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王卫与招商局的紧密联系也给人无限猜测的空间。从两家公司的发展来看,招商局需要顺丰来补足快递上的短板,而王卫则希望在别的方面能够取得突破。据了解,顺丰早在几年前就非常低调地注册了顺丰银行和顺丰支付等涉及金融类的域名,因而不少人认为,顺丰此举还可能是在为未来涉足金融产业打下基础。
由于顺丰向来在资金上丰足,因而此次融资资本的投入方向令人们好奇。大部分人认为,顺丰将这笔钱投往全新领域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就目前来看,顺丰完全有能力平衡自身的发展,机器、设备等问题也从来没有困扰过顺丰。王卫打破自己的承诺进行融资,想必一定有了一套全新的发展方案,否则又怎肯做出如此大的让步。
王卫即将采取怎样的行动令人瞩目,而快递行业又将因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同样牵动着不少人的心。
做物流地产,获得新砝码
现代物流地产主要包括了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仓库、物流分拨中心等经营专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的载体,同时也是开发商整合政府、社会、利益相关者以及其它组织等各种资源,开发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交付客户使用并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物流地产是由美国的普洛斯公司率先提出并实践的,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为止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在欧美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中国的物流地产起步则相对较晚。2006年,国家住宅地产“三限”政策出台,地产商们在住宅地产领域发展受限后纷纷转向其他地产领域,自此物流地产才真正开始被地产商们所重视。然而住宅地产发展受限的影响并不完全足以掀起物流地产的投资热潮,物流设施的供不应求才是各开发主体跃跃欲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的国际标准仓库总存1300万平方米,仅相当于美国波士顿一个城市的水平。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复苏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急剧增长,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仓储空置率快速下降,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一库难求”的场面。由此可见,仅仅就物流仓库设施而言,其供给缺口已十分惊人。
同时,随着电商产业的飞速扩张,物流成为了制约电商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一关键要素中又包含了快递、仓储与分拨这三个核心子要素,而这三大要素的高效协同可以通过物流地产的高效运转来实现。因此,以卓越亚马逊、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商城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也大举进军物流地产领域,纷纷建设“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园区”运营配送中心,以期突破企业扩张瓶颈的新砝码。然而,电商虽然是物流地产的重要目标市场,但物流地产的使用者并不仅只有电商,更多是国际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对在物流领域缺乏一定沉淀的电商企业与在电商领域缺乏经验的物流企业而言,若想要插队进入物流地产市场取得竞争新砝码,都并非易事。
2013年,江苏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的正式签约是顺丰正式涉足物流地产领域的重要标志。此时的顺丰已不仅仅是一家物流企业,自2012年5月顺丰优选正式上线后,顺丰以全新的模式在电商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积淀。可见,在物流与电商的双线支撑下,顺丰涉足物流地产领域并不是草率之举。
江苏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采用“政府主导,共同规划,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模式运营,以电子商务企业、电商配套资源供应商及综合配套服务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了电商综合服务、仓储服务、快递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四大板块。对顺丰而言,这是向另一个领域踏足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顺丰提出了“打造中国电商产业园样板”的目标口号。一旦这个目标得以实现,顺丰不但能获得分量十足的物流地产领域的“敲门砖”,顺丰在其原有物流领域与电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然而要成为样板并不是一句话的事,如何在运营模式与业务模式上有所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是顺丰得首要考虑的问题。
无论如何,在多地纷纷建设电商产业园的热潮中,江苏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然“低调”招商。下一步如何,外界未可得知。如果真能有样板出现,未尝不是整个物流地产行业的幸事。
顺银金融,打造供应链闭环
顺丰的快速发展,让掌舵人王卫不再满足于快递业本身,而是萌生了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的想法:向上做电商、第三方支付,向下做便利店。于是就有了第一代顺丰便利店、第二代“嘿客”便利店与第三代顺丰店的相继问世,以及顺丰E商圈网上商城与顺丰优选的投入运营。拿王卫的话来说,这样做是要“让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打造出一个不同于国内任何一家快递公司的新模式”。
