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曾有过厌学情绪,也有过浮躁和迷茫时期。尽管在她父亲眼里,这根本算不上太大问题,但父亲还是对她表现出的这些“毛病”进行了“把脉”和“诊治”。结果,小孙被美国名列前茅的普林斯顿大学等11所顶尖名校录取。她父亲究竟是怎样将她培养成功的呢?
鼓励学习英语,女儿入选美国“寻找天才”
小孙从小就聪明活泼,家庭条件也十分优越,她很小就被父母送到各种兴趣培训班,学习古筝、游泳、街舞、网球和音乐等。上了学后,她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每次考试,她都能捧回一张大大的奖状,父母因此非常开心。
小孙上小学五年级时,其做医生的父亲被派往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工作和学习,她随父亲来到美国,并在俄克拉荷马州一所小学就读。初到异国他乡,诸多不适应让小孙产生了厌学情绪,她甚至不愿走进学校。
父亲百思不得其解:女儿在国内的学习成绩那么优秀,到了美国怎么就如此厌学呢?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他首先想到要为女儿的这种“症状”把脉,然后再“对症下药”。于是,他耐心同女儿进行沟通,然后又走访学校老师,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女儿没有英语基础,无法跟上美国的课程,在短时间内也难以适应这里的教育模式,特别是难以跟老师和同学们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外国人,对她另眼相看,或者故意疏远她。很快,原来活泼开朗的女儿,突然变得内向沉默了;原来在国内的种种优越感,也荡然无存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父亲开始犹豫了:是让女儿留在美国慢慢适应环境呢,还是让她回到国内?留在美国,女儿会继续厌学;回到国内,她又落下一大截课程啊。经过一番权衡,他还是决定让女儿留在美国。
得知自己要被留在美国,小孙闹起了情绪,她央求父亲说:“爸爸,我要回国,这里不是我学习的地方。”父亲知道女儿心理负担很重,便给她打气:“你不就是因为没有英语基础才想回国吗?可是你想过没有,美国是学习英语的最好环境啊,况且你现在是学习语言的最好阶段,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你那么聪明好学,学英语算是难事吗?”女儿听后低头不语,父亲接着说:“老爸跟你一样,来到美国也要补习英语,否则就无法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可老爸比你差远了,记忆力不如你,精力也比不上你,你肯定比我学得快!”
听了父亲的话,小孙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可父亲担心她会继续厌学,便找到学校老师,希望他们能在语言交流方面照顾女儿。老师欣然应允,小孙很快就融入了集体。然而,她的英语成绩却总也提高不起来。她很忧虑,父亲却宽慰她说:“你刚入学,学的又是新语言,肯定感到吃力,不过你的适应能力很强,相信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父亲觉得有必要培养女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便经常陪女儿在一起看英文电视节目和故事书,还经常用英语给她讲笑话。发现女儿能用简单的英语跟自己对话后,父亲又不失时机地鼓励:“英语其实很简单,你在国内中文都学得特别好,相信英语会学得更好。”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鼓励,小孙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很快,凭借良好的记忆能力和悟性,她的英语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小孙第一学期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已经超出了父亲的想象。然而拿着成绩单,她自己却有些闷闷不乐。父亲觉得女儿把成绩看得太重,便宽慰她说:“你的成绩相当不错啊!爸爸不要求你考最好的成绩,只希望你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只要有兴趣,你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更好的。”
小孙把父亲的话牢记心间,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她就兴致勃勃地学习各门课程,特别是英语和数学。每次遇到难题,她不是找老师讨论,就是同父母交流,老师和父母见她如此勤学好问,都乐此不疲地辅导她。很快,她的每门成绩都达到了A!
