃功能正常活动,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发生胃病。
夏季要少吃生冷食物,少冷饮,特别是冰。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小儿、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与湿互结,就会使脾围胃耗,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
二、多吃水果
夏啖水果讲究寒热。夏季正是水果盛产的季节,荔枝、龙眼、西瓜、香蕉、水梨,还有进口的葡萄柚、苹果等琳琅满目。虽说水果要多吃,但是依照中医的看法,人体体质分为寒、热、虚、实。水果也有水果的性质,一不留神,错吃水果也会让人不舒服。
体质判断并不容易,简略地说,“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降低,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代谢率下降,也由于体内产热量减少,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相反的“热体质”的人,产热能量增加,导致交感神经较兴奋,身体较有热感,脸色红赤,容易口渴舌燥,喜欢喝冷饮,进入冷气房就倍感舒适。体质虚是生命活动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较萎靡、心悸短气;体质实则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不仅如此,体质还有寒热虚实交来的可能。
水果属性和体质确有关,说到食物属性,中医有所谓“四气”。这是指食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寒、热、温、冷”的作用,如果不温不热,不寒也不凉,则归属于“平”性。因此,每种水果如果进入了人体,也就有它的“个性”。中医更强调均衡、阴阳调和,体质偏热的人要多吃寒凉性的食物,体质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吃水果的原则也一样。同时,地形、气候也会影响生理与饮食,比如亚热带地区,仲夏暑热难当,受天热、地暑的影响,人们常发生头痛、身热、口渴、心烦等现象,为了达到均衡,最好选择吃些寒、凉性的食物。
西医不太讲体质、食物属性这回事,病人吃了某些水果,身体如果觉得不舒服,就是不适应,应该避免。面对许多人的疑惑,有专家研究认为,传统中医宣称的热性水果,指的是热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这些水果吃下去后,肝脏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应加速、肝醣合成增加、醣解反应增加、胰岛素与升糖激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酯合成也提高,肝脏充满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体能量增加,就比较“热”。相反的,热量密度低、富含纤维,但脂肪、糖分都很少的水果,就属于寒性,这样的水果吃下去纤维和水分会占据胃肠空间,让人吃不下其他营养的食物,人吃多了就会愈来愈没能量、没体力,也愈来愈怕冷、虚弱。身体营养素足够的人,不管吃哪类水果,只要不过量,应该都不会有大碍。一旦身体状况不理想,像是体内热量较不足的虚、寒体质,吃凉性水果就会不舒服。
夏日吃水果,注意讲科学,肠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选择“温和”一点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容易消化的瓜类、水梨、苹果等也不错。不过,中医辨证上,虚寒体质以及有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寒”——也就是胃炎、胃溃疡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凉食物。芒果好吃,有人却碰都碰不得,因为一吃就过敏、皮肤痒。医生指出,芒果皮有组织胺成分,容易引起过敏,理论上芒果属于发物,有感染性疾病、皮肤病、发炎症状的人,吃“发物”就会诱发疾病或者病情加重。不过,归类起来,芒果果肉属于凉性,有生津止渴、益胃止呕、利尿止咳等作用,对于容易晕车、晕船的人,能解除不适感。中医也好,西医也罢,要吃得对,不仅靠嘴巴,也要靠脑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吃得没负担。饮食均衡不仅要注意“质”,也要在乎“量”。任何一种水果吃太多,无论体质再好,身体都会受不了。瓜果类由于水分多,吃多了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荔枝、龙眼多吃都容易上火、燥热。
三、多吃“苦”
炎热夏季,常遇暑热兼湿之气候,肤腠开泄,汗出较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较差,加之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更易伤脾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味入于心经,泄降心火。同时,苦味食品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对脾胃运动能力的恢复也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中医认为,由于人们日常饮食上嗜肥甘辛辣而恶苦味,导致人体阳盛阴衰,阴阳失衡而致病,夏季尤为突出。因此,夏季应适量多吃苦味食品,兹介绍几种苦味食品供君选用。
苦瓜。《本草纲目》载,苦瓜味苦,性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鲜苦瓜剖开去瓤,与茶同煎或冲泡饮用,可防治中暑发热;也可用鲜苦瓜煎水代茶饮,能消热止渴;鲜苦瓜捣烂取汁,开水冲服可有效地防治痢疾;可凉拌生食、炒肉、烧鱼,清脆爽口,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消除暑热。
啤酒。啤酒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它含有多种大量的氨基酸,发热量高,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医学专家分析研究,啤酒不但不易醉人,还有较好的健胃、清目、散热、解暑、利尿、恢复体力等作用,是消夏的良友。
苦笋。苦笋味苦,性凉,具有祛暑解毒、健胃消积等功能。取苦笋适量,切片煎水代茶饮;也可与肉类同炒,油而不腻,苦甘可口,味道鲜美。
蒲公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健胃降压之功效,为菊科植物带根全草。取嫩叶凉拌、烹调均可食用,多吃不伤人,是夏季一味较好的药膳菜肴。
茶叶。经科学研究证明,茶叶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道:“茶叶苦而寒,清热解毒,利大小便,最能降火”。是夏季清香爽口的饮料,也是健身防病的良药。
四、不要多吃冷饮
