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通鉴》(张跃铭·蔡翔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8页8月3日条目:
“本日苏鲁战区第111师(东北军)2000余名官兵因不满国民党反共政策,在师长常恩多等人率领下,在驻防的甲子山地区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举行了起义,此后,该师转至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在转移途中,常恩多师长因病逝世,该师进入根据地后,仍沿用第111师的番号,由该师原旅长万毅任师长,由原苏鲁战区政务处处长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此后,该师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由万毅任司令员。第111师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并使八路军控制了甲子山地,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
2.《旧中国大博览·1900—1949》(程序栋等编着,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1942年8月栏内记载:
“8月,驻山东的东北军第111师起义,投奔中共滨海抗日根据地,该师属东北军57军,下辖3个旅,驻防甲子山地区,这个师的官兵,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政策,在师长常恩多(中共地下党员)和苏鲁战区总部政务处长郭维城(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8月3日举行起义,参加起义的官兵共2000余人,5日,常恩多令部队包围了苏鲁战区总部,将其机关和警卫部队解除武装,6日该师部分团、营军官和部队反叛,并于8日夜围攻师部,该师主力在击败围攻后,彻底脱离国民党军队,向滨海抗日根据地转移,师长常恩多在转移途中病故,该师进入根据地后,仍沿用第111师的番号,由原在该师任职的中共党员万毅任师长,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3.《陆军第38集团军军史》描述了1942年8月东北军第111师“八三”起义的历史,并作了这样的评价:
“八三”起义是在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气焰嚣张,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发生的,是反对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正义行动,分化了国民党内部,严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改变了山东地区的敌我态势,为扩大滨海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