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西陵峡新滩南北两岸,有层层叠叠、参差迤逦的青砖瓦屋,这便是最典型最有特点的三峡民居。
古屋依山就势而筑。由于江岸地势陡峻,一户人家的一套房子,往往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几步石阶把你引进一个造型精巧、有各种彩饰的门楼子,这便到了院内,再又一阶石梯把你引入大门,这才算到了大厅,过大厅就是天井,天井上面又有一道台阶,从石阶上登上去,才能进入正屋。在这些老屋里走一走,你便可以领略到峡江人顺应自然,又不断地与自然抗争,拼命地营造生活,又执著地享受生活的个性。
新滩老屋的匠心独运还体现在建房用料上。可以说,新滩老屋是石头、青砖、木头和寸瓦的艺术,石上大都有雕刻,人物走兽,花草虫鱼,新滩人用自己的双手把石头侍弄得鲜活起来。做外墙的青砖,就是江边的黄泥用柴火烧制而成。老人们讲,要建房,先要请人打窑烧砖。这些砖,颜色纯青,与现在的砖迥然不同,而且厚度只有2厘米,新滩人叫它“线砖”。砌墙的时候,往往是几口砖码成一个空斗,再用石头和泥巴浇筑灌斗,因而房子既结实,又不吸热,夏天特凉爽。用木料和瓦也有讲究,穿架或者做柱子,大都是一两尺直径粗细的木料,显得古朴、苍劲,而各种门扇、窗棂、栏杆则全是用上好的木料穿花而成,其上多有雕饰。一扇门,往往由六幅木雕组成,这些精美剔透的木雕,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峡江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每一幅木雕便是一个美妙的故事。只可惜,保存完好的已经不多了。新滩老屋上的瓦也自与他处不同,新滩人叫它“寸瓦”,一寸远盖一瓦,瓦盖得像一片片立在屋上,因而十分经用,百十年不拣屋添瓦,房子也不会漏雨。屋顶大都有堆塑,用瓦和砖做成变形的螭吻,层层叠叠,古意盎然。
就是这样的房子,一幢接一幢,组成了一个新滩古镇。江北,有长约一公里的两条街道,四层房子,若干巷道;江南,亦有庙巷子、陈家巷子、郑家巷子等四个巷道。南北两岸,林林总总一千余栋,在整个长江三峡,难觅其二。而其街巷,又全是青石板铺就,早已被人的脚步打磨得光光亮亮,雨过天晴,显得格外干净。
新滩人能修起这么好的房子,大概得益于“滩”了。新滩,史载的大滑坡有10多次,滑坡,造成了长江巨滩,新滩便成了长江重要的转运港,新滩人借此便有了更多的生计:放滩、绞滩、领江、商贸……于是,新滩人便开始积攒了银两在这古老的滩头营造基业,修建房舍……新滩也渐成东入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最繁华的集镇。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看这些蛰居在峡江滩头的古屋,可以想象这小镇往昔的繁荣,也可领略到小镇的百年沧桑。
1985年6月,新滩北岸再次发生巨大滑坡,近千间老屋被推到江中,现仅存南岸几十间老屋,仍住着百十来户人家。虽说只是残余,然而风韵犹存,它们常常成为电影、电视的外景摄制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三峡采风者和观光客。兴建三峡工程,新滩是第一个被淹没的古镇。新滩人将依依惜别这些与他们厮守了几代人的老屋,而从这历史的滩头,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99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