现在的孩子们享用着越来越多的食品种类,但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各种冷饮。特别是在夏天,各式各样的冰淇淋、汽水、可乐不胜枚举,孩子们会要这要那。而年轻的家长呢?从前小时候能吃到几分钱一根的冰棒就得到满足,现在对孩子的冷饮要求当然不陌生。有些家长以为,过去由于条件所限,自己没那个福分。今天,要让自己的孩子尽情享用,这也是对自己遗憾的一种补偿。冷饮在消暑、补充体内水分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这种“补偿”行为易造成孩子冷饮过量,饮食过量后就不好了,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
①造成胃肠功能的紊乱。
在炎热的夏天吃大量冷饮,会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血流减少,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会发生紊乱。由于大量液体成分入胃,胃内的酸度会有所降低,杀菌作用减弱,更易诱发胃肠道炎症。
②诱发咽喉部炎症。
大量吃冷饮,同样使咽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的病菌会大量繁殖,引起咽喉部炎症。
③降低食欲。
冷饮中主要成分不外乎糖、奶类,这些物质会有较高的热量,可以补充人体对热能的需要,但其他营养物质却比较少。因而,大量吃冷饮以后,孩子的食欲会降低,正常饮食规律势力被打乱,大量甜食入口易造成营养的不平衡。因此,夏天适当吃些冷饮是可以的,但必须适量。家长应适当地把握,取其利而避其害,以达到保证小儿健康的目的。
(第五节)旅行保健
一、夏季旅游须知
要选择能够消夏避暑的地方去旅游,一般为海滨、山区。
要随身携带一些能清热祛暑的饮料,如传统的中药保健冷饮、固体饮料、汤汁饮料、果汁饮料、强化饮料、酒质饮料等等。
随身携带痢特灵和黄连素等杀菌药品。
旅游中可带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
二、夏季出游必备
盛夏,天气十分炎热,登山、涉水、穿林越岭,游客常要流汗。备一把扇子,既能驱热,又有风度。
旅游时,带一把折叠伞,不仅可以避免旅游途中降大雨而挨淋,还可以遮阳,也可作为留影拍照的美妙道具。戴一副墨镜,不仅为旅客增加风度,还可避免强光刺激及风沙吹进眼内。戴上太阳帽,不仅可避免烈日暴晒你的面部皮肤,使你的头发不被风吹乱,还不失为很好的装饰品。
三、夏季旅游防暑
高温时节出行必须注意:
①尽量穿浅色服装,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②应戴隔热帽,草帽对阳光有折射作用。
③出发时间应提早,中午需休息,尽量避开最热的时间出行,最好在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
④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
⑤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
⑥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让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如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位。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四、夏季旅游卫生保健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大,外出旅游时要特别注意卫生保健。其要点是:要注意饮食卫生。出门时应少带易变质的食物。旅途中购买食物时,应严加选择。切不可“饥不择食”,暴饮暴食。夏季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下降现象。所以,选用食物既要注意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又要新鲜可口。
要随时补充能量和水分,尤其是在登山爬坡时,因体力消耗大,出汗多,应带上一壶淡盐开水。千万不可饮用景区河水、池水或山间的所谓“仙水”。
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游览与休息时间,应充分利用凉爽的上午和傍晚进行游览活动。
要尽量少用空调。盛夏室内外温差大,使用空调时,有可能造成室内通风不够,加之白天游览后身体疲惫易熟睡,稍不留神,容易患感冒,引起发热,重者还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要有预防意识。应随身带些常用药品和雨具,做到有备无患。
五、学会处理紧急情况
过敏症。夏天各种植物生长茂盛,人们穿衣较少,旅游中发生皮肤过敏,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出现咽喉不适、呼吸急促、皮肤出现红疹、水泡,甚至发生昏迷。如果旅游时出现全身发热、皮肤发痒,出现荨麻疹时,应及时停止旅游,口服扑尔敏或息斯敏等。
中暑。症状有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在预防上,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带上遮阳帽和墨镜。在治疗上,用温水敷头,然后逐步用冷水敷,有条件可采用冰袋或淋浴,轻者服人丹、十滴水或刮痧等方法,重者及时送医院。
热痉挛。这是中暑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热而湿度高的地方长时间旅游,有时会突然脸色发青,感到头痛、恶心、头晕并发生痉挛,这叫热痉挛。若对这种病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意识消失,最后死亡。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然后再喝些凉开水或盐水。如意识丧失,痉挛剧烈,应让患者取昏迷体位(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溺水。溺水多发于夏秋季,尤多见青少年。溺水者自水中救出时常呈呼吸减速、不规律、呼吸困难、紫绀、咳嗽,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溺水者常因窒息而死亡,发现溺水者救治应刻不容缓,现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出后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可将溺水者腹部垫高,胸及头下垂,或抱其双腿,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走动或跳动以“倒水”。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功之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同时立即进行胸外按摩,以恢复心脏搏动。
紫外线伤害。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它对人类和生物有很大的影响。人过多接受紫外线过度照射容易损害皮肤及眼睛,诱发皮肤癌及白内障。炎热的夏天不宜长时间做日光浴,野外活动要涂防晒油,戴上遮阳帽和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