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多少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围绕教育目标,在学校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学校里很受重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把工作再往更高水平推进,我认为还要在狠抓实践环节、加强理论建设两方面再多下些功夫。要始终坚持高校团的工作以实践活动为主,在实践中发挥教育职能,又在实践中强调理论研究、突出理论的指导作用,从而双向互动,不断上升。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共青团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全部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本动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才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过科学的加工整理后,形成为系统的理论,又以此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推动实践达到新的水平。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理论不断发展,实践不断深化,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我们党总结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概括出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发展到今天,概括地讲,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强调从实际出发,又非常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要求二者结合。其核心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依靠这条思想路线,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团的行动指南。党把团结和引导青年的任务交给共青团,就是要求共青团在自己的工作中把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青年结合起来,就是要求共青团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帮助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团结和带领青年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团的工作,也只有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注意克服工作中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要克服贯性式的工作倾向。一些团干部,今年的工作照搬去年的工作,或者是按照老办法,“老套路”,把“一二三”变成“三二一”,不注意研究团的工作发展的新理论,不深入考察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动向,不广泛了解团员青年学习和生活的新需求,不善于寻找工作中新的生长点,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忽视理论的指导,也看不到实践的发展,不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必须坚决克服。二是要克服照本宣科式的教条主义的工作倾向。一些学校团组织,完全照搬上级文件,尤其是照搬上级文件中讲到的具体活动形式、活动方法,而不认真研究其精神实质和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从而出现本本里有的,干;本本里没有的,不干;本本里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照办;本本里不符合实际的,也照办。规定动作完成不好,本单位特色也体现不出来,名曰保持一致,实际上影响了大局发展,这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做法,同样不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也必须坚决克服。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和理论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两个侧面。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源泉,它对理论起着决定作用,理论往往经过长期实践以后才可能产生。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敢闯敢干,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理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共青团才能体现自己的特点。共青团组织,正如党章第十章所规定,也正如自己章程总纲所规定,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这就是组织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充分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因而,在实践中育人,在实践中建功,是共青团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偏离了这一途径,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宗旨。
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来说,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但又缺乏实践锻炼的青年学生,他们不同于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也不同于年龄尚小的中学生,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对于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缺少真切的感受,有些同学往往眼高手低、知行不一,或对客观事物缺乏正确的评判,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组织并带领他们投身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他们更多地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丰富的营养,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延安时期的优秀青年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就是因为他们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人才,也都是在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在与人民群众的结合中成长起来的。
青年是社会力量的生力军,青年的实践历来对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事业的繁荣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今天,更是这样。广大青年身上,蕴藏着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极大热情和巨大潜能。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组织和带领青年广泛开展实践建功活动,把青年的这种热情和潜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来,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实践建功活动、“三下乡”志愿者服务行动、社区援助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受到许多基层单位和受助群众的欢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高校团组织抓实践环节,就是要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人类的社会实践内容很多,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还有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等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实践内容和形式也很多。高校团组织多年来已经探索了一些内容形式都比较成熟的比较好的活动载体,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等。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一是进一步拓宽活动的覆盖面。目前,有效参与活动的学生比例还比较低,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获益。二是进一步挖掘活动的新内涵。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赋予时代特色,使之具有新的生命力。三是完善活动的运行机制。要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测评、考核机制,把活动纳入素质拓展计划和学校的正常教学体系中去。陕西是一个高教大省,但又是一个农业大省,且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数量较多,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陕西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把农村作为重要阵地,使活动在促进陕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
重视理论,是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内在要求。理论对于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也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自觉的目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即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总结、建立自己的工作理论,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
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学习,大兴学习之风。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每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去亲自实践。我们既通过直接经验,又通过间接经验,而且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前人和周围的人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处在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加快,对我们来说,即使皓首也难穷经。所以我们必须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就必须大兴研究之风,善于积极地、认真地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努力创新高校的共青团工作理论。高校共青团生动的工作实践,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对理论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校人才密集,团干部文化程度高,研究条件优越,有形成和创新理论的良好环境。为此,高校共青团组织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把理论工作搞上去。各院校团干部,特别是正副书记要带好头、牵好头来做这一工作。由实践到理论,需要对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做归纳、整理、抽象、概括,不大兴研究之风是不行的。要通过调查研究,把实践中的做法、体会、认识及时记录下来,综合归纳出来,抽象出其中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形态,用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还要特别强调理论武装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切实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