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语录”做小了,一定要做到独特。
“马云创造”马云非常注重市场的调查,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上有几件事情足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关于阿里巴巴的名字。
阿里巴巴这个名字现在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正是马云通过调查才选中的。当时,为了网站的域名,马云和他的同事们准备了100多个名字,但都不是很满意。直到有一次,马云去美国出差,在餐馆用餐的时候,他忽然有了灵感:“互联网就是一个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想到”宝藏“马云立刻想到了阿拉伯神话中开启宝藏之门的那句妇孺皆知的”阿里巴巴,芝麻开门。这句话随着《一千零一夜》的神话故事,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但是,阿里巴巴到底有多高的知名度呢?马云心里还是没有底。他决定来一个现场调查,于是立即把餐厅的侍者叫了过来,问他:“知不知道阿里巴巴?”这个侍者满面含笑地回答道:“当然,阿里巴巴,芝麻开门!”高兴的马云立即给了这个使者一笔不菲的消费。
马云按捺不住心头的高兴,他立即跑到大街上,随便拉住了几个人,问他们知道阿里巴巴吗?让马云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向马云说出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这句话,甚至有一个老太太还要给马云讲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呢!
马云还有点不放心:美国人都知道阿里巴巴,那么其他国家的人呢?全世界的人们呢?他又打电话给世界各地的朋友,让他们帮助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经过这一番调查,马云决定使用“阿里巴巴”做自己的网站的域名。事实也证明,马云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现在,阿里巴巴更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中的名字!
而支付宝的诞生,同样是经过对市场认真发掘的结果。
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接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户对于网上购物这种新兴的消费方式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
但还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制约着网上购物的发展——网上资金如何安全支付呢?
这是网上商务平台的一个瓶颈。如果这个“瓶颈”不能够打破,买卖双方就会倾向于进行同城交易,整个网上购物平台的网络就会被割裂,是单个群体内可选择的商品减少,这对于网上交易将是不可想象的,甚至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马云始终紧盯着网上的安全交易问题:“只有解决了支付问题,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电子商务。”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2004年的12月,阿里巴巴家族的新成员——独立的“支付宝”公司成立了。
为了解决望网上交易的安全支付问题,阿里巴巴与各大银行合作,共同打造了“支付宝”在线支付工具。这样,绝大部分的银行用户都能够通过支付宝“卡通”业务,实现在线结算。没有银行卡的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和中国邮政联合推出的“网汇e”业务,实现网上安全支付。
而且,支付宝用户生活中的各种消费和结算,几乎都能够通过“支付宝”这个平台来实现,例如网上购物、手机充值、订购机票、生活缴费、购买彩票、收取AA费用、快速还款等等。这种便捷安全的特性,一下子激爆了网上交易。
马云再接再厉,又在2005年推出了“你敢付,我敢赔”的“消费者保障计划”,为网上交易纠纷提供了“全额赔付”保障。它将顾客的交易风险完全留给了自己这样一个第三方“保人”,阿里巴巴不惜让自己冒巨大的风险来消除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买卖双方的信任障碍。支撑它的底气,是长期对于市场的深刻理解,对于整个加以流程中各个薄弱环节的深刻理解。
这样,支付宝已经从一个单纯支付清算工具延伸到了交易管理的范围。它可从监控的角度,留存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比如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卖家用哪个物流公司发货,何时发货,买家什么时候收到货,物流公司什么时候确认等等信息,会督促双方规范交易。正是这步棋,使支付宝的用户成几何级飞增。
作为国内网民的首选,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网上支付形式,支付宝“信息卡化”现出雏形,越来越多的网上交易已经离不开支付宝了。正是由于支付宝对于网上交易的贡献,它被誉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而它的出现,正是马云贴近市场、努力考察市场、适应市场需要的结果。
“创业宝典”生意场上有句话叫做“市场为王”,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于商家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市场,一家公司才有了生存的前提。
对于投身市场的创业者来说,目标市场的确定恰当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创业目标任务是否能够完成、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与实现的首要问题。因此,创业者必须通过严密的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不同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习惯,进而把消费者整体市场划分为具有一定的类似性特征的若干子市场,然后再从中寻觅真正属于自己的空白点。
市场能否正确选择,直接决定着创业者日后一系列发展战略的确定,也决定了企业日后若干年发展后劲的“先天条件”。所以创业者必须在深入进行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寻找一个理想的目标市场。
正确选择市场,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发现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和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从而更好地发现和抓住市场机会、回避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掌握竞争对手在各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占有率,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选择最有效的目标市场。