六年级第一学期,俄克拉荷马州举行数学竞赛,虽然小孙的数学成绩出类拔萃,但她却没有信心参赛,因为参赛者多数是美国本土的优秀学生。父亲了解情况后,觉得这是培养女儿竞争意识的好机会,便鼓励她说:“去报名试试吧,不要在乎结果,重在参与。再说,不去试试,又怎能证明你成绩的优劣呢?”小孙立即报了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的数学成绩竟然名列俄克拉荷马州第一!这个结果在学校产生巨大的轰动,小孙的信心也因此越来越强了。
六年级第二学期,美国杜克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即开展“寻找天才”活动,“寻找天才”的入选率仅为2%,要在智力、语言和数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虽然希望渺茫,但父亲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全面提高女儿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契机,便又鼓励女儿报名参赛。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和学校老师的极力推荐,小孙最终被录取了!
当头棒喝浮躁,女儿彻底戒骄戒躁
自从被美国杜克大学“寻找天才”选中后,小孙又找回了原来在国内时的种种优越感。她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并开始勾画在美国的未来梦想。但遗憾的是,父亲在美国工作学习两年的期限已满,全家人必须回国。此时,小孙已完全适应了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她很不愿回国。可面对现实情况,她只好含泪告别了学校师生。
回到沈阳后,小孙进入一所中学学习。因为有在美国读书的经历,加之在美国取得的骄人成绩和荣誉,小孙成了全班师生关注的焦点。父亲担心她会因此飘飘然,便一个劲地提醒:“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你不能骄傲自满,因为你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想要立于不败之地,你就要忘掉在美国的辉煌,认真地对待每门功课。”
小孙谨记父亲的教导,每门功课都学得很认真,成绩遥遥领先。特别是英语,因为有着扎实的功底,所以她的英语成绩比班里其他同学高出一大截。初一第二学期,沈阳市和辽宁省先后组织英语竞赛,小孙作为班级最有实力的参赛者,毫无悬念地被学校推荐。结果,她同样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一等奖。
小孙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老师经常把她挂在嘴边表扬。渐渐地,她真的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是全班最好的,便把自己看得很重,从而忽视了与同学们的交流,使得同学们对她敬而远之。不仅如此,她还觉得国内的英语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学习进度很慢,便不耐烦地对父亲说:“爸爸,我还是想到美国读书,那里的英语学习环境非常好,在国内什么也学不到……”听女儿说美国这也好那也好,父亲心情有些沉重。他觉得女儿有些浮躁,便和她耐心地沟通,可女儿坚决要求到美国读书。父亲生气了,便问女儿:“在国内学英语怎么了?难道国内就不能学英语吗?原来把你带到美国读书,是想让你得到锻炼,没想到回国后你变得这么浮躁,我不同意你去美国!”
小孙没想到父亲是这副态度,她赌气说:“你不同意我去美国读书,高考时我一定选择美国学校,我要到那里去读大学!”父亲觉得女儿志向远大,本应进行一番鼓励,但为了戒掉女儿身上浮躁的毛病,他给女儿泼了一盆冷水:“你以为你现在学习成绩好,将来就一定能考上美国大学?你以为考上美国大学就能改变你的一生?告诉你,仅凭高分,既不能确保你考上美国大学,也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我不希望你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我希望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小孙没把父亲的话当回事,她甚至跟父亲较起劲来:埋头攻读英语,决定在初二时考托福。她想:老爸不是断言我没有能力考上美国大学吗?我偏要考一个托福成绩给他看看。为此,她没少下苦功,每天清晨五点多钟,她就早早地起床背记英语单词,晚上还要熬到深夜。见女儿如此安静地刻苦学习,父亲打心眼里高兴。谁知,在初二下半学期的一天,女儿神秘地递给他一张成绩单,那上面是女儿的托福考试成绩,分数高达643分!
父亲顿时惊呆了,他没想到女儿竟然背着他偷偷地去考托福。他更没想到,一个只有初中二年级水平的学生,竟能考出这样的托福成绩。因为当时的托福成绩满分是677分,而哈佛大学录取线仅为600分,所以小孙考了643分,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这回,轮到小孙自豪了,她得意地问父亲:“怎么样,老爸?我的托福成绩这么好,考美国大学应该没有问题吧?”
