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来到了大营房吴勤1958年9月24日,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哈密大营房的林荫大道上,挤满熙熙攘攘的人群。军垦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英模人物互相端详着胸前的金色奖章,少先队员们穿着白衬衣,红领巾随风飘扬。人们在等待着一位伟人——敬爱的朱德副主席的到来。
哈密大营房坐落在哈密城东郊,是当时的兵团红星总场领导机关所在地。该场的前身是一支红军部队,“红星”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在延安时授予该部队的光荣称号。今天,战士们非常想念的“朱老总”亲临这里视察了,战士们为能见到这位共和国的老元帅而感到无比幸福,热血沸腾。
24日上午,哈密晴空万里,11时许,几辆小车缓缓驶进大营房,在总场机关百米处停下了。车门打开,一位慈祥的老人下车了,他就是人们翘首以盼的“朱老总”。他风尘仆仆,气宇轩昂,慈祥和善,频频向人们挥手示意。忽然,欢呼声骤起:“啊!朱副主席来到了!”他迈着健步,向我们欢迎的队伍走来,顿时,整个人群沸腾了,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他越走越近了,我看到他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朱副主席红光满面,英姿勃勃,浓密的剑眉下,眼睛炯炯有神。这时,我想,朱副主席的健康就是人民的幸福。在这幸福的时刻,我不禁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朱副主席的身上。只见他头戴深蓝色呢子帽,身穿蓝色呢子衣,脚穿圆口条绒布鞋,十分朴实。
我看到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帅脸上已刻上几道深深的皱纹。此时此刻我的思绪飞向这位老帅昔日的战争年代,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里;在运筹帷幄、指挥百万雄师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环境里;在高山、江河、大野、风云浸透人心灵的日日夜夜里,从祖国的南方到北方,经过了多年的风雨雕刻,经过了一场场血与火的洗礼,怎能不催人老呢?
这时,朱副主席的夫人康克清、自治区领导王恩茂、包尔汉、赛福鼎,紧随着朱副主席的脚步走进了红星总场会议室。会议室摆满了战士们亲手种的哈密瓜、西瓜、葡萄……
朱副主席问:“哈密瓜是你们自己生产的?”总场政委石含瑛回答:“是。”朱副主席说:“好!好!哈密生产瓜是有名的。”他顺手摸一下最大的哈密瓜说:“这个瓜有三四公斤重吧?”石政委说:“还有比这个大的呢……”朱副主席连连点头,说:“好!好!”说罢,他面对在座的同志们说:“同志们,品尝一下。”话音刚落,他拿一块边吃边说:“我们的战士种的瓜甜,在北京是吃不上这么新鲜的。”朱副主席的夸奖,使在座的同志们受到莫大的鼓舞。
朱副主席不顾旅途的劳累,要总场领导立即汇报工作。石政委用简练的语言汇报了部队屯垦戍边的概况,朱副主席频频点头。接着,朱副主席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地域广阔,特产丰富,毛主席命令你们在新疆屯垦戍边,你们的农场要做到工农商学兵五位结合,重视文化、科学技术普及与提高,搞好民族团结。哈密是个缺粮地区,要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石政委说:“我们要发扬南泥湾精神……”朱副主席轻轻摆了摆手说:“就是要艰苦奋斗啊!”
这时,一位同志走到石政委身边说:“一切准备好了,可以合影了。”石政委说:“朱副主席,参加政工会议的同志们要求与你合影留念。”朱副主席说:“可以,我就是要多同基层同志们接触,才好了解情况……”会议室门前已摆好了几排长凳,参加政工会议的同志已排好队,等待着首长们的到来。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幸福的时刻到来了,朱副主席、康克清、王恩茂、包尔汉、赛福鼎从会议室走了出来。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呼:“首长好!”朱副主席挥动着手说:“同志们辛苦了!”这时,摄影师从各个角度校正光圈,我站在旁边看到石政委把坐在朱副主席身边的兵团二级劳模吴三德介绍给他。朱副主席看到吴三德胸前的奖章便询问他的籍贯、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然后,他紧握这位劳模的手说:“你为新疆建设做出了贡献,非常感谢你……”吴三德听了朱副主席的表扬,激动地说:“谢谢朱老总!”
