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29400000007

第7章 读树

树可以读吗?

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早年住在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第一,因为离住处苏州胡同,离单位东单三条近些;第二,因为1957年以后有一段日子,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还肯跟我来往;第三,人要是倒霉了,也就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还能让我参加,也就没有什么事情,还能打起精神来做。于是,那里是我惟一可去可呆的场合。

当然,还有第四,由于戴上了一顶桂冠,自惭形秽的原因,愿意觅一个远离人群的所在,免得看到熟面孔打招呼不好,不打招呼也不好的尴尬,这样,在太庙里的冷僻角落里,垫着报纸,席地而坐。待到树阴里的路灯亮了,抖掉落在衣服上的松针,在薄暮中的长安街上,慢慢地走回去。

那些树,给了我特别的依靠。

因为在那些年里,所有以为靠得住的朋友,都来不及的闪开了,只有这些无言的树木,没有一点表示嫌弃我的意思。

当时,年轻,二十多岁,哪经过这种急风暴雨式的大阵仗,劈头盖脸,口诛笔伐,真是觉得什么都不可靠了,不可信了,只有倚在树干上,能让我感觉到这世界上还有靠得住的地方。

太庙里的古树,那一种令人肃然的沧桑感,也在昭示着我。打倒了,也别趴下,挣扎着,要活下来。好像在说,我几百年立在这里,什么风霜雨电没经过,什么暑热苦寒没熬过,怎么着?不继续存活着!

虽然,它什么也没说,沉默着,但那庄重自敬,从容不迫,卓立挺直,不苟颜色的精神状态,使我渐渐悟透这点启示。

犹如我的读书习惯那样,看看这本,又翻翻那本,我也喜欢坐在这棵树下,端详对面的那棵树,然后,换一个位置,再掉转头观察这棵树。每棵树和它的周围,构成一个天地。你走进这个天地里,你就和这个和谐的整体融和在一起。这些有了点年岁的古树,既不特别向你表示亲近,也不格外向你表示拒绝。树老了和人老了,有相似之处,老人比较固执,老树比较倨僵,尽管如此,这对那时的我来讲,就是相当友善的态度了。

惟其感到可靠,不用提防背后突然的袭击,惟其感到可信,不必担心会兜头泼我一身污水,能在树底下得到这一份苟安,也就难能可贵了。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们的住房拆了盖北京站,便搬到城外去了。后来,我差不多有二十年光景被逐出北京,过着背井离乡的流放生涯。只要有机会回京探亲,只要劳动人民文化宫开放,我总是要在那些古树下稍坐一会,以看望长辈的眼光,尊敬地瞅着那些曾经慰我孤寂的老朋友。

直到我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那顶帽子不翼而飞,才终于回到北京。然而,人老了,腿懒了,却不常过来拜访这些老友。只是每年的书市,挤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重温我当年举目无助时的读树场景。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

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即使同一品种的树木,无论在山谷里林海起伏,在旷野里连片成群,在公园里彼此相邻,在马路上延绵不断,那也是形态相异,姿势不一,张弛收放,绝非一色。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这和我们在大千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同样的道理。

我还记得,五十年代,那时北京城里的人,没有今天这样多,公园里的游客,非节假日则尤其的少。坐在那里,看阳光下的树影,慢慢移动的轨迹,心也就自然地平静了下来。树影渐渐拖长,渐渐淡化,渐渐消失,这时候,物我两忘,相坐无语,这种树与人的交流,也是相当惬意的享受。然而,人与人,在提倡阶级斗争的年代,却是很难达到这样无隔阂,无歧别的境界。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处。

所有的人,尤其有了一点名气的人,都会要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而树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

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

微风轻拂之中,枝叶摇摆之际,听那塞寒率率的响动,你能感觉到树木也是很有灵性的生物,和所有老年人一样,大概也是很爱回首往事,感叹当年的。应该说,这些仍旧健在的太庙古树,至少见识过北京人从爷爷的爷爷那辈以来的往事:谁忽然红了,谁一下黑了;谁日前赢了,谁后来败了;谁拔份一时,谁窝脖一世;谁平步青云,谁乐极生悲;谁说胖就喘,谁盛极而衰……结果呢,时过境迁,斗转星移,谁也逃不了病的病,老的老,死的死,亡的亡,最终的句号。

而树,年年常绿,岁岁更新,继续存在于碧瓦黄墙之中,经历着满清的衰亡,民国的沿革,“五·四”的启蒙,军阀的混战,日伪的占领,一直到共和国的建立,以及之后政治上的折腾。不管这期间,是显赫的或卑微的,了不起的或马马虎虎的,脚一跺地乱颤的,或蝇营狗苟,稀里糊涂过一辈子的人物,也不管怎么样的折腾,鼓捣,翻跟头,跳得天高,最终都有伸腿瞪眼,狗屁着凉,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古树与老人,相同之处,都有一份难得的历史感;不同之处,古树无言,老人要份;古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苦日无多的老人,却总爱跟世界较劲。这就是树和人的差别所在,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人拔得天高,也是不会死的;有的人,初老尚好,犹知收敛,更老以后,灵性消失,感觉迟钝,精力不逮,思想麻木,便要做出不拔高不行,拔不高也不行的令人不敢恭维的尴尬事。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态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树和树相处,天空很高,大家一起向上生长,人和人相处,地盘有限,难免就要磕磕碰碰。因此,读树以后,再来读人的话,就会懂得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

