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诚又吹嘘《战报》说“这在全国来讲,它是各大战区办得最好的一张报纸。”他说:“24集团军政训处处长李歧鸣,兼《战报》发行人,1938年夏前往武汉,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他带去几份《战报》,与会人员都认为是‘奇迹’,因各大战区均无一份对开大报,《战报》每日发行4000份,盐(城)、阜(守)、泗(阳)、徐(州)、海(州)广大地区,有如久旱逢甘雨的感觉,每天能知道各大战区战报,国际新闻以及省县地区新闻,在此之前,消息闭塞,无法获知抗战信息,《战报》真是功不可没啊!”
接着他又吹嘘《战报》的规模,编辑部人才济济,消息灵通,工作繁忙,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等等。许雪华知道他所说的,言过其实,实际上《战报》专业人才奇缺,编制很大,但,真正干事的不多,仅有一台对开印报机,淮阴电力不足,全靠人的双手摇动,即或体力健壮也就是摇个几十下,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如牛。铅字主要是新五号字,按理说:使用半年以上就得换新,起码也得作些补充,但,《战报》无铸字厂,缺胳膊少腿的铅字也得使用,实在不行的,就得求救于刻字匠,以“木丕”充数。所谓编辑部,机器房,都挤在淮阴近郊的一座庙宇里,“大雄宝殿”就是他们的编辑部,几间僧房则是机器房,放置一台对开印刷机,检字、排字一溜儿摆开来。
许雪华说:“我听人讲,东北军111师义勇宣传队在南通时,仅仅两三个人,编辑《军民导报》,每日发行量近3000份,覆盖南通、海门、启东广大地区,很受欢迎,现在他们在师里出版《烽火报》,油印的,发行亦近千份,编辑质量很高,不像你们《战报》,经常出错,甚至大标题也有错字。”
孙诚以不屑一顾的态度说:“他们是四开小报,怎么能与我们对开大报相比,不过,我听说111师义勇宣传队有不少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施展不开手脚,可惜了。”
孙诚感到许雪华对他的态度一直不好,不是不理睬,就是冷嘲热讽,弄得他很尴尬,但,为了追求她,他不得不忍受了。
就一两天,前线形势恶化,图书馆暂停开放,沿运河传来强征各种船只的消息,党政机关纷纷疏散人员,抢运各种物资前往里下河一带逃避战火。城市居民也纷纷寻找地方逃难。许雪华妈妈大为恐慌,后悔当初不该拖她女儿后腿,现在,图书馆徒有空名,薪金早停了。城里呆不住,不知向何处去,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在淮阴附近,就是许雪华嫂子的娘家,偏僻乡村,可以躲一躲,但不安全,非长久之计。一条是去兴化,许雪华妈妈有一叔伯姐妹在那里经商,可以投奔,也比较安全。但,淮阴距离兴化有几百里,要走水路,如此兵荒马乱,到哪里买得到船票,真是百感俱集,一筹莫展。
许雪华比较镇定,她不埋怨妈妈,埋怨也没用。她有一种信念:洪图会来找她,一起参军打日本。
孙诚这时显出他的能耐,他劝许雪华妈到兴化去,那里安全。《战报》凭借24集团军的势力,封了七八条民船,正在紧急抢运机器、物资前往里下河。孙诚能够找关系顺便搭上这些抢运物资的民船。
许大妈有些心动,认为机会难得,想按孙诚的主意办。许雪华不为所动。她已与谢烟岩联络,得知洪图的那个部队正向57军部靠拢,她相信洪图不会丢下她,再就是谢烟岩暗中透露,日军进攻两淮,89军远逸里下河,留下很大空白,可以组织群众,成立游击队。进步青年不应放过这一大好时机,许雪华表示,不去兴化,实在不行,去嫂子娘家乡间躲几天。
及至3月3日,日军已过洋河,淮阴危急,淮阴居民纷纷逃难,许大妈急的团团转,许雪华仍在企盼洪图露面。这天午夜,孙诚忽然带来几个当兵的,说是独立第6旅的,《战报》运送物资船只已经航行,孙诚没有跟船走,却找到他幼年同学,独立第6旅17团团长秦鹏云要求帮忙,在内河河汊里找到一条正在航行的民船,强迫征用。再由孙诚带上半个班的士兵,闯进仓巷一号,不管许家母女同意与否,强自拥向郊外停泊处,连人带行李登上民船,尽管夜深一片黑暗,仍持枪勒令航行。