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由于自己的企业资源以及市场经营能力有限,在整个市场上或较大的子市场上不是那些大、中企业的对手,因此只能在选准市场的基础上,填补市场的空缺,换句话说也就是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变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准确选择市场之后,每个市场变得小而具体了,细分市场的规模、特点显而易见,消费者的需要清晰了,创业者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服务制定出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另外,在细分市场之后,市场信息的反馈比较灵敏,一旦消费者的需要发生了什么变化,创业者就可以迅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改变原来的营销组合策略,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使营销组合策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创业实战”《21世纪创业》的作者杰夫里·A·第莫斯教授曾提出,好的商业机会有四个特征:
第一,它非常吸引顾客;
第二,它能在你的商业环境中行得通;
第三,它必须在机会之窗存在的期问被实施(注:机会之窗是指商业想法推广到市场上去所花的时间,若竞争者已经有了同样的思想,并把产品已推向市场,那么机会之窗也就关闭了;
第四,你必须有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和技能才能创立业务。
这四个特征是我们判断某一市场是否具有创业机会的法则: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存在创业机会,它可以通过市场拥挤与否以及市场需求的通道、入口的宽窄来判断某个市场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是否具有钓到“大鱼”的机会。
市场适度拥挤,说明这个市场有利润可以赚取,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让投资者失望。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个市场没有利润空间,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挤破头也要进来争得一席之地呢?难道他们都没有理智,都不会思考吗?不见得吧。或许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属于“跟着潮流走”这一类型的,但绝大多数的人应该是经过分析与考察后才做出的决策,否则人们不会贸然进入一个行业或是一个市场,必然是看到这一市场有利可图。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断定市场适度拥挤,或者正有许多厂商争先恐后要进入的某个市场应该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当然,在决定是否在某个市场中创业时,还应做一定的考察,过度的市场拥挤并不是一件好事,它所引起的恶性竞争可能导致利润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有时,过度拥挤的市场也暗示着这个市场可能已经饱和或是已经过了高峰期,正处于衰落期,走下坡路是必然,这种市场发展潜力就是很弱的。因此,市场的调查必不可少。
通常对于创业者来说,最为常用而且有效的市场调查的方法有两种:资料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
资料分析法
就是通过收集一些现有的市场、行业、相关的产品资料,通过分析得出需要的结论的方法。资料分析法的关键在于资料的收集。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公正性,决定了市场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参考意义。
对于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来说,寻找资料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资料收集的途径很多,例如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数据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信息量过大,也有不小的副作用,比如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否具有代表性等等。为了避免资料收集上的错误,创业者们要注意早一些比较权威的资料,例如政府统计部门的工业普查资料、行业协会颁布的行业资料等。
资料收集法的缺点在于数据可能较为陈旧,或者只能代表某个地域范围的平均水平,无法体现地域之间的差异。
实地考察法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资料收集法的不足。实地考察法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询问法和观察法。
询问法中,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便是问卷调查。就是把企业需要的数据项目设计成直观、简洁的问题,通过街头拦访、电话调查、报纸杂志刊登等方式了解民众愿望的方式。当然,除此之外,创业者还可以选择一些更加灵活的调查方式。例如,通过认识的人来进行相关信息的调查。如果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去拜访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或专家进行咨询。如果能获得他们的帮助,对于公司的创立是大有裨益的。
询问法的缺点在于,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调查样本必须广泛。因此,投资相对较大、数据分析也相对麻烦一些。
所谓观察法,是指创业者亲身实地地去感受、调查市场,用自己的双眼去判断各种市场分析内容。例如,为了选址需要,在某个十字路口设置观察点,观察路口人流高峰期,这便属于观察法。
观察法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易形成客观、公正的市场分析。因此,对于市场调查来说,一定要结合创业者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才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市场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