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从伐木模范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模范档案】
马永顺,天津人。1937年进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铁力林业局依吉密林场主任、铁力林业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50年代曾创造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在全国各林区推广应用。1956年、1959年两次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去世,享年87岁。
【无上荣誉】
他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86岁高龄的马永顺又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尚人生】
一个顶六个
1933年,20岁的马永顺从家乡河北省宝坻县头沟庄来到数千里之外的东北林区,只因为听人说关外好讨生活。谁知,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橡子面,还要受日本监工、林区把头的欺凌和压迫,一年流血流汗,还常常拿不到工钱。1948年,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第一代林业工人。他满怀喜悦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建设中。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当时的伐木工人用的仍然是过去两人使的大肚子锯,不安全,采伐效率也低。有丰富采伐经验的马永顺经过多次试验,将大肚子锯改成一人使的弯把子锯,使安全系数和采伐率大大提高。1948年冬季,马永顺一人就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威震兴安岭。
不仅能干,还要巧干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职工队伍不断扩大,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生产效率受到影响。马永顺就边伐木边琢磨,对自己用过的“元宝楂”、“月牙楂”、“对口楂”等十多种放树方法,逐个进行试验、比较,总结出一种人安全、树保险、效率高的放树方法——安全伐木法。这个方法在全省林区推广以后,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50%。他创建的马永顺工组高产安全伐木35年。
俗话说,“人巧不如家什巧”。马永顺不仅伐木技术好,锉锯也有高招。本所的工人找他锉锯,附近作业所也有人扛着锯来向他请教,为此,马永顺常常干到深夜。东北森林工业总局便又帮助他总结出一套四季锉锯法。就这样,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了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1951年,马永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并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植树比伐树更重要
1959年,马永顺进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马永顺一直都记得当时的情景。周总理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欠大山这笔情,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
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林子一年年长高。1982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却惦记着自己砍伐的树还有8000多棵没栽上,“这个欠账不还完,我死不瞑目。”此后,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从1982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他坚持17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植树5万多棵。1998年,他因此荣获了联合国环保奖。
在马永顺的精神激励下,他所在的林场已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个体林”、“奉献林”、“老有所为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仅1999年,该场就造林4700亩。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遍地开放。
【精神传递】
在共和国的英雄谱中,马永顺的名字格外响亮。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半个世纪中,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奋战林海功勋著,再造山川惠子孙。”马永顺的事迹在东北林区乃至全国范围传开,并引起热烈的响应。千千万万个马永顺,正用他们辛勤而执著的劳动播种着新世纪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