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并不丧志。许多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快乐,都是通过玩获取的。父母如果能给孩子创造玩的环境和条件,就显得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有的父母竟然设身处地陪孩子玩。他们如此“贪玩”,无非是想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学习方法和技巧,懂得成长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
2007年8月,年仅13岁的太原五中高三学生孙天昌,如愿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不可思议的是,孙天昌只读过一年书,可他的成绩却高达659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不遗余力地陪他玩。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呢?
育子奇策:开发智力全凭玩得好
孙天昌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爷爷奶奶均是中学老师,父亲孙兵和母亲崔书云同是武汉大学学生。毕业之后,两人同时被分配到阳泉市矿务局工作。
1994年6月,崔书云很想按照《0岁方案》对儿子进行早教,但她发现3个月大的儿子,反应有些迟钝,具体表现在听力和视力上。崔书云有些担心,她转念一想,儿子虽在这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他还是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若能在这个时候让他记住周围一切的话,那么久而久之,他的反应就正常了啊。崔书云让儿子记住周围一切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陪儿子玩。在她看来,只要玩得好,即使智力低也能被开发成高智商。
为了让儿子玩得好,崔书云买来了几十种玩具。当天昌伸手抓起一个布娃娃的时候,崔书云就在他的耳旁一字一句地念:“布娃娃、布娃娃……”当天昌丢弃了布娃娃,转而将手伸向小熊时,崔书云又在他的耳旁念:“小熊、小熊……”天昌每换一样玩具,崔书云都要将玩具名在他耳旁念上无数遍。崔书云累了,丈夫便接替她让儿子“玩物听声”。除了玩具之外,周围的物品如床、被子、茶杯、碗筷、门、电话和桌子等都成为夫妻俩施教的对象。
尽管崔书云夫妇为此磨破了嘴皮,但天昌似乎对他们的声声念叨无动于衷。孙兵很是疑惑,便劝妻子:“我们这是徒劳无功,孩子太小了,等他大一点再教吧。”崔书云不仅没有听劝,反而加大了对儿子施教的力度:把儿子带到野外,让他观赏花草树木和飞禽鱼虫,并不停地在他的耳旁念其名字。
夫妻俩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994年10月的一天,7个月大的天昌趴在地上推篮球。这时,崔书云走过来像往常那样在他的耳旁念:“篮球、篮球……”“篮球”二字重复了十几遍后,奇迹发生了:天昌也跟着她模糊地念:“篮球、篮球。”崔书云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重复了几遍。令她惊喜的是,天昌确实跟着她念起了“篮球、篮球……”
奇迹发生之后,夫妻俩决定让儿子在玩物的同时也学识字。为方便儿子识记,他们把家中存放的废纸剪成许多张方形纸片,然后写上周围实物的具体名称,并将其贴在对应的实物上,让儿子“玩物识字”。“玩物识字”与“玩物听声”的方法基本相同,天昌学得津津有味。3个月后,他就能玩着玩具或摸着物体认识上百个汉字了!