与此同时,总场机关报务员正在与康克清说话,康克清拉着她的手向朱副主席介绍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1956年12月,从北京来了两位女青年,在总场机关当报务员,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常叫的“四川娃”。她个头不高,脸微黑,留两个小辫子,人们说她是朱副主席的亲戚,一次我问她是不是朱副主席的亲戚,她不回答,只是说:“你别听传言……”今天,她同康克清面谈起来,我想别人的“传言”是真的了。这位“四川娃”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从不说自己与朱副主席是亲戚。也没有提出让领导照顾什么,只是踏实工作。这时,朱副主席知道她在这里工作,说:“不怕吃苦,不要特殊,不给领导找麻烦……”这位“四川娃”听到朱副主席说了“三不”,她连连点头。
朱副主席视察红星总场的时间已经到了。朱副主席临上车前,环视了一下四周说:“过两年我再来新疆看你们。”胡耀邦来哈密朱孝铭1985年7月13日,我接到地委通知,让我立即动身和时任地委办公室主任杜泗琪同志一同去自治区党委接受任务。下车后,我们直奔区党委会议室。虽然会议还未开始,但已坐了很多人,当区党委办公厅负责同志宣布会议开始后,区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宣布: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近日要来新疆考察工作,第一站先到哈密。
我和杜泗琪同志听到消息后,感到不但任务重,而且时间非常紧迫。如果开完会乘火车回哈密,把区党委安排的任务向地委汇报后再作安排,要耽误一天时间,显然准备时间是不够的。于是我们想到了八航校,因为我们看到了八航校的同志也来参加会议,会后他们就乘机返回哈密。我们立即向办公厅同志讲了我们的情况,让我们搭乘他们的飞机回哈密。
小型“安24”飞行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就到了新庄子机场,地委来接我们的车子已在机场等候,把我们直接拉到了地委小会议室。地委和行署的领导早早就在会议室等候听取我们的汇报。因时间紧迫任务重,我们作了简要汇报后,地委书记韩鹏图就有关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成立了由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专门接待班子,负责住宿、伙食、出外车辆、视察等方面的安排,由我负责全面保卫。
随后,我立即赶回单位召开紧急处务会议,按照地委会议的精神,组成了由我和两位副处长、武警支队长为成员的警卫工作领导小组,并责成内保科制订一级警卫方案,对首长的驻地、随外、沿途车辆通行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警卫措施。
两天后,地委接到自治区党委通知,因情况变化,总书记的行程有所改变,原定的哈密第一站改为到新疆视察的最后一站,并决定于8月1日到哈密。听到这一通知后,两天来的紧张心情轻松了许多。因为距离8月1日还有十几天,这样我们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安排各项工作。
总书记的下榻之处成为当时安排的一大难点,因为地区招待所正在施工中。1985年的哈密城不像现在这样有多家星级宾馆,地区招待所是当时最好的住处,但房子设备简陋,而且无法容纳这么多领导同志居住,因此地委决定腾出军分区办公楼,作为总书记和自治区领导的下榻之处。地委书记韩鹏图亲自带领我和负责接待的地委领导,对每间住房逐一进行检查,门窗、照明、卧具、洗漱用品等稍有不妥马上进行更换。并对食堂的饭菜也逐一进行检查,要求达到安全、卫生,并具有哈密特色。
7月16日,自治区公安厅李传佃副厅长、警卫处李敬文等同志到哈密审查警卫方案,多次召开会议,严密部署,提出了宝贵意见,强调了警卫工作必须严、深、细,保证绝对安全。
7月31日上午11时,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自治区主席司马义·艾买提,以及自治区党政军五套班子领导乘专机抵达哈密。