父亲听后,立即明白了女儿前段时间刻苦学习英语的意图!他本想好好夸奖女儿几句,但想到女儿如此得意,便把刚才的惊喜强压在心底,面带愠色地说:“孩子,你这样让我很担心。我担心你学习目的太明确,会急功近利;我担心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会忽视了周围的一切,从而失去了很多快乐和朋友。说心里话,我一点儿不担心你的学习成绩,也不反对你考美国大学,但美国大学并非一味要求学生的成绩,而是要求学生综合素质高,并有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活动记录,这些你都具备吗?”
小孙被问住了,她低头不语,父亲趁热打铁地向她举例:“有一些学生,很想到美国上大学,便一个劲儿地埋头苦学,学习成绩倒是无可挑剔,但因为综合素质不高,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结果都被美国大学拒之门外。回过头来,他们只好重新选择国内的大学,这样既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对自信心也是个极大的打击,实在得不偿失。”
小孙听后这才担忧起来,因为此前她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虽然她也多才多艺,但若这样孤僻下去,肯定不会受到美国大学青睐。为改变这种现状,小孙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义务劳动、开音乐会、下棋比赛、游泳比赛等。因为玩得不亦乐乎,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小孙的成绩略有下降。
着着成绩单,父亲不解地问:“你原来的成绩那么好,现在是怎么搞的?”小孙有些委屈地说:“老爸,您不会因为我没考好而要批评我吧?我可是听您的话,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啊。您不是不担心我的学习成绩吗?我也不担心,我觉得中学时光很宝贵,我应该充分地去享受和利用,而不是被书山题海占用!”父亲听后裂开嘴笑了,他觉得女儿已彻底戒掉了身上的浮躁毛病……
迷茫时树爱心,女儿征服11所美国名校
上了高一后,小孙的课业猛然增加了不少,她无奈地陷入书山题海之中,但她还是踊跃参加各项活动。不久,学校任命她担任学校社团联合会干部,负责学校的社团活动组织工作。工作和学习任务一下子加大了,小孙有些不堪重负。很多同学劝她说:“现在大家都在积极备战高考,组织社团活动很浪费时间,你还是推掉这项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吧。”
小孙觉得同学们的话有理,想依此照办,可父亲对她说:“学习再紧张,也不要放弃这项工作。因为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不仅能锻炼你的组织领导能力,还能提高你的社交活动能力,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为什么要放弃呢?再说社团活动和学习都是相通的,从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用在学习上啊。”
小孙听后恍然大悟。可因为她所组织开展的社团活动都与学业有关,渐渐地,不仅同学们感到无趣,就连她自己也感到厌烦。于是,她希望能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否则在她看来,高中三年就过得很苍白。可很长时间过去了,她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面对学校的催促和学业的重压,她变得迷茫而苦恼起来。
一天,小孙正在家里做作业,一位同学打电话问她:“下个星期你准备组织什么活动啊?”谁知小孙听后,竟大声嚷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都快烦死了!”父亲知情后,没有当即责备女儿,而是再一次为她出现的这种“症状”进行了把脉。
一番交流沟通后,父亲找女儿谈心:“只要用一颗爱心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就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开阔心胸,淡泊明志。能不能考上美国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希望你能成为这样的人。”小孙听后心情豁然开朗,她立即向父亲保证:“爸爸,我一定会以您和妈妈为榜样,做这样的人!”父亲听后,满意地笑了。
从此,小孙就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久,她发现学校附近有一所养老院,那里缺少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小孙立即找到那里的负责人说:“今后,我会带领我的同学来帮你们照顾老人。”回到学校后,小孙立即招募了几名队员,并安排好了服务时间。
在养老院,有不少老人行动不便,有的甚至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小孙和队员们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倒痰盂、擦身、擦口水和鼻涕。老人们感激得泪流满面,工作人员也深为感动,每次服务结束时,他们都紧紧地拉着小孙和队员们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给我们帮了大忙!”
