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把鲸鱼和小鱼放入大木箱,很快小鱼被吃光了。科学家又把一块玻璃板放进木箱,将鲸鱼和小鱼隔在两边。当鲸鱼看到小鱼,便朝它们游去,可是因为鲸鱼区分不开有没有玻璃板,结果撞到了玻璃板上。之后,鲸鱼仍然朝猎物游去,每次都撞得昏天暗地,直到它终于明白眼前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接下来,科学家拿走了玻璃板,小鱼看到鲸鱼后纷纷乱逃,鲸鱼却视眼前事物于无物,再也没动过心思。最后,强大的鲸鱼居然饿死在水槽里,鲸鱼的猎食本能也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消失了,这就是著名的“强化定律”。
“强化定律”告诉我们本能的一些东西,在没有得到强化后也会消失。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同时存在,但是一直以来,如何鼓励孩子保持好习惯,又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却是困扰很多父母的一个难题。
其实,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如果父母奖惩分明,关注和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就会使之强化;同样批评和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也会使之消失。如此看来,适当运用“强化定律”来管教孩子,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小杰是个小男孩,从小脾气就不太好,很容易生气,而且一不高兴就会乱砸东西,在地上打滚。
有一次,小杰爸爸带他到朋友家玩,朋友家也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叫大宝。两个小朋友玩着玩着,因为一辆玩具汽车发生了状况,就吵吵嚷嚷起来。这辆玩具汽车是大宝最喜欢的一辆汽车了,大宝看到小杰拿着它,就想拿回来。
小杰爸爸见状就让儿子把玩具汽车还给大宝,他可以玩其他的车。可是,小杰一下子被激怒了,哭着把汽车砸到墙上,大宝外婆就去劝他,小杰又把别的汽车捡起来砸向外婆。
大宝看到这一幕,有点吃惊,估计他是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这样来出气,大宝爸爸立刻把他抱出这个房间。
之后,大宝爸爸对其他人说:“我们来冷处理,大家都不要去理他。”于是,大人和孩子都在客厅讲话吃东西了,只留下小杰自己待在卧室里。这个时候的小杰,东西是不砸了,但是却躺在地上一个劲地哭,然后哭声越来越小,慢慢地就听不见了。
小杰妈妈看到孩子差不多平静下来了,就进去和他讲道理。最后,小杰妈妈让他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也说了。
从此以后,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小杰爸妈就对他进行冷处理。类似事情经历几次之后,小杰乱发脾气的行为就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逐渐消失了。
很多时候,不少父母经常会抱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尽管我们的家长对这样的孩子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利诱他、呵斥他、哄骗他,但是终究没能起到作用,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如故。
但是,如果适当运用强化定律来管教孩子,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一些,就如上面这则故事一样,大宝爸爸就很好地应用“强化定律”来纠正孩子的行为,使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强化,最终自行消失了。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对脾气急躁的孩子,还是对性格安静的孩子,“强化定律”都不会一次奏效,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坚持,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心软,也不要因为和孩子讨价还价而妥协,做到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自然因得不到强化而被纠正。
每天懂点习惯心理学
为了更好地应用“强化定律”,无论是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还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想有章可循,还需认真领悟下面几个要领。
◎◎用“正强化”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做了某件事情,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是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类似情境做好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于是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正强化”。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虽说不能片面夸大一次表扬和鼓励就能培养一个好习惯,但是正面、积极的外界反应,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却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奖惩一致是有效运用强化定律的关键
强化定律对孩子行为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家长经常会在不经意中对孩子强化了我们不期望的行为,弱化了我们重视的行为。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见解。简单地说,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解释你的行为,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当然也要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便会保持正确的行为,不正确的行为自然也就消退了。
◎◎掌握主动,确保强化这一学习过程得以完成
强化定律不仅是孩子学习新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成人也在按照自己得到的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信息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有些时候,聪明的孩子也会本能地通过强化来训练他们的父母,以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让父母做出自己希望的行为。比如,当爸妈带孩子去一些令人激动的地方时,像游乐场、动物园等等,孩子常会表现出令父母非常满意的行为,很乖、很配合,也很好商量,这是孩子的一种不自觉的企图,为的是强化或奖励父母的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