及至洪图天明后赶到淮阴,已经人去楼空,留下无穷的惆怅和悲叹。
(三)
1939年3月,日军攻占江苏省临时省会淮阴,两淮地区的几个城市相继失守。淮安、宝应、涟水、沭阳、泗阳先后沦陷。89军主力全部退往里下河地区,江苏省政府迁往兴化,24集团军,主要是89军统帅机关迁往东台,还有泰州、泰兴等鱼米之乡,仍在其统治之下,依然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57军军长缪澄流却进退失据,按重庆国防部早已下达的命令是全军填防鲁南,他应该率部北上山东,但他仍留恋繁华的两淮地区,不愿去贫穷的鲁南山区。他就在沭阳、涟水、海州之间来回游动,伺机恢复原有态势。
作为军预备队的661团,这时成了军部的警卫部队,跟着军部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主要是沐阳北青伊湖一带活动,青伊湖就是一片洼地、沼泽地、夏日涨水时,一片汪洋,芦苇林遍地均是。冬季天旱,露出陆地,道路泥泞,俗称“芦花荡”,又称“烂泥湖”。大部队在这里行军作战,举步维艰,苦不堪言。尤其徐惊百拖着一条病腿,日夜行军,更是艰难,团里照顾他,给他配了条毛驴,以此代步,减轻他的痛苦。但是,徐惊百十分自爱,很少骑它。几个宣传队员的行李都放在驴背身上,特别可恶的是崔政训员,他本有座骑,却把他的毛毡行装转给毛驴驮载。洪图、王坚为此愤怒不已。徐惊百泰然自若,说他行军没问题。王坚和他都是南通的老队员,知根知底,对洪图说:“徐惊百十几岁就得了腿髋关节炎结核病,卧床好几年,是美国医生海德曼给他治好的,海德曼是南通基督医院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曾警告徐惊百终生不能有两小时以上的步行,否则此病将复发。老徐不应把这个警告当耳边风。”为此,洪图、王坚都主动减少行装,劝他乘坐毛驴,不要勉强地长途行军,保重身体要紧。徐惊百总是一副乐天面孔,安慰两人说:“没事的,你们放心。”他讲了在中央大学读书时,到黄山写生,这是美术学生的必修课,他爬了几个小时的山头,没有什么不舒适。为此,他曾将此事告诉海德曼医生,这个生性爽朗的美国人,摇了摇头,说:“你们中国人的体质,简直是奇迹!”徐说:“我心中有数,你们就放心吧!”
徐惊百仍在坚持,洪图却支持不住了,沼泽地行军,不仅行走费劲,更揪心的是鞋子发生恐慌,往往一脚踩下去,拔出泥浆,脚出来了,鞋子却陷在污泥里,有时弯腰摸到,有时一片泥浆,不知去向,这种情况下,鞋子特容易坏,裂口掉底,不成模样,一连坏了几双,眼看要打赤脚了。
正在为难时,这晚邹强发现,大休息的村庄距离在沭阳参军的女队员孟白家不远,邹强说:“小洪,你赶快到孟家小庄要双鞋,你打赤脚是走不了路的,”徐惊百出主意,要他以孟白男朋友身份要双鞋,十拿九稳,洪图说:“我连孟白的面也没见过,怎么能冒充她的男朋友?”徐惊百说:“顾不了那么多了,要双鞋比什么都重要,要不的话,你怎么行军?”洪图硬着头皮去了孟家小庄,这村庄不大,摸到一户人家,亮着油灯,他一报名号就有三四个妇女围上来。问了部队的一些情况,似乎有人出去报信,不久来了一个少妇,说是孟白的至亲,上上下下把洪图打量一番,笑哈哈地问:“你是孟白的男朋友?”洪图羞涩地点头,旁边的妇女起哄,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孟白很有眼力么。”洪图低头,大家的视线跟着看到他的一双烂鞋,一个脚趾头已脱颖而出,一个女的噗嗤一笑,接着大家哄然笑出声来,这个妇女递过一双新鞋,说:“这是孟白给他哥哥做的鞋,你试试看行不行?”洪图急忙脱下烂鞋,穿上新鞋,恰好合脚,围着看望的妇女无不啧啧称奇,有个女的说:“这双鞋怎么像给你订做的一样,真是有缘!”里面一个脸圆圆的妇女打趣说:“小伙子,你还没给孟家过财礼,没送鞋样,就穿起我家姑娘亲手做的新鞋子?”洪图只有惨笑,一句话说不出来,有人提议:“二嫂子,你不带他去见孟白的爸妈?”这女的说:“爸妈睡下了,就不要惊动了,我看了也等于老人家看望了,小伙子一表人材,他老人家会开心的。”洪图借机告辞,说“部队大休息,马上要开动,不敢耽误,改日再来看望老人家。”说罢,就匆匆追部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