每星期去孤儿院和养老院做义工,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但小孙妥善安排,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高一第二学期,她还参加了托福考试,分数达到647分,其他各门功课的成绩也都名列班级前茅!
上了高二,小孙的学习更加紧张,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带着队员去照顾那些令她牵挂的老人们。养老院的一些老人患有心血管病,他们需要做血管支架手术,可市面上的血管支架不是价格昂贵,就是设计僵硬呆板,老人使用后痛苦不堪。小孙见状,就开始寻思:为什么不能设计一款刚柔并济、适应所有年龄段患者使用的血管支架呢?
小孙带着这个想法和很多疑问找到了父亲。父亲对她的这个设想颇感兴趣,便饶有兴致地和她讨论起来。小孙听着听着,突然有了主意:“爸爸,您来指导我搞这个设计吧,我一边画图,一边购置原材料,我要亲自动手设计新的血管支架!”父亲没想到女儿有如此壮志,高兴地应允了。从此,父女俩密切配合做起了这项工作。
2007年初,在经历了数十次的反复实验后,小孙的血管支架终于研制成功,她将其命名为“刚柔并蓄自适应型血管支架”,养老院的老人使用后连声称好。当时,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小孙将她的这项发明项目报上了去,结果被评为一等奖。
因为长期照顾患病老人,小孙特别关注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2007年3月9日,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模拟联合国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学生组织的活动,它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让学生们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可以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和做出决议等。小孙作为阿富汗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代表,就“全球传染病爆发与预警”的议题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传染病威胁全人类健康,而全球的预警与反应网络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阿富汗缺少医护人员,需要国际交流项目的帮助等。
经过三天的发言、磋商、提问、动议和拟定草案,小孙促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以共同预防传染病的决议案。活动结束后,联合国协会副主席Lucia女士握着小孙的手说:“很高兴能在北大见到你的优秀表现,你能提出这样的议题,说明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女孩,你是最好的!”
这次经历给了小孙极大的鼓舞。从此,但凡代表学校参加相关活动,她就把“爱心”作为关键词进行研讨。2007年8月,“全国首届知名中学学生干部论坛”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举办。小孙作为全国唯一一位中学生干部发言代表,在开幕式上作了“爱心回报社会”的发言。她的言论颇为深刻,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被编印成册,并获得论坛一等奖。
怀揣爱心,小孙不仅魅力无穷,也更加自信起来。2007年11月,她参加新托福考试和美国高考,并向美国的一些大学提交了申请资料。提交完申请资料后,小孙开始主编学生英文报刊《YUCAI》。《YU-CAI》集知识性、学术性及趣味性为一体,首开全国中学生主办英文版校刊之先河。从写作、编辑、整理、修改、排版、校对到出版整个过程,都是她一人所为。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丰富校园文化,为同学们提供贴心的服务。
小孙的考试成绩很快就有了结果:新托福满分120分,她考了115分;SAT I满分2400分,她考了2240分;SAT II满分2400分,她考了满分!凭借如此优异的成绩,小孙自然不难打动美国一些大学的主考官。但出人意料的是,真正打动美国大学主考官的并非是她优异的成绩,而是她的一串串爱心事迹。直到接到美国大学寄来的一份份录取通知书,小孙才明白父亲极力主张她组织参加社会爱心活动的真正意义。
2008年4月,小孙陆续收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和威廉玛丽学院等11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大学的排名均在全美前40名之列,其中有一半的大学向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最后,她选择了全美综合排名名列前茅的普林斯顿大学。8月底,小孙赴美开始留学之旅。临走时,父亲考验她说:“大学毕业后,你可以留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小孙却坚定地回答:“不,我学成后一定回国,我爱祖国!”父亲听后,满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