随后,崔书云夫妇又决定教儿子学习数数。起初,他们利用10个手指教儿子从1数到10,后来就利用火柴棍教。不仅如此,就连在外散步时,他们也教儿子数一共走了多少步。就这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天昌就能从1数到200了。
天昌13个月大的一天,崔书云在陪他玩字块时,故意将20个字块中的6个字块藏到了一边。一时找不到另外6个字块,天昌急哭了。崔书云灵机一动:“原来是20个字块,现在我拿走了6个,你那里还剩几个啊?”天昌嫩嫩地答道:“14个。”崔书云一惊:儿子会加减法了!惊喜之余,她又开始教儿子学习加减法,可两位数的加减运算根本难不倒儿子。于是,她又接着教儿子学习3位数以上的加减法。
天昌虽学会了识字和数数,但只有1岁半的他,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夫妻俩不免为此担心起来。经过一番思忖,他们决定将“玩物识字”法发扬光大,以此锻炼儿子的语言能力。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他们就教儿子阅读简单的古代诗词。为了提高儿子的阅读兴趣,他们没有直接购买相关书籍,而是精心挑选了一大堆文字模具。因为这些文字模具,不仅可以组成许多首古代诗词,还可以任意地进行组词造句。夫妻俩每教儿子读一个字、一组词或一首诗,都要让他做到会读、会说。待儿子达到要求后,他们又把摆好的词组与诗句打乱,让儿子重新排列。比如,崔书云用文字模具块摆好了“床前明月光”一句诗后,会故意将这句诗中的“明”字和“光”字拿走,并将其混在一大堆模具中,让天昌寻找,并重新摆好。很快,天昌就能完成这一任务。每次玩这样的“寻字”和“摆字”游戏,天昌都显得十分开心,每次也都能轻松应对。不仅如此,他还能够熟练地和父母进行对话了。
一路玩来,天昌收获颇丰:3岁时,他不仅能够认识2000多个汉字,就连4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和两位数的乘除法,他也能够熟练运算。另外,他还会用尺子丈量物品的长高宽,会用弹簧秤称物品的重量……儿子在玩的过程中,能有如此大的收获,崔书云夫妇也惊讶不已。于是,他们决定让儿子继续在玩的过程中学习。
另类教育:边学边玩收获大
1997年9月,已满3岁的天昌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于是,崔书云夫妇便将他送到阳泉市一家资质较好的幼儿园。夫妻俩认为老师和家长共同施教,会更有利于儿子的成长,不料儿子入园第三天在课堂上尿了一裤子,被老师罚站在太阳底下!一个小时过去了,裤子倒是晒干了,可天昌却被烈日晒得晕倒在地!
崔书云闻讯后,急忙赶到学校。抱着浑身疲软的儿子,她问老师道:“你们这样惩罚一个3岁的孩子,他能承受得了吗?”老师说:“孩子犯了错误必须要惩罚,不这样他能长记性吗?”崔书云对老师的做法和说法很不理解,她认为过分地体罚孩子,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厌学等不良心理;同时她也担心儿子再次受到类似的体罚,便将儿子抱回了家。
回家后,崔书云夫妇又接连为儿子联系了好几家幼儿园。当他们得知这些幼儿园都存在体罚孩子的现象时,便作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把儿子留在家中教他学!从这时起,崔书云就购买了小学的教材,她决定让儿子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轻松学习。
由于天昌已掌握了小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所以学习起来就格外轻松。一般的,一本教材他在一个月内就能读懂。读懂之后,崔书云夫妇并不要求儿子死记硬背,而是要求他多看几遍,做到能够理解和运用即可。认为儿子能够理解教材的内容了,夫妻俩便有针对性地出一些习题,检验儿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出的习题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试卷,而是游戏性质的竞猜和口头问答。儿子每次答完题,夫妻俩都会满意一笑。
5岁时,天昌就读完了小学教材。夫妻俩认为儿子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便又给他买了历史、地理、天文、军事、音乐、电脑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对天昌来说,简直就是丰盛的营养餐,每读完一本书,他都会将其中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发现儿子喜欢阅读,夫妻俩便高兴地告诉他:“喜欢读什么书,你就随便读吧,爸爸妈妈决不干涉你!我们会让你自主学习。”天昌开心地说:“太好了,这样我就可以读很多书了!”
天昌阅读范围广,记忆力很强,夫妻俩又产生了让他学习英语的想法。天昌虽对英语充满了好奇,但捧着英语课本他却一筹莫展。夫妻俩知道英语入门很难,于是决定从儿子的兴趣入手。经过一番考察,他们认为英语游戏光盘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教材,于是就买了很多。初学英语单词,天昌确实有些吃力,但看着光盘里许多好玩的游戏,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英语。随后,夫妻俩又采用“玩物识字”的办法来教儿子读说英语。当儿子能够流利地读出100多个单词时,夫妻俩又开始对他进行语法训练,并有计划地让他阅读英语教材。
天昌6岁时已学完初中的英语课程,而崔书云夫妇此时将家从阳原搬到了太原,并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到太原宏昌学校专职从事教育工作。一天,夫妻俩偶然得知太原市要举办首届少儿英语大赛,便决定让儿子参加。他们让儿子参加英语比赛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儿子的英语成绩,二是检验在家自主学习的模式是否可行。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大赛,天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天昌的比赛成绩证明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但夫妻俩还是想让儿子接受系统教育。2001年9月,夫妻俩将天昌送进了太原市的一所初中学校。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天昌3岁时在幼儿园被老师体罚的事,再次发生了!
