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科学技术进步领域的运用,可以说最为典型。有关研究表明,17世纪以来,由于技术发明的加速进步,科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不断得到克服,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步伐大大加快。1782年,人类在科学上发现了摄影的原理,而直到1838年才在技术上发明了照相机,实现可运用产品的孕育时间长达56年;1858年就发现了电磁波通信原理,26年后的1921年才出现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而1987年科学家提出了多媒体的设想,仅隔4年多媒体电脑就走上了市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管理创新浪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转变时期,同样提出了创新与管理创新文化的思想。我国高科技领域研究专家吴季松先生在近作《知识经济》一书中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他认为知识和技术是科学的两个产物,知识的创新叫“发现”,技术的创新叫“发明”,在不断加速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高科技”这个时代性概念,也正是创新的产物,它使得科学技术能够在短期内直接产业化,并在全世界普及成为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富有理论创新意味的科学判断。
宏观发展战略需要创新,一般管理也需要创新,即使在微观管理活动中,如在学校管理具体工作中,也同样需要创新的意识。因为任何一个构想不会自动地产生出创新,即使作为一种发明,要将它推广运用开来,也首先要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科学的证明;而要将其付诸实施以引起管理者所期望出现的变化,也需要配合以种种独立存在的其他因素来加以统筹的考虑。也许我们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在学校管理的计划中所期望出现的局面,甚至也还要取决于多项基础性创新成果的成功的整合。因此,在管理的每一项实施操作中,都应有明确的创新意识来支撑人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促成每一项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校管理创新的提出,除了受到国内外经济理论界、企业界较早提出管理创新的命题影响外,还因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在教育界响亮地提出教育创新的命题。教育创新是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是培养高素质的教育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的提供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在教育管理中,及时地、鲜明地提出学校管理创新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创新是相对于常规管理而言的,常规管理指在管理实践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管理活动。它的特点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它通常是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条例、守则、规范等来实施管理。与此相对的管理创新则指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常规手段、方法之外的灵活机动的,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其特点是富有弹性,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
常规管理和管理创新是管理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常规管理是实施管理的手段,是管理活动的基础。若管理上没有章法可循,必然导致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然而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常规管理也并非所向无敌。因为章法是固定的,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而人是活的,客观形势是多变的,以不变应万变,就没有不发生问题的;并且它忽视了恰恰是管理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内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说,管理创新是常规管理的必要补充,它可使常规管理更有实效性。
学校管理创新研究涉及到管理创新的内涵、目标、内容、流程、模式等问题。关于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学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创造一种更有效的教育资源整合方式,以放大其组合功效。有的人认为,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并优化组合学校教育资源,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管理本身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过程也就是创新过程,管理的本质就是创新。正如管理学家杜拉克所说:“不创新,即死亡。”还有的学者认为,管理创新是引进“变动”、“发展”和“创新”的观念,管理创新就是动态的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活动。上述这些观点,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学校管理新的内涵和本质。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
学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管理职能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有管理实务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体卫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职能,有管理方法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行政管理、法规管理”等多种方法。而学校管理创新既不归属于上述某一类,也不是和上述各类相并列,它是存于其中又超于其上,它是对其中各种管理内容进行或部分或总体的创造或更新,是学校管理活动和学校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内容。
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领域,是指现代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办学管理方面可以创新和应该创新的基本内容与范围。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涉及到的方面,应当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它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一)学校管理观念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是由目标、组织、经费、物资、技术、信息、时间、人员、士气及其行为等基本因素所构成。在这些因素中始终存在着相互矛盾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其相互关系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最佳办法,以形成系统整体的最大的育人合力,就必须在管理观念上不断创新。学校管理观念支配和指导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同的管理观念所产生的管理行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实现管理观念的创新,用现代化管理观念指导现代学校管理实践。
创新实践固然重要,但创新实践必须有创新的观念作为前提。创新观念影响和制约着创新的实践,没有突破的观念也就没有突破的做法,也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成果。《中国先进企业经验》一书对创造者的特点归纳了七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乐于迎接新的挑战,还有一条是有独立的个性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具备上述两条,就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这样的管理者决不模仿他人,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决不沿着他人的脚步行进,而是开拓前进的先锋;更不会是双脚健全而不会走路的保守派。
(二)学校管理目标创新
学校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特定的社会环境要求学校采用特定的方式培养和提供特定的人才产品。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学校办学方向、管理目标以及学校同社会的关系等都必须进行调整,即管理目标必须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具有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要有新的导向和挑战性,二是达到这个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要有新的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
(三)学校管理组织创新
学校管理组织创新,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现代社会已不再把学校组织机构和结构看作是一个刚性的等级结构体系,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柔性的网络系统,一个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因为刚性的组织机构和结构已不再适应现代学校多变的状态。而从传统的刚性的等级结构体系到柔性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再到学校型组织机构与结构的本质就是现代学校管理组织创新的重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