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接连几个报告西北南三门全都起了火。曹仁赶紧下令众将上马时,已是满城火起,上下通红。这夜的火,可比前日博望之火大多了。
曹仁带领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听说东门没有火,便急急忙忙奔到东门来。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曹仁等刚刚脱离被火围困的厄运,却听背后一声呐喊,赵云带兵前来混战。曹军大乱,各逃性命。
正奔遁之间,糜芳带一路人马杀将而来。曹仁大败,夺路而逃。刘封这时又带了一路人马截杀过来。
到了四更时分,杀得人困马乏,军士多半焦头烂额。奔到白河边,幸好河水不深,人马全都下河饮水。人声互相喧嚷,马不停地嘶鸣。
关羽在上流用布袋截住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城中起了火。
到了四更天,忽听见下流人喊马叫,关羽急令军士一齐搬掉布袋,刹那间水势滔天,往下流冲去,曹军人马全都溺在水中,死伤无数。
曹仁引众将向水势慢处奔逃。
到了博陵渡口,突然又听到喊声大起,张飞率军挡住去路,大叫:“曹贼快把命拿来!”
这时许褚的人马赶到,混杀成一片。许褚不敢恋战,夺路逃脱。张飞赶去接刘备、诸葛亮,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备好船只等候,一起渡河往樊城而去。
舌战群儒扬威名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袁绍原来所据的青、冀、幽、并四州,均被曹操所平定。
当时的辽西郡、右北平郡、辽东属国,聚居着许多被称为乌丸的少数民族部众。
袁尚、袁熙跑入乌丸地区后,曹操集团中许多人认为两袁不会再有什么大作为,主张南下荆州。而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力排众议,认为乌丸及袁尚、袁熙仍是最危险的敌人。
曹操权衡利害,决定暂缓征荆州。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丸,八月,在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乌丸首领蹋顿,降服乌丸部众及汉人20多万。
袁尚、袁熙率几千残兵逃往辽东郡。有人劝曹操乘胜进攻辽东公孙康,抓住袁氏兄弟以除后患。曹操说:“不用劳烦士兵了,我要让公孙康主动把两袁的首级送来。”
果然,在曹操从柳城凯旋后,公孙康即杀了袁尚、袁熙及其他乌丸首领,并派人将首级送给曹操。
有人称赞曹操神算,曹操解释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等人,我如果进攻公孙康,就会使他与袁尚等人联合,如果对其放松,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袁氏残余消灭了,乌丸威胁解除了,按照先北后南的方针,曹操应该先平定关中,然后在统一北方后以强大的人力物力征服江南。然而,时局的发展并没有给曹操从容实现计划的机会。
就在曹操北征乌丸时,孙权率领的孙吴军队向荆州东门的守将黄祖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北征乌丸的第二年,当曹操在邺县休整军队,演练水师时,孙权向黄祖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杀死黄祖。
与此同时,在荆州内部,随着刺史刘表的病越来越重,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放弃了先征服关中的打算,匆匆挥师,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曹军的南下铁骑,所到之处,风尘滚滚,战马嘶鸣。其强大军事威力所发出的震撼,使得荆州的内外形势发了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在这种震撼的作用下,重新确定着自己的位置。
荆州的东面,孙吴军暂缓了进攻。孙权亲率大军驻扎在柴桑,密切地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十几万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孙权不得不考虑重新调整一下战略方针。
在这种形势下,荆州疲于应付南下的曹军,自然无力东顾,若攻之易如反掌。
然而攻入荆州后,必然和南下的曹军相会,双方必定为争夺荆州进行正面决战,荆州将转化为曹、孙角逐的战场。
显然,这对孙吴是十分不利的。应该利用荆州内部的抗曹力量,与之联合,共抗曹操,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曹操此时毕竟是强大的。
怎样利用荆州内部的抗曹力量缓冲一下曹军的压力呢?孙权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此时,正值八月天气,滚滚热浪袭来,与心中的焦躁不安内外夹击,弄得孙权坐卧不宁。
曹操威逼东吴,这恰好给屯兵樊口,生存于曹、孙的夹缝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带来联孙抗曹的最有利时机。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亲自赶赴东吴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军。
其时,孙权也有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之意,在此之前,孙权曾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去与刘备联络。
但是,鉴于曹操势力过于强大,刘备新败后,曹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一举夺下江东。
此时此刻,孙权就不得不仔细掂量,或战或和,或举国抗曹,或俯首称臣,这使他犹豫不决,一时难作决断。
另外,他手下的大臣和将军们也有两种不同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这使孙权更加左右为难。
这时,鲁肃对孙权说:“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一向不和睦,军中诸将有的亲近刘琦,有的依附刘琮。在荆州寓居的刘备,是天下闻名的枭雄人物,因为与曹操有仇,所以寄身刘表篱下,刘表对他心有疑惧而不敢用。刘表一死,如果刘备能与刘氏兄弟齐心协力,致使荆州上下和睦,那么其力量不可小看,我们就应该对他们采取安抚策略,与他们结为盟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该另外打主意以成大事。”
鲁肃想去荆州看看情况,如果刘备与刘琮、刘琦同心同德,荆州上下齐心协力,就与他们结成同盟,如有违离,则另作他图。
而且,鲁肃表示,此去荆州,尽力说服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满以为,鲁肃此去定会给他带回一个拥有荆州八郡、十几万军队的强大盟友回来。然而,事实却让孙权非常失望。
曹操大军南下,刘琮举州投降,荆州八郡,大部分归曹操所有,十几万军队,多归曹操麾下。
而此时的刘备,在当阳被打得大败。如今,他只是借寓于江夏,与江夏太守刘琦共有两万余军队。
这一切,与孙权所期望的相差太远了。
刘备正与诸葛亮、刘琦在一起商议,诸葛亮说:“曹操势力太大,一时难以抵抗。我们不如结盟东吴孙权,以作外应援助,造成南北相持,我们可从中得利。”
诸葛亮主张“外结好孙权”,并十分重视对吴关系,建立了孙刘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刘备担心地说:“江东人物那么多,必有远谋,他们能容咱们吗?”
