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受一些影视作品、报刊杂志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校园里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给教师出了一个不大不小但却十分棘手的难题——早恋。对这个问题处理的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早恋”的一般表现为学生们在学习、劳动、课外活动中有异常,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上课走神,逃学,情绪起伏大,时儿春风得意,时而乌云满天,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上课思想不集中;喜欢打扮,讲究发型、衣着,爱看言情小说;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等。
十七八岁是含苞欲放的花季年龄,情窦初开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青春期的学生爱慕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都是很正常的,也是符合人的生长规律的。在这个时期,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可是事实上,有不少老师怕学生因早恋影响学习,一旦发现有两个异性学生交往密切,甚至多说了几句话,就给他们扣上早恋的帽子,开始窥探他们的隐私,干涉他们的自由——偷听电话、私拆信件,甚至跟踪盯梢,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结果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最终伤害了学生脆弱的心灵,甚至给他们的一生都蒙上了阴影。
那么怎样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呢?作为老师,我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神圣的职责,对这个问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对待,耐心说服教育,掌握原则,讲究方法,慎重处理。
有心理专家指出,如果学生们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他们一定会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早恋现象便不会发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早恋是因为身边的环境改变了,比如转学,而觉得内心孤独、空虚等。
所以,处理学生感情方面的困惑一定要慎重和讲究方法。大发雷庭、劈头盖脸地训一顿未必就是好办法,我们应该从各个学生不同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分清友情和爱情,建立男女同学之间纯正的友谊,懂得珍惜自己的情感。从而放下包袱,端正态度,走出花季的误区。
经典案例
示例一
北京密云县第二中学的优秀教师董功莲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切身经验总结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情感困惑的学生们,要及时给予疏导,绝对不能凭一时气愤,用强硬的办法来处理。
有一年,董老师刚接了一个初三毕业班不久,就有同学向她反应说赵倩和王超的关系比较好,很亲密。
这两个学生可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啊,如果他们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董老师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太大的问题,尤其是赵倩,她对任何人都比较热情,而王超也是以学习为重的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座位比较近,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但没有发现任何超友谊的行为。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王超变得沉默起来,上课精力也不集中,有次考试成绩竟然下滑很多,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看来要出问题!于是董老师把王超找来谈话。
进办公室后,王超的眼光总是飘忽游离,躲避董老师的目光,不敢和她对视。
“王超,我看你最近一段时间神情有些恍惚,成绩也下降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尽力帮你的。”董老师亲切地询问。
“没什么,嗯,嗯,只不过这段时间爸爸妈妈都比较忙,我又没管住自己,老师,我没事的。”王超吱吱唔唔,看得出来并不想实话实说。
“没事就好。”董老师也没有再勉强,只是继续密切地关注着王超的动向,以便再寻找适当的时机。
突然有一天,王超在周记本上给老师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老师,请相信我们。我和赵倩以前真的没有什么,都是同学们瞎起哄,说我和她很要好。可是,现在换座位了,我们的座位离得很远,没法讨论问题。而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上课总是往她那儿看,看到她和其他的男生有说有笑的,我就不高兴……”他把整个事情的实情以及现在的状况叙述了下来,说现在他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向董老师寻求帮助。在信中,王超一再让董老师相信他,并要她不要告诉其他老师。
收到王超的信后,董老师感到王超在友情和感情之间可能出现了迷茫,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所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使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正确方向。
根据王超不愿意让其他的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事的情况,同时董老师也考虑到对王超的教育要讲求策略,因此,董老师采用了用笔交流的方式。
董老师在信中谈道:“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班车,早恋则是路边的一道风景,在这快速行驶的车上,大家一路同行,你若经不住诱惑,下车去欣赏途中风光,等你醒悟过来,已是车不待人,当你赶上时已经晚点了,甚至再也没有下一班车。请别忘记这是一个竞争时代,由不得你慢慢来……”
通过几天的书信交谈,王超不断地向董老师表示他逐渐明白应该怎么做了。而他们之间的交流用了整整一个本子。虽然耗时很多,但方法很有效,从王超的语言行动中,董老师看得出,他正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看到王超在慢慢地改变,董老师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她知道王超已经从迷茫中慢慢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因此,董老师感到与王超正面交流的时机到了。一天放学后,所有学生都离校了,董老师将王超单独留下,和他交谈,“王超,最近有什么想法吗?”