8月1日上午10时,王恩茂、司马义·艾买提等自治区领导,在地区领导韩鹏图、阿尤甫·库尔班等陪同下,前往新庄子机场迎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到来。11时整,专机降落在新庄子机场,胡耀邦总书记神采奕奕地走下了飞机,与迎接他的自治区、地区领导一一握手,互致问候,随后乘车来到市区,下榻哈密军分区。
胡总书记在哈密停留的时间短,日程安排很满,当日午餐后稍作休息,就在军分区树荫下听取地区五套班子领导的汇报,并在军分区礼堂给地、市党政干部作了演讲。总书记讲话生动、风趣,讲话讲到兴奋时就会站起身来。至今我还记得他讲他这次到新疆来,跑了伊犁、喀什、和田等许多地方,他形象地把新疆的地形比喻成了一个馕饼子,他就在馕饼子边上走了一圈。这一天的时间他不停听汇报、接见、走访。晚间在军分区的礼堂前与各族群众联欢,总书记始终精神很好。当日午夜,胡总书记应哈密地区公安处担任警卫干警的邀请,挥笔题写了“西北长城”四个大字。
总书记在哈密只待了一天,却是我在哈密工作期间规格最高的警卫任务。我们是既紧张又兴奋,切实感受到总书记对我们的信赖和作为一名公安民警的光荣。
8月2日上午10时,胡总书记一行乘专机返回北京,自治区党政军领导王恩茂、司马义·艾买提、祁果、李嘉玉、肖全夫、谭善和、贾那布尔、陈实等,地区领导韩鹏图、阿尤甫·库尔班等前往机场送行。胡耀邦盛赞哈密瓜伯文怀尧林娜1985年8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哈密进行工作调研。
据哈密地区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8月1日上午,胡耀邦等从机场乘面包车到达下榻处——哈密军分区,进入会议室,一面品尝哈密瓜,一面谈旅途情况,胡耀邦称赞道:“哈密的瓜就是甜啊,很脆呀!”
地委书记韩鹏图向胡耀邦总书记汇报哈密地区工作,其中汇报到哈密优势农产品哈密瓜的种植情况时说:哈密瓜是哈密人民千百年来培育的名优产品,清朝康熙年间成为贡品,但自“文革”以来,病虫害严重,品质明显下降。从1980年开始,地区加大了哈密瓜的科研力度,特别是今年初,哈密瓜的种植进行滴灌试验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哈密瓜种植中的主要问题。
胡耀邦总书记听到这里很高兴,他说:“要把哈密建成新疆的哈密瓜基地,哈密瓜是全国知名的嘛,还要改良品种,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质量,还要搞得更好。日本种瓜,可好吃了,一个瓜(胡耀邦伸出手比画了一下)就这么大,等于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钱。第一要发展,一定要发展;第二要改良;第三要把我们的技术提高,比如哈密瓜的浓缩技术,什么果汁、果酱、果干、果脯,这些都可以搞。”
汇报结束后,胡耀邦总书记对哈密瓜滴灌十分感兴趣,想进行实地考察,但总书记要听取多方工作汇报,一时抽不开身来,就委托秘书梁金泉进行实地考察。
当天中午,梁金泉在哈密行署副专员闫树范的陪同下,来到哈密市陶家宫乡吾尔达村徐俊的哈密瓜地进行考察,同行的还有新华社刘副社长等人。徐俊在生产实践中,将滴灌与传统串灌进行比较发现,哈密瓜滴灌有五大好处:一是可以防止哈密瓜病害的相互传染;二是可以防止杂草丛生;三是可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和产量,串灌时每亩只能种植哈密瓜八百棵,而滴灌可以种植一千三百棵;四是省水,滴灌比串灌每亩要省三分之二的水;五是节省劳动力。就在总书记到达哈密的前一天,美籍华裔滴灌专家吴义伯教授对徐俊的哈密瓜滴灌工程进行了考察,当吴教授看到标准的滴灌设施和规范的操作规程,以及已经基本成熟的摆满地垄的哈密瓜,欣喜地祝贺徐俊等:你们的哈密瓜滴灌试验成功了!
梁金泉等一行到达徐俊的瓜地后,闫树范副专员向徐俊介绍说:这位是胡耀邦总书记的秘书梁金泉同志。徐俊紧紧握住梁秘书的手说:谢谢领导能到田间地头看望我们!总书记怎么没来呢?梁金泉说:总书记太忙,实在抽不开身,委托我来看望乡亲们,请乡亲们体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