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克雷杨斯1951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4岁时开始在巴黎国家高等音乐学院向亚历山大·拉戈雅学习古典吉他。他完成吉他学业是向委内瑞拉吉他大师阿里里奥·迪亚兹学习的。他在演奏会上的表演天赋使他成为梅纽因基金会的奖金获得者,从那以后,他的音乐会足迹遍及欧洲,并参加了很多电视和广播节目。
弗朗西斯·克雷杨斯也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许多出版商把他的作品收入自己的出版目录。他创作了600多首吉他音乐,包括练习曲及音乐会用曲,独奏、二重奏及三重奏、四重奏,还包括电影音乐。这使他跻身于伟大的吉他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获得了由法兰西广播公司组织的第22届吉他比赛的作曲奖,获奖曲《最后的拂晓》由阿根廷古典吉他大师罗伯特·奥塞尔灌录。1984年4月,弗朗西斯·克雷杨斯写了他第一首为吉他和管弦乐队创作的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他与尼斯爱乐乐团共同诠释,在第二届尼斯国际吉他艺术节上公演。
他还在1988年和1990年创作了其他两部协奏曲,由菲利普·本德指挥,戛纳地区管弦乐队演绎。
《最后的拂晓》这首作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待”,是一首简短的前奏曲,表达一个苦闷的男人独自一人呆在监牢里,在等待着黎明(这对他意味着死亡)的到来,墙上的时钟嘀答地响着,吉他用闷弦奏法模仿嘀答的声音作为一个动机贯穿着首前奏曲。终于,时钟打响了六响,黎明到了,监牢的门被打开了,乐曲进入了第二部分“黎明”。部分由四个音的固定音型构成动机,这个音型蕴含着不祥的因素,使听众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同时乐曲中还有乐段似乎是这个人在行走过程中回想起往日的一些情景,乐曲在这个时候有短暂的平和,但是,这种平和并不是绝对的,那四个“不祥”的音不断干扰着回忆,最终粗暴地将它打断。伴随着一声枪响,乐曲结束。中国人对死亡有一种恐惧感,因此在艺术作品中鲜有直接描写刻画死亡的,但是在西方艺术领域,死亡和爱情都是艺术家们乐于揭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