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或时运不济而成,或心态问题而成,前者谓之时运不佳,后者可谓之自寻烦恼,但不管什么都需要坚强的意志。
逆境能磨炼人的意志,顺境却往往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所以,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没必要怨天尤人,因为总有一天会发现正是逆境让我们变得更坚强;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们反而应该经常激励自己积极上进,以免过于放松懈怠。
一座寺院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担水、洒水、扫地。做过早课后,他还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他还要诵读经书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都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小和尚终于有所领悟。
其实,人生就是从小流到大水的积累,人生就是从涓涓小流到滂沱飞流的奋斗,其间,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当我们以坚强的意志高歌向前,毁誉、逆境、失恋、悲剧,都无非是一坑一洼,过去了何尝不是趣事?
春秋时候,楚庄王想去讨伐越国,有一位名叫杜子的人劝阻他说:“大王要攻打越国,为的是什么?”楚庄王说:“因为越国现在政治混乱,兵力疲弱!”杜子又说:“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能够看清楚很远的地方,却始终无法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打败,已经丧失了许多的国土,这是国家的兵力疲弱;有人在国内造反,官吏却无法禁止,这是政治混乱。目前,楚国兵弱政乱的情况与越国不相上下,而您还要出兵攻打它,这难道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于是,楚庄王取消了攻打越国的计划。所以《老子》说:“能够认清自己,就可以叫做‘聪明”’!而《孙子兵法》中就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是指挥员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解清楚以后,才能够指挥若定,百战百胜。
由此可见,古时候的人们都很重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只蚊子在打败了百兽之王的狮子以后,却一不留神落入了蜘蛛编织的网中,成为蜘蛛的一顿丰盛“宴席”。诚然,这个故事是想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也就是说,希望人们知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
人的一生好像爬山,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看清自己,提高技能,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个人,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和本领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无疑是渺小的。要想平平安安地生活,就要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越轨、不越规、不越位。看清自己,就是要查找自己的不足,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立。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面对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诩的地方,然而也少不了一些无奈。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强,但可能在另一方面不如别人。如果肆意轻狂,得到的将是一事无成。
一个人做事固然要有信心、要自信,但自信并不是狂妄,并不是自高自大。如果对自己估计得过高,期望值太高,失败的可能性
也会越大,而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做事情更容易成功,而且还会让自己很坦然、很踏实,当然也就很快乐。
淡淡的感悟
人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但自信也应该要有自知之明,要建立在对自己准确、客观、冷静认识的基础之上。自信与自知,好比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从人生的发展上,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在做某项具体事情上,要小心谨慎,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