诸葛亮道:“如今曹操带领百万之师,大军已压至江汉,江东肯定会派人来打探我们的虚实,对荆州有巧取之想。到时,我将出使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南北两军去互相吞并,如果江东胜,则我们可以和他一同拒曹,如果曹操胜,那我们就可趁势取江南了。”
正说间,人报江东鲁肃前来吊丧。诸葛亮笑着说:“大事可成了。”便对刘备道,“不可让他看出我们的计谋,主公只装作不知。”
鲁肃见过刘备,对诸葛亮说:“我一向敬慕先生的才德,今日相见,三生有幸。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其敬贤礼士,江东英雄有很多归附于他。如今从你们这方面考虑,不如派一个心腹之人到江东去结盟,共图大计。先生的兄长在江东,每日盼望能与先生相见。鲁肃不才,愿与公同去拜见孙将军,共同商议拒曹大事。”
刘备装作不同意,说:“诸葛亮乃是我的军师,一刻也不能离开,怎么可以让他到江东去呢?”
诸葛亮便道:“事关紧急,请奉命一行。”
刘备这才答应。鲁肃于是和诸葛亮一起,登船往柴桑而去。
曹操已经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土,正屯兵于江陵,若顺江东下,很快就会进攻吴国。能不能抗拒曹操的大军,怎样抗拒,孙权心里实在没底。偏偏在这紧要关头,又有一些人公开提出投降曹操的主张,其首领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老臣张昭。
张昭惧怕曹操已久,建安七年,曹操给孙权下书,要求孙权送儿子到许昌为质,以控制东吴。孙权与臣下商议,张昭、秦松等人就心怀犹豫。如今,面对来势汹涌的曹兵,张昭等又主张迎降。
这一天,孙权又召集众人商议如何确保江东之事,结果还是老样子,主张降曹的人仍喋喋不休地重弹着老调,唯一不同的是力主抗曹的鲁肃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聪明的孙权立即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觉得鲁肃的表现里大有文章。
果然,散会以后,孙权起身回后宫更衣,刚走到屋檐下,就觉得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鲁肃。孙权立刻拉住鲁肃的手,问道:“卿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鲁肃说:“刚才我仔细听了那些主张降曹人的议论,想来想去,觉得他们除了误将军大事外,实在没有别的内容。这些人是不值得与他们共议大事的。”
孙权问:“既如此,卿为何刚才不发一言呢?”
鲁肃回答:“我们江东所有的人,包括我鲁肃在内,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将军您一人不能。”
孙权心中惊讶,问道:“为什么呢?”
鲁肃答道:“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让我回到家乡,给我安排官位。根据我的声名及以前的职务,我依然会担任州府的中下曹从事,外出可以坐牛车,身后有办事人员和士兵随从,在士大夫当中交游。如果功劳积累得多了,还有可能当上刺史、郡守一类的大官。而将军您就不同了。您一旦投降了曹操,能到什么地方安身呢?什么样的待遇能像您今天的样子呢?希望您早点下定决心,定下抗曹大计,不要听那些降曹者的议论了。”
鲁肃这番话,强烈地震撼着孙权的心灵,孙权不由长叹一声,说:“那些降曹人的议论,真是使人失望;而您今天所阐明的道理,正与我的想法相同。我有您这样的人,真是上天所赐予的啊!”
鲁肃说:“我这次去江夏,带回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主公可以跟他谈谈,便知道曹操的虚实。”
孙权问:“卧龙先生在哪里?”
鲁肃说:“现在驿馆中安歇。”
孙权说:“今日已晚,不宜再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叫他见过我江东俊杰,然后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诸葛亮同往孙权大帐中。诸葛亮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20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诸葛亮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座。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诸葛亮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诸葛亮回答道:“这只不过是我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诸葛亮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亮听罢,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腑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
“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余人,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
“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辅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
诸葛亮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