王超说:“老师,我明白了,也想通了,很感谢您用这种方法来处理这件事。其实,这一段时间我每天都盼着您的回复。老师,相信我,我会把握好的。”
“嗯,老师相信你!”看着王超在慢慢地恢复状态,董老师发自内心的高兴。
示例二
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中学胡新琴老师是一位非常注意尊重他人的教师,她曾经这样说:“尊重学生就像尊重自己一样”。如果一个老师能有这样的心胸,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在胡老师所在的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15岁的杨柳和同班的一位帅气男生张子强“好”上了。等到老师和家长发现了蛛丝马迹时,他们已经难舍难分了。对此,老师十分生气,可几次批评教育都不管用。于是老师一气之下,请杨柳的父母来把杨柳领回家去。
回家后,杨柳的父母先是苦口婆心地劝导,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又急又气的父母就对杨柳采取了“棍棒教育”。可这一切非但没有阻止杨柳和小鹏的来往,反倒让两个学生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而离家出走了。
几经寻找,杨柳的父母才找到他们。看着自己的女儿,父母长吁短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杨柳的父母听说,学校有个胡老师,素来很受学生们的爱戴,学生们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她,也很相信她。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柳的父母带着杨柳找到了胡老师,并把情况向胡老师细细地讲述了一遍,希望她能够帮助杨柳。
见到杨柳以后,胡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谈早恋的不好,甚至连“早恋”二字也绝口不提。
胡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杨柳,这几天在外面受苦了”,然后她就开始像朋友似的和杨柳聊天。一番闲谈下来,杨柳对胡老师的戒心完全消除了,因为她觉得胡老师很尊重自己,不像父母和其他老师那样,只会训斥、责骂。
但是,即便取得了杨柳的充分信任,胡老师仍然没有提“早恋”这个让杨柳不堪承受的词,而是问:“杨柳,我听说你以前的成绩要比现在好很多,是这样吗?”
杨柳是个很聪明的学生,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胡老师话里的意思,她说:“老师,我以前的成绩是不错。但是如果不是我爸爸妈妈和老师那么逼我的话,我的成绩也不会降到这个份上。你不知道,他们天天跟我说早恋有多么不好、多么不利于我的成绩,可是我就是感觉不出来。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说我,我还能安心学习,他们老这样说我,搞得我根本没心思看书了,成绩自然就下降了。”
胡老师点点头说:“我相信是这样的。”
尽管话题发展到这一步,胡老师仍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杨柳早恋的危害,而是故意岔开话题,和杨柳谈起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
胡老师说:“我一个同事的女儿,今年大专毕业了,想找个对口的工作。可是当她去参加面试的时候,却发现有120多个人报名应征。而她一没经验,二学历又不够高,结果面试的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现在,她还在四处找工作呢。她最常和她妈妈说的就是‘我当初应该用十倍的功,要是能进入名牌大学就好了’。”
经过胡老师这样一说,杨柳的心一下子就变得宽阔了许多,“老师,我明白了。现在,我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学校。否则即便我和子强在一起了,也会被没有工作、没有饭吃而烦死的。老师,请相信我!我已经明白你和爸爸妈妈对我的期待了,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
胡老师微笑着拍拍杨柳的肩膀,“你应该相信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是为你们好,只是有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不是你们所希望的那样而已。”
回到家后,杨柳找到了张子强,把胡老师的一番话如数告诉了他。子强听了以后也很有感触,他对杨柳说:“胡老师这么尊重咱们,咱们也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
于是,两个人约好等毕了业再谈恋爱,并且还相互鼓励,约好进行学习比赛,看谁的成绩更好。就这样,他们的成绩很快就都提高了。
案例解析
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一般成年人的理解:求学阶段,尤其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阶段,孩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十几岁的孩子弄出些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事情,实在不应该。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成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是否应该自问:我们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将心比心,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在引导孩子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时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而孩子对这样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
案例一中,从王超给朱老师的信可以看出,一开始他与赵倩纯粹是友谊关系,没有产生过其他想法,而是其他同学瞎起哄。但当班集体换座位后,两人的座位离远了,王超一下子不适应,因此不由自主地开始密切关注赵倩的举动。当看到赵倩和其他男同学有说有笑时,心里就感觉不舒服。应该说此时,王超已有了“恋”的迹象。
当发现王超异常的表现后,董老师并没有对他进行严厉地训斥或强硬地“拆散”他们,而是用书信的方式耐心地疏导,最后成功地将早恋事件化解。
案例二中,杨柳的父母和老师以批评、训斥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可结果呢,反而刺激得他们离家出走了。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后果,就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想过杨柳和张子强是怎么想的,没有想过要尊重一下他们的感受。
而胡老师之所以“说服”了杨柳,就是因为她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处处为杨柳着想,而没有用强制手段、不顾杨柳感受逼迫她就范。所以,在对杨柳的具体施教中,胡老师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而是用心与她交谈,尊重她的情感与行为。最后,胡老师的言行发自内心地打动了他们,让他们走出了情感困惑区。