入学第五天,天昌因为早自习迟到了几分钟,就被老师罚站30分钟!天昌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便说罚站浪费了读书的时间,可老师认为天昌是在向学校的制度挑衅,就提出让崔书云好好管管天昌。崔书云认为老师不该体罚儿子,便将儿子领回了家。
此时,崔书云夫妇所在的学校倒闭了,于是他们决定回家教子。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孩子,全家人还做了明确的分工:爸爸陪天昌跑步、打球、游泳,教他下围棋、画画;妈妈陪天昌练习英语,讨论课本上的知识;爷爷奶奶用废纸抄写《资治通鉴》《史记》《论语》《大学》和《孟子》中的精彩篇章,将其贴在天昌的床头,让他诵读并领会经典的真谛。虽然全家人为天昌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但天昌却倍感轻松。因为在他看来,这是长辈们在陪他玩,而他一直在玩中享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升级玩法,轻松教育成就高考天才
崔书云夫妇一直让儿子广泛而自主地学习,所以儿子到底学了些什么,学了多少东西,他们并没有过多干涉。天昌在自学的过程中,迷上了初高中的数理化,特别是物理课本,他竟然看得如痴如醉,因为他对一些物理现象非常感兴趣。
夫妻俩见状,就刻意给儿子时常灌输一些物理方面的知识,让他不仅在课本上学,还领着他做一些物理实验。做完之后,他们会再让儿子亲手操作。理论结合实践,天昌很快就掌握了初中物理课程。不仅如此,他还阅读了很多物理方面的书籍。
天昌9岁时,全国正举行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崔书云夫妇有意锻炼儿子的竞争意识,便鼓励他参赛。可天昌有些顾虑:“这是全国性的比赛,我担心自己取不到好名次!”这时,母亲宽慰他说:“名次不重要,重在参与。我相信儿子能行,否则6岁时的英语大赛你也不会获得一等奖!”得到了母亲的鼓励后,天昌信心倍增,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二等奖!
由于天昌是参赛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所以他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在颁奖现场,何祚庥握着他的小手说:“小朋友,你很了不起啊!好好努力吧,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物理方面的科学家!”
何祚庥的赏识和鼓励让天昌倍感自豪,于是他很兴奋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长大之后,我也要像何爷爷那样成为物理方面的科学家!”崔书云拍着他的肩膀说:“儿子的志向真远大!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这个理想!”说完,崔书云转念一想:要成为物理方面的科学家,就要选择一所合适而理想的大学啊。于是,她便试探性地问天昌:“儿子,将来你想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呢?”天昌脱口而出:“清华大学或者中国科技大学吧。”
从10岁起,天昌就开始自学高中课程。一般情况下,他能在半个月之内学完一门课程,而且多半都是自学,并在此期间轻松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及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天昌就有了更多玩的时间。不仅如此,他在玩法上还不断升级:不是利用业余时间画画、下棋、打篮球、踢足球,就是被爸爸带去游泳,或被妈妈带去郊游。
在一次郊游的过程中,天昌路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望着诱人的玉米棒子,他有感而发:“玉米棒子多好看啊!回家我也要种一块。”崔书云以为儿子是在开玩笑,没想到回家后,他就在院外辟了一块荒地。为了有个好收成,他特地买了一本种植玉米的书籍,然后按照步骤松土、播种、施肥、除草……天昌种植的玉米很快就有了果实,望着同样诱人的玉米棒子,崔书云意味深长地问儿子:“有什么感受?累吗?”天昌开心地说:“不累,感觉很好玩!”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玩得很开心,天昌从未感觉高考有压力,而崔书云夫妇也总是一直在陪他玩。每当天昌碰到一道难题半天解不开时,父亲就会招呼他:“儿子,过来陪老爸下两盘棋吧。”天昌推辞道:“不行,我这里有一道题还没解出来呢。”父亲却说:“先把它放到一边吧,换换脑子,也许答案很快就会找到。”陪父亲下几盘棋之后,天昌的思路顿时开阔,从而很轻松就破解了难题。
另外,当天昌读书超过两个小时后,母亲总会提醒他说:“儿子,休息一会儿,注意保护眼睛。”放下书本后,母亲就会带他逛商店和公园。在闲逛的同时,母亲会巧妙地引导儿子跟自己聊聊刚才读书的内容。尽管是聊天,但母亲却让儿子轻松地巩固了知识。
2006年4月,天昌报名参加高考。此时,天昌满脑子想的都是考上清华大学或中国科技大学后,再当上物理学家。崔书云夫妇觉得有必要调整儿子的心态,便安慰他说:“儿子,不要把这次高考看得太重,你的年纪还小,今年考不好,还有明年,你就把今年的考试当作是一场试验吧。”
