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泡,大家都很熟悉了吧?那么关于它的一些现象你动脑筋想过没有?
梨形的电灯泡。
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通电后,灯丝发热,温度高达2500℃以上。金属钨在高温下升华,一部分金属钨的微粒便从灯丝表面跑出来,沉淀在灯泡内壁上。时间一长,灯泡就会变黑,降低亮度,影响照明。
科学家们根据气体对流是向下而上运动的特点,在灯泡内充上少量惰性气体,并把灯泡做成梨形。这样,灯泡内的惰性气体对流时,金属钨蒸发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气体卷到上方,沉积在灯泡的颈部,便可减轻对灯泡周围和底部的影响,保持玻璃透明,使灯泡亮度不受影响。
白炽灯泡的灯丝断了,可以再搭上使用,但寿命却不长。
白炽灯泡的钨丝断了之后再搭接上,这时钨丝的总长度会缩短一些,钨丝短了,它的电阻就会减小。如果外加电压仍保持220伏不变。通过钨丝的电流就比原来的大,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也就会增加,所以搭丝灯泡通电后会比以前明亮。
但是,这时的灯泡是在大于原额定功率的情况下工作的,钨丝的温度就大大超过了设计的标准温度,钨丝升华加快。所以,它不能持久,很容易再次烧断。另外,搭接处的断丝不能牢固地熔接在一起,稍有振动,搭接处容易再次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