早恋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有一些老师却并不像案例中两位老师那样做的,而是选择强硬的方式。比如,《南方网》曾登载过这样一条消息:福泉四中一个女学生跳下悬崖,身受重伤。据称,女学生跳崖的原因是被老师怀疑其谈恋爱,并不许其上课。结果学校师生和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其实,学生们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异性间出现好感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当一个女生或一个男生在外表、学业和气质等方面比较出众时,异性对其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但是生理发育的日趋成熟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完全成熟了,因此老师们要用适当的方式来对待。不要把它视若洪水猛兽,要认识到这是学生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慎重处理,巧妙引导,让他们自然地渡过爱河,切忌不明智的简单处理。
方式方法
有情感困惑的学生也就是成人所指的“早恋”学生。早恋问题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表明,13岁~17岁中学生中,大约有30%的人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
那么,该如何对待学生们的早恋现象呢?老师们一定要正视。具体方法如下:
(1)发现它
学生们的早恋常常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羞涩感,一般不会向人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即使再秘密的事情也总会有所表现,关键是老师们要善于发现。
首先,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会发生变化。有人说,初恋是神秘的使者,它能调动人的内在力量。初恋的女生特别害羞;即使是平素沉默寡言的男生,也会变得兴高采烈起来。其次,是衣着、语言、行为的变化,老师们只要细心,就会发现线索。
(2)理解它
德国诗人歌德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因此,某个学生早恋了,或者向某个同学表示了爱恋之情,这实在与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一样,并无值得老师们深恶痛绝之处。
老师们要平等地与学生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们体会老师是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老师们要向学生们指点什么情感和需要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什么是可以或应该提倡的;什么是错误和必须反对的。要针对学生们的思想热点或难言之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老师们的期望和心愿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3)跳出来
既然早恋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么,就应该使学生们学会用理智战胜情感,主动跳出恋爱的漩涡。为此,老师们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进取心。因为学生们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就会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就会受它的鼓舞而不断进取;而强烈的进取心,同样是使学生们不致沉湎于安逸思淫的重要心理支柱。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们可要求学生们经常以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境界对照自己,也可以通过抄写一些伟人、名人的警句,或自编的精辟之句来鞭策自己。
(4)冻起来
这是指要求早恋的学生双方在理智的情况下谈明态度,把早恋的情感冷冻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种快刀斩情丝的方法,可称为急速冷冻法;还有一种是慢速冷冻法,即通过逐步降温的方法进行冷冻。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就是这样做的。她在对某早恋女生进行教育后,提出要求:一是允许她和那个男生通信,保持感情,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要鼓励对方努力学习、思想进步;二是通信次数不宜过频。这位女生严格执行任老师的要求,并主动告诉老师自己与对方往来的情况,请老师帮助。
任小艾认为,学生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情,只是这个情来得早了一些。作为班主任,要引导男女双方将感情先冷冻起来,不在中学阶段发展,同时,提倡男女间正常交往,珍惜纯真友好的感情。实践证明,任小艾的做法是成功的。
(5)隔开来
为了达到隔开来的目的,老师们要使早恋的学生尽量避免和另一方单独接触,注意和其它同学多交往。为此,老师们可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自己喜爱的文体、科技活动,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同学友谊来冲淡业已浓缩起来的恋爱关系。
(6)早预防
面对学生青春期的到来,学校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们进行青春期教育,要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们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最要紧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青的时候。学生们应利用青春期这一有利时机,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7)巧化解
老师们可以经常地、有意识地组织异性学生间互助互补;在编排座位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在安排班干部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在开展学校、班级集体活动时注意男女生配合,增加男女同学接近的机会。
这些做法有利于消除学生们进入青春期后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使男女同学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
总之,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当学生深陷“误区”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围追堵截”、只“堵”不“疏”、只“罚”不“导”,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老师们要善于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耐心地引导,用自己的爱心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出“情感困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