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往事已矣,过去的那些灰暗的记忆,也就让其渐渐淡忘,渐渐消逝。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

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那些懊丧,那些悔恨,那些苦痛,那些沉沦,就让它留在树木的年轮里,随风而去吧!

同类推荐
  •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与心灵深处的你对话的书。与它相遇,它会用独特的思维使你渐入佳境,与行走匆匆的你进行一次长谈。本书从作者的生活角度,巧妙地穿插着各类故事,或深情感人、或灵光一闪、或禅意浓浓,层层地进行展开,如一朵花的悄然绽放。让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动、心有感言,这,或许就是你想要的!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草木山河

    草木山河

    《草木山河》是2008年以来描写大自然的新作。写天空、大地、河流、冰雪、草木、花朵果实和动物昆虫,精微深邃、优美葱茏,令人无限怜爱。一册在手,心生清凉。《草木山河》中文字功力非凡,堪与普列什文、东山魁夷比美,透露“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云水情怀。
  • 沈从文精读(全2册)

    沈从文精读(全2册)

    《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热门推荐
  • 霸道攻:摸净傲娇受

    霸道攻:摸净傲娇受

    (下了晚自习)洛梓辰张牙舞爪就冲过来找穆雨泽勾住人脖子就急忙往外冲,边冲边嘀咕“快走快走,一会赶不上夜宵了!!”洛梓辰扯了半天也扯不动,却被穆雨泽反勾住腰,邪邪的冲他笑了笑肉麻的说“宝贝,别着急...”让我收拾完再走洛梓辰黑着脸想,这丫的是不是男的,明显的洁癖啊....
  • 光冥神帝

    光冥神帝

    椒房金殿,窗辄纸鸢。无坟唱离殇,生死流沙。梦了,梦了。故人廖。
  • 江宗主余生请多指教

    江宗主余生请多指教

    不拆官方cp一篇让舅妈可以yy一下的小说小学生文笔别喷
  • 奥特曼旅途

    奥特曼旅途

    这本还可以的吧,因为作者是新人如果有什么不行的地方作者会改的。
  • 无名少女

    无名少女

    一片中,怎么会,如一只蝴蝶,翩然飞进我的屋里。俯身拾起黄叶,我想起走过的树林,想起那个绿叶葱茏的雨季,是不是叶子也有记忆,记着我们的邂逅,记得我目光里莹莹的爱意。老了,枯了,并不是死亡。突然的来访,一片落叶,是树一生最后的回忆。
  • 桃花历乱杏花香

    桃花历乱杏花香

    曾经被困在只有他的世界里,别人的一切好都不愿意看见。曾经的她认为,温文如他,待自己自是不同。曾经山花烂漫,烟波满目。流年更迭,岁月不再静好。他弃她如屡布,她一心一意。他向她要一双眼睛,她毫不犹豫。漫漫长岁,她不再奢望。天涯咫尺,他默然明了。“我必不再负你。”他痛心。“只能是我。”“可你早该明白。”她抚泪。“都是过去了。”错过的情深,藏心的面具。
  • 悲伤代言人

    悲伤代言人

    总会有一个人会成为你的过去,只是你舍不得忘记,,,让他永远住在心里。
  • 死后会怎么样

    死后会怎么样

    我有一个梦,希望你永远不会老去~天堂的飞鸟,地狱的火焰,总有一个会是我,等我,我一定会回来.....
  • 九爷请捂好夫人的马甲啊

    九爷请捂好夫人的马甲啊

    出道后,黑粉:长得漂亮有什么用,还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几天后,“最年轻物理学家时朝歌再创辉煌”降临热搜榜首黑粉:学问高又怎样,还不是不讨人喜欢朝阳们:你说什么,嗯?时沐楠:房是妹妹的,公司是妹妹的,人也是妹妹的娱乐记者:据说,时朝歌和司家家主有一腿黑粉:开什么玩笑,她不配隔天,司氏召开记者会司慕楚:嗯,有一腿,真的。还有,她不配,难道你配?而且,是我配不上她众人听了直咂嘴,也没当回事儿后来,某位大佬的马甲被一个个挖出来,众人傻眼了:好像,他说的没错啊……再后来,众人高呼:“九爷,捂好您夫人的马甲啊!一天天的,小的表示心脏受不了!”
  • 我叫姚慕航

    我叫姚慕航

    来自一个成绩普通,长相一般的中二少年,欢迎来到他的世界,可酸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