“顺丰宝”是2010年顺丰E商圈网上商城投入运营时推的配套支付工具,它的推出标志着顺丰金融大幕的正式拉开。此后,顺丰的动作也越来越大,很快就注册了“顺丰支付”、“顺丰银行”等金融类域名。2011年12月,“顺丰宝”正式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标志着顺丰未来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获得了名正言顺的资格。在取得“顺丰宝”支付牌照的同时,为了试图在金融领域加速开疆辟土,2011年顺丰又成立了“顺银金融”为平台的金融交易部门, 2013年年底,顺丰又专门成立了垂直金融服务部门——速运金融保险服务事业部,这意味着顺丰已有了两大事业部主打金融业服务,只不过“顺银金融”侧重平台型,速运金融保险服务事业部侧重物流链上为银行和保险机构服务。
顺丰作为一家民营快递企业,为何对第三方支付特别青睐呢?这还得从顺丰跨界涉足电子商务说起。事实上,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除了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启动也为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和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快递业务作为顺丰的核心业务,其客户大多是实体商业用户,其线上用户的占比不大,但却涉及到大量支付问题,因此搭建自己的支付平台,是快递物流企业保证资金安全,甚至降低金融成本的重要方式。但对当时的顺丰而言,搭建自己的支付平台并不是迫在眉睫、必不可少的,直到顺丰电子商务平台投入运营后,消费者的支付体验才成为了平台绩效评估的核心问题之一。拥有属于自己的支付平台也是顺丰能够实现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掌控与充分利用的必要支撑。因此,当实体商业资源整合基本完成后,顺丰开始大力介入电子商务业务,打造自己电商平台默认的支付工具,从而带动自身的物流业务,形成联动,在经营上实现突破,这是顺丰拓展产品线充分利用资源能力的必然选择。至于继“顺丰宝”之后的,顺丰在金融领域仍然动作频频,这与顺丰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的深入细化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可见“金融”才是打造供应链闭环的关键。
近日,顺丰的金融平台——顺银金融又正式获得由央行发放的银行卡收单牌照。据了解,所谓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等收单机构通过受理终端为特约商户提供的受理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并完成相关资金结算的服务。第三方机构的收单业务,主要是靠收单、做大规模、在银行与商户之间吃点价差来获得。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顺丰获得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不属于新增的业务,而是属于内容变更的新增项,但对顺丰来说,却一下拥有了两大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也为顺丰未来切入第三方支付市场铺平了道路。
然而,顺丰的意图并不仅止于此。据顺丰金融交易平台——“顺银金融”一高管透露:“虽然获得了两大第三方支付牌照保障,但顺丰的金融交易业务主要还是纯粹做内部服务,是整合升级集约化功能系统的一个工具。而银行卡收单则瞄准的主要是顺丰的客户,尤其是为合作的电商企业,提供支付、供应链融资等服务。这一针对内部支付业务的工具目前正在加速整合,两三年内不会对外。” 同时,顺丰副总裁王立顺也曾表示:“在线下社区中,金融服务需求巨大,未来,速运金融保险服务事业部将和门店一起合作,发挥出金融服务的功能。其中嘿客门店提供渠道,充当前端,服务的后端由我们来做。”
因此,顺丰要做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和对外的金融交易,供应链金融才是顺丰在金融领域的未来走向,特别是在客户货款结算和金融快递基础上的服务层面,这将是其发力的主方向。当顺丰逐步把其传统商业客户的支付、金融服务俘获之后,顺丰旗下的速递业务、代收货款业务都将全部整合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等金融运营中,届时也将把其最终的商业版图再放大。而当顺丰快递与顺丰优选、顺丰社区便利店、顺丰金融等业务真正实现融合之日,顺丰的威力才能真正得以凸显。
【延伸阅读】
谈融资:上市会让企业变得浮躁
《羊城晚报》:有没有让顺丰上市融资的打算?
王卫: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回到宗教信仰上来,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了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羊城晚报》:您认为上市会对顺丰的发展不利吗?
王卫:是的,做企业应该踏踏实实的,真正想做好企业,不一定要上市,要做基业常青的企业,就要有远大的愿景,要为未来进行大胆的投入、大量的投入。成为上市公司后,你的每一笔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说服他们这笔投入是有利可图的,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利润的,要有业绩出来,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没有办法保证对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能保证我不会失败,这也违背了我做企业的精神。
同时,国内快递行业面临着国际上4大快递巨头的竞争,一旦上市,就要信息披露,企业就要变得透明,这样将不利于我们制订战略性的计划。作为一家正在快速成长的企业,更加有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