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下午,华老师回到学校,向分管副校长任××汇报了这件事情,并建议同分管副校长一起找周××谈话。副校长任××同意华老师的意见,并提出由华老师去叫周××到副校长室谈。尔后华老师把周××叫到副校长室,并先开口说:“我们最近发现你精神不佳,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这样对你今后不利。今天我们找你谈谈,请你讲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好吗?”周××低头不语。华老师跟副校长任××再三问她,她总是不说话。然后华老师说:“周××,你父母花了钱让你在校读书,你应该要珍惜,你应集中精力读好书才对呀!你正处花季年龄,应该要自尊、自重、自强才对呀!你不说话,你不肯讲你的真实思想,不等于我们就不知道你的思想和行为,我今天中午去了你家,也向你的父母作了了解,有些事情你的父母的做法也是错误的,我也曾经批评过你的父母。但你的父母的主观愿望是要你好好读书,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人才。如果说你现在已经开始恋爱了,那是不应该的,学校也反对早恋,早恋对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好事,它的危害性极大,现在你不一定能理解早恋的危害性,将来你成熟了,走向社会了,你就会理解。对于对方裴×,我们也会跟他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的,我希望你从今天起放下思想包袱,停止早恋,振作精神,好好读书,行吗?”副校长任××也说:“我非常赞同华老师的讲法,希望你要争气,为父母争气,将来成为学校优等生,好吗?”周××还是低头不语。副校长任××和华老师还放不下心,又重新劝说了一遍,然后再问周××能否做到。这样,周××总算答应保证振作精神,以后要努力学习。等周××走后,副校长任××对华老师说:“看来她的思想包袱很重,一时还不能扭转她的思想认识,近段时间要多注意她的思想情绪,最好你再去家访一次,叫她家长也注意一下她的思想情绪,并叫他们对她的早恋问题不要再偏激了,要冷静些,这种事情总要有一个过程,慢慢让她去认识,思想问题不解决,再一偏激,往往容易出事情。”
同日晚上,华老师又去了两原告的家里,并对两原告说:“我同副校长任××已找你们的女儿谈过话了,总的说还是有效果的,但她的思想包袱很沉重,真正的思想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我们学校在近段时间里会注重她的思想情绪的,希望你们家长也配合学校,多做做她的思想工作,不能偏激,同时要多注意她的情绪,以防万一。”原告周×说:“这种事你们学校也只能如此了,为这件事,让你中午、晚上连着跑了两趟,我们也不好意思。我想她很难改,她这个人很固执,这我们自己知道的,但我相信她死不了,请你放心好了。”原告康××说:“你也不要这样说,班主任讲的是对的,我们多加注意一点是应该的,教育归教育,关心归关心,只要她改了就好了。”
自从副校长任××和班主任华老师找她谈话过后,周××自知自己的信件和照片被其父母交给学校领导了,心中总是感到一种羞耻,同时也更产生了对父母的怨恨。一天她偷偷约了裴×到野外,边哭边对裴×说:“我们的事情已经暴露了,我父母把我的抽屉撬开,把信件和照片都拿走了,可能已经交给学校领导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已经找我谈话过了,今后我怎么去见人!”裴×也说:“校领导也找我谈过话了,也批评了我,这件事情你的父母也太缺德了,也不为我们想一想。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也不要伤心了,大不了我们不再读书,我们到外面去混,看他们怎么办。”
某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周××到供销社农资供应站买了五两敌敌畏,走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山坡的树林里,喝下了敌敌畏。到晚上八点钟时,两原告见女儿还没回家,开始慌张起来。原告周×跑到学校找到班主任华老师,说周××到现在都没回家。华老师说:“今天是星期六,中饭后学生全部走了,怎么会没回家呢,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华老师马上向校领导汇报,然后组织全校在校教师和两原告分头寻找,结果在村子附近那座山坡的树林里找到了周××,但她已经服毒身亡。她口袋里有遗书一封,内容是:“亲爱的爸、妈:你们好,不孝之女先走了,怨只怨自己不该早恋,但更恨的是你们趁我不在家时,撬开我的抽屉,将我的私人信件拿走并交给了学校领导,让我无脸见人,所以我走了不得不走的路,请你俩宽恕女儿。我最后要说明的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是好的,裴×也是好的,我的死与他们都无关,请你们千万不要一错再错,无理地去纠缠他们,这就是我唯一的心愿。”
两原告在女儿死亡后,一次次地去被告×中学、裴×处纠缠,要求两被告承担其女儿死亡的赔偿责任,但未果。两原告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两被告承担其女儿死亡的赔偿责任。
被告×中学辩称:两原告之女周××服毒身亡,纯属两原告简单粗暴的行为造成,特别是两原告趁其女儿外出时撬开抽屉拿走其信件,让周××觉得其父母可恨,让她没脸见人,所以最后她或走向绝路。我校并没有向两原告要过其信件,两原告也没有把信件交给学校,这是受害人自己误解。学校对两原告之女的谈话教育并无不当,而是耐心细致的,甚至为防周××想不通,出现万一,我们都特别加强对她的观察和注意,这在她的遗书上也写得很清楚。所以两原告之女服毒身亡与本校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我们绝不承担其死亡赔偿责任。
被告裴×辩称:我同周××早恋属实,这是双方自愿的,虽然早恋是错误的,但两原告不该粗暴干涉和逼迫,她的死完全是其父母粗暴干涉逼迫造成的,她死前曾找过我,说她的父母趁她不在撬开抽屉拿走了她的信件和照片,并交给了学校领导,让她无法做人,她很痛恨父母的这种行为。我今天可以把她所有写给我的信递交法庭,证明她的死与我没有因果关系,无须我来承担责任。
