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比较结果值得一提的内容
至此为止,我们对1872年的创立纪念史和1972年的慕尼黑大学史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不同点。这些,即为这100年来产生的变化。
① 后者题目更加细分化,一个题目即可以成为系列丛书的一册。
② 虽然,校史编纂与每个编纂人员的责任密切关联,但是,系列丛书由于受到执笔者的兴趣或专业的限制,部分内容有所偏颇,依然明显。为使这类题目受到很多制约的丛书成功问世,早在100年前,德国学者只好使这类丛书带有浓厚的制度史、组织史色彩,进行概括性、通史性的叙述。考虑到这样的历史原因,要提高各大学校史研究的质量,就必须进行研究业绩的长期积累。这个问题虽然显而易见,但常常受到忽视。
③ 该书所涉及的20世纪内容是对始于中世纪的情况进行通史性的叙述。但是,涉及现代的内容时,却突然转向了问题史性的叙述。
④ 如果按照P·莫拉夫的高校史研究的三个维度学说加以阐释的话,在这个系列丛书中,虽然组织结构史的类型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属于科学史、精神史、社会史维度的著作却是比比皆是。
⑤ 就方法论来说,可以说,在这个系列丛书中,社会经济史性的方法非常引人注目。
⑥ 在这个系列丛书的编纂过程中,正由一个人写一个题目向几个研究者合作写一个题目的方式转化。
⑦ 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这一系列的丛书,我们可以看到编纂者为使读者从读大学史向看大学史转化即:向明白易懂的大学史转化所作的努力。
2. 对慕尼黑大学史系列丛书的评价
对于慕尼黑大学史系列丛书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评价和批评。
(1) 积极的评价
① 系列丛书由真正受过历史学研究训练的专家推出,是一套可以经受得住学术性批评的丛书。在德国大多数情况下,修史的学者都从事大学史研究。慕尼黑大学也不例外。可以说,这是德国高校史研究的一大特色。
② 有的学人一边攻读学位,一边以对所属大学的激情为原始动力,以客观态度来撰写慕尼黑大学校史,甚至有人因撰写慕尼黑大学史而获得了博士学位。
③ 该系列丛书虽不能代表一切,但编纂者采用了尽可能使特定时代的慕尼黑大学的历史特征体现出来的写法。
虽然,笔者对该系列丛书做出了上述评价,而德国的历史学者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举一个实例来说,美因茨大学历史教授哈默斯坦因(N。Hammstein)关于这套丛书,如是说:“丛书虽有部分应给予严厉批评,但从整体来看,是应该受到关注,非常棒的一套丛书。”“丛书编纂、规划目的明确,是一套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根基的规划。”“在德国,从前都是不太重视大学史的编纂和修订的。但是,这次编纂人员把这套系列丛书作为德国以及欧洲的科学史,教育史的一部分来把握和叙述,做出了特殊的努力。在这一限定意义上讲,这套系列丛书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他给这套系列丛书给予了很积极的评价(4)。
(2) 批评
在给予这样积极评价的同时,也如同哈默斯坦因所指出的那样,本书也存在部分应当受到批评的内容。笔者如果借用哈默斯坦因的批评,就是“很难从该系列丛书了解到在同一时代德国或其他国家的大学的校史信息。”“在大学史的全部脉络中,该大学的历史地位如何?缺乏对该大学做出正确定位的问题意识”。也就是缺乏把叙述该大学历史置于与外国或国内其他大学做出比较的广阔收入视野中,这样的问题意识。
像这样的对于慕尼黑大学史系列丛书的积极评价和批评,如果能加上部分必要的更正,即使对于我国的校史的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