天昌记住了母亲的话。这次考试,他考了594分,比一本录取线高40分,但比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低了39分,比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低了36分。没上过学的12岁孩子,考得如此高分,天昌一时间成为新闻人物。但天昌却哭着对父母说:“还是我没有学好,我要考上清华或者中科大,我要当科学家!”崔书云知道儿子不是没有学好,而是没有掌握高考题型,加上他不会答题,所以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便极力安抚了他的情绪。随后,夫妻俩商议让天昌读一年高三,学会如何解答高考试题,再者天昌也应该学会适合校园生活,否则上了大学后他也难以适应。几经选择,夫妻俩将儿子送进了资质较好的太原五中。
进入太原五中后,新一轮的高考备战就开始了。当全班同学做最后冲刺的时候,玩惯了的天昌,除了做作业之外,依旧读着课外书,依旧活跃在操场上……
由于过度贪玩,在几次模拟考试中,天昌的成绩排名居中。于是,老师就语重心长地找他谈话:“孙天昌同学,别玩了,好好复习吧。以你现在的成绩而言,是很难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更别说清华大学了。”天昌在口头上答应老师好好学习,但他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后,仍然兴致勃勃地打篮球、下棋、画画、游泳、种玉米……
崔书云夫妇相信儿子能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所以从来没有干涉过他。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还像往常那样陪儿子玩,但是他们有办法让儿子在玩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007年的高考越来越逼近了,尽管天昌依旧在玩,但他却掌握了复习要点,并搜集了历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自我模拟。这一次,当他走进高考考场时显得特别轻松。6月27日,高考成绩放榜,天昌考了659分!这个成绩不仅高出山西省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还超出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分数线32分,超出了清华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5分!
在填报志愿时,老师和亲戚们都以为他会选择清华大学,没想到他却郑重地填写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这时,亲戚们劝他:“天昌,报考清华吧,多耀眼啊!”老师也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报清华呢,你不觉得亏吗?”天昌淡淡地说:“不亏不亏,我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就是想接受该校少年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我的年纪还小,适合我的才是最好的!”
7月17日,天昌如愿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同他一样,全家人显得异常平静,因为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8月17日,天昌独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报到,从此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在孙天昌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之前,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回首过去,孙天昌说:“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没有感受到压力,感受到的是父母带给我的轻松和快乐。正因为有了它,所以我才学得好!”崔书云说:“天昌不是神童,更不是天才。我和先生只是及时地开发了他的智慧,使他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仅此而已!”孙兵则说:“我们的教子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停地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只要孩子产生了学习兴趣,只要学习环境宽松,这个方法就一定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