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一名著名特级教师,非要任命他当副校长,结果是不成功的。他懂得教育,他深谙教学的真谛,他在课堂上能使学生折服,但他管理不了全校的教学,领导不了全校的教师,他“当校长”的经历就是不成功的。这里除了有他本人的组织才干问题外,还有一个中国的“官本位”的观念——认为好教师只有当校长,好校长只有当局长,沿着这条仕途升迁的道路才算进步,才表明有价值。中国要不改变这种官本位的思想,既毁了一些教师,也让一批校长处在“不得不当,又当不好”的尴尬境地。另外一个反面例子就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校长绝大多数靠边站,学校里进驻了能管连队的军宣队、能管工厂的工宣队、能管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他们在自己的行业中都是管理的好手,但是进了学校后怎么样呢?由于不懂教育,不懂教学,真的成了外行领导,把学校管得一塌糊涂。
由上可见,教育管理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专业,当好一个校长,当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校长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一名中小学校长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创新,就必须当一个称职的好校长。
第二节 教育创新对校长的素质要求
1996年5月11日,李岚清同志在湖南汨罗考察基础教育时说:“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老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可见,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当今基础教育大力倡导教育创新的时代,中小学校长自身的素质就显得格外突出,没有高素质的校长就带不出高素质的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素质,校长就不能进行教育创新;没有较高的素质,校长就不能推进教育创新。因此,进行和推进教育创新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一、关于中小学校长素质的概念
有关校长的素质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北京教育学院的贺乐凡教授认为:校长素质是指适应校长职务所必需的政治、思想、道德、作风、心理以及文化、专业、能力、健康等基本素养和品质。校长素质,决定一个校长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是校长修养的方向。江苏教育学院的王铁军教授指出:校长的素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校长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二是校长的岗位素质,即校长的职业素质,是其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质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是校长在管理工作中经常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容要素,是为实施学校管理活动在德、识、才、学、体等各个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北京师范大学的安文铸教授分析:中国有80万所中小学,校长队伍有百万之众,校长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由于其每个个体的状况不可能整齐划一,必然呈现出水平意义的层次性。大体可划分为不合格校长、合格校长、优秀校长,并且在结构上呈正态分布。
校长素质应是适应校长职务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和品质。同时校长素质存在层次上与类型上的差异。
二、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中小学校长素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合格校长的素质,这是所有担任校长职务的人都必须具备的。
(一)合格校长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能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校工作;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公正廉洁、艰苦奋斗、严格律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具有勇于进取及改革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素质
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知识,具有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知识;在实践中领会、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与中小学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法规的基本知识;联系实际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与学校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手段,具有教育学科基本知识,熟悉主要课程教学大纲及有关学科的教材与教法;具有中国教育史常识,了解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动态;掌握与中小学教育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了解本地的历史、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民族与宗教政策等。
3业务能力素质
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善于做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开展品德教育,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听课、评课及指导教学、教研、课外活动等工作的能力;具有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的能力;善于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搞好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能以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活动,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文字能力,能起草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创新性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素质决定一个校长具备的资格和条件,也是校长修养的方向,凡是想在自己的学校推进教育创新的校长,除应具备合格校长的素质外,还应努力具备第二个层次即创新校长的素质。
1成熟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美国中学校长协会制定了校长应具备的十二项基本技能,其中有:具有较成熟的教育思想,易接受新观点、新思想。可见,校长教育思想多么重要。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在自己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成熟的教育思想应具备以下特征:(1)目的性。即教育思想应具有目标导向作用,任何教育思想都要体现教育方针的要求。(2)明晰性。指教育思想的表述必须是简单的、明确的、无须加以特别解释的,如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3)渗透性。指作为理性认识的教育思想应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4)相对稳定性。指教育思想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而不能变来变去,频繁地花样翻新。目前,有些校长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前,应着重转变观念,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实践观、教育质量观。
2独特的办学风格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校长不但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而且要把其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办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教育实践又进一步促进教育思想的完善),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真正使其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关键是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实质上就是校长办学实现个性化的结果。即所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办学有特色是时代的呼唤,目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状态与社会对教育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称。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学校欲求生存和发展,就得办出特色,办学特色也是办学规律的体现。
3杰出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