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92600000018

第18章 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的前提(4)

当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并不是把传统教育全盘否定,而是通过对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革和发展,明确教育并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获得的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去发明、去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既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环境和氛围。这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特别是中小学校长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能否跟上目前的教育创新。如果校长们依然抱着老条条、老框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环境和氛围的。

总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探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一定要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需要,着眼于世界科技发展与变化,着眼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取向,着眼于世界教育创新和发展趋势,努力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吸收、大胆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和深化广大校长和教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认识,才能增强教育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性,注重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第三节 基础教育新课程与教育观念创新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的发生本身正是教育观念更新的产物,但同时,它又必将带来更多人们的思想解放。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和亮点。

当然,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根据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因此,过去的“官本”、“国本”等僵化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这就意味着,教育改革将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的生活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重视教师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强化所有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一旦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基础教育便有了振兴之日。同时,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探究的中心,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科学探究将成为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学校首要的重大使命。

一、教室是实验室

教室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因此,教室的设置安排应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活动的展开,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二、课程是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是经验的观念得以在实践中形成和确立。因此,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换言之,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建构生成的。视课程为经验,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宰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把课程作为经验来处理,就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三、教材是范例

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因此,教材就是要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四、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教学从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失去了沟通(社会性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在教与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在这里,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权威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

五、教师是研究者

如今,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只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示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积极的、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的、被动的教师形象。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想正逐步得以实现,课程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于是,教师立足于真实的教育情境研究、创新课程的活动便由此得以展开,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也因此而形成。

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七、家长是教育伙伴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而家长的配合则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才刚刚启动,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因此,把家长当作是教育的伙伴,寻求家长的有效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所建构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诸多创新,而且有不少方面的创新还是前所未有的。应当承认,在中国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变革,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的校长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着多方面的艰巨困难,我们对此应有充分的准备,以期取得好的实践效果。

同类推荐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与展望。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和新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加上积累起来的种种不利于我国转型期的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困难和障碍,使得我国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 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本书为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07年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共收录了26篇论文。论文就如何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结合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论证和研讨,反映出近几年我国电子高等教育的改革状况。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徒弟去灭个主宰玩玩

    徒弟去灭个主宰玩玩

    普通的初中生在玄幻修仙世界十分坎坷的成长故事,从天真到成熟到绝望到觉醒,从废物到天才到混沌神体,神兽为宠,开宗立派,屠万兽,镇万妖,灭主宰,明明想爱一辈子,爱人却死于己手,自诩替天行道,可是老爸却为魔主,事事总是难料。
  • 杂兵

    杂兵

    冲锋在前面;休息在最后;打仗靠人数去堆;不是胜利天平不倾向你,只是堆的人数还不够;在杂兵面前,再强的boss,都推到给你看。
  • 原是陌上花

    原是陌上花

    过期的爱情就如同过期的食物般,若是执意服用。轻者,呕吐,腹泻,头晕,四肢无力;甚至死亡。原来我们的爱情早已过期。——苏紫陌从今以后,你是我的。——诗逸好久不见……你还好吗?——原简要么不择手段将他抢过来,要么在心里将他杀死,再顺着你为他祭奠的眼泪一流,永远忘记他。——尚夏我与他真真实实爱过。——花令你别忘了,这么些年陪在他身边的人是我。即便只是作为你的影子。——许可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顾影连年

    顾影连年

    现世大陆,顾家与唐家有着解不开的恩怨,顾家妃岑与梓吟的身世之谜,神秘莫测的眷公子究竟又背负了怎样的恩怨?顾家灭门,妃岑为此回到了幽海,开始进入七百年前就开始的恩怨中同时也陷入了朝堂争斗与江湖恩仇。幕后之人渐渐浮出水面……
  • 轮回堕魔使者

    轮回堕魔使者

    这世界很酷,也同样残忍。平凡青年许佳毅的父亲患染重病,生命垂危。夜深人静,大雪纷飞。轮回世界,神魔大战,许毅与一尊魔头签订契约进入到了光怪陆离的世界里…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EXO:余生一个你

    EXO:余生一个你

    “我们奉命守护你生生世世,但那,不包括爱情。”传说,她的容颜倾国倾城。传说,她曾经让这个世界上所有优秀的男子一见倾心。传说,她曾经的执着令所有人都忍不住落泪。她拼尽所有,只为了护他们周全。她说过,只要他们开心就好。“无所谓了。”“这样,你们就会永远记住我了。”如果,他们有了那一种多余的感情,那会怎么样。他们之间存在着太多太多的不可能。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的整个余生来陪你。
  • 子愿子念

    子愿子念

    心之所念,若为素履,定当前往,生而逆旅,一苇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