本案经县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两原告之女周××与同学裴×早恋是事实。中学生早恋应该说是错误的,因为早恋影响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成长。但两原告得知其女儿已在谈恋爱,应该找其耐心细致地教育,并配合学校加强思想教育,促其认识早恋的危害性。两原告不应该采取粗暴逼迫的手段和方法去教训女儿,更不应该趁其女儿不在家时,擅自撬开她的抽屉拿走她的信件和照片,侵害她的隐私权。正因为两原告未尽监护人之职责,导致其女儿周××觉得被其父母羞辱而无脸见人才服毒自杀。被告×中学在听了两原告关于女儿与同学裴×早恋的反映后,态度积极,教育方法得当,防范措施得力,两原告之女服毒死亡与学校没有因果关系。被告裴×与两原告之女早恋,是中学生不允许的,也是错误的,但两原告之女服毒死亡,并不是由于与被告裴×早恋引起的,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证明上述事实的证据有:
①原告提供的其女儿周××的信件和照片。
②被告裴×提交的周××写给他的所有信件。
③死者周××的遗书。
④证人证言5份。
⑤原、被告的陈述。
⑥公安法医对死者死因的鉴定结论。
本案经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两原告之女周××服毒死亡与两原告因对其早恋不满,采取简单粗暴的行为并擅自撬开其抽屉拿走信件和照片,使死者生前觉得被羞辱,无脸见人而走向绝路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两原告要求两被告承担其女儿死亡赔偿的诉讼请求,与本案事实不符,于法无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对两被告关于与两原告之女周××服毒死亡没有因果关系,不承担其赔偿责任之辩解,本院予以采信。据此,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周×、康××的诉讼请求。
诉讼费300元由两原告负担。
一审宣判后,两原告均不服一审判决,以其女儿服毒死亡与被告×中学管理不严,未尽职责有关,也同被告裴×同其女儿早恋有直接因果关系为由,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两原告之女周××服毒死亡,完全是由于两原告对子女早恋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逼迫手段和方法所致。两原告除教育方法不对之外,还趁其女儿不在家时撬开抽屉拿走她的信件和照片,使其觉得羞耻、无脸见人才走向绝路。对此,两原告不但侵犯了其女儿的隐私权,而且也未尽法定监护之职责。本院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的案情应该说不算是很复杂,但整个案件发生的过程比较漫长。本案需要重点解说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当今社会、学校、家庭如何依法对待早恋的问题。本案中的周××与裴×在中学阶段就开始谈恋爱,明显属于早恋。而中学生间发生早恋,势必影响学业,也有损于心理健康。应该说社会、学校、家庭都有教育早恋者的权利与义务。但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早恋的心理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和教育说服工作,让早恋者自觉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和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至于发生意外和悲剧。另一种是像本案的两原告那样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甚至侵犯其女儿的隐私权,导致其服毒自杀。本案中的悲剧非常值得人们思考,从中应吸取一些教训。
第二是本案法院为什么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因为本案中两原告之女周××服毒死亡,完全是由于两原告得知其女儿与男同学裴×早恋后,不是采取耐心细致的方法去教育说服女儿,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逼迫方法去训斥女儿,使其女儿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本案悲剧发生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两原告趁其女儿外出时撬开她的抽屉,拿走她的早恋情书和照片,并在训斥女儿时说:“我把这些信件和照片送到学校去,让学校领导知道知道。”更凑巧的是班主任华老师去家访时,两原告把这些事情告诉了班主任华老师,华老师回校后同副校长任××找周××谈话教育时,周××就怀疑其父母已把她的信件和照片交给学校领导了。所以她约裴×去野外谈心时就讲到了这个问题,并说她被父母羞辱,无脸见人,最后服毒身亡。所以两原告擅自撬开女儿的抽屉,拿走她的信件和照片是侵犯女儿的隐私权,也是未尽法定监护人职责,是致其女儿服毒自杀的关键。其女儿在遗书上也写得很清楚。所以两原告应承担其女儿服毒自杀的全部责任。被告×中学领导及班主任对周××的教育是耐心细致的,方法也是恰当的,同时见周××还有想法时,一再强调近段时间要多加观察和防范,以免出现意外。应该说学校已经尽到责任了,周××的死同学校没有因果关系,学校也就不应承担本案的赔偿责任。被告裴×与周××早恋虽属错误,但他没有致其服毒自杀的任何言论和行为,所以同周××的服毒自杀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裴×与周××早恋,是否是周××自杀的间接原因?判断间接原因(行为)是否对结果负责,主要是看间接原因(行为)的存在,是否必然导致结果的发生。间接原因(行为)的存在不是必然导致结果发生的,间接原因(行为)就可以不对结果负责。人们总不能说甲男与乙女结婚,婚后经常发生争吵,最后乙女自杀,就说甲男与乙女结婚使乙女自杀,因此甲男与乙女自杀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吧。周××在遗书上写明她死后,请求父母不要再纠缠学校和裴×,这就最明白不过了。所以根据上述情况,法院依法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法院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四、批评方法不当,学生精神分裂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严厉批评是职责所在,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能体罚学生。下面的这个案例可以说给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