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家长都在探索家教方法,这固然重要,但有些家长忽视了教育孩子的根本:浓浓的亲情关怀和满腔的真诚爱心。孩子只有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亲情和家庭温暖,才会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讲,亲情与爱心就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教子方法。
小于在最近5年时间里,发明了13项国家专利。他被人们称为“天才发明家”,可他并非天生聪明,相反却是体弱多病,学习也不拔尖。有意思的是,他发明创造的力量和灵感,都来自于他反哺父母亲情的一颗孝心。仅凭一颗孝心,小于是怎样完成这些发明创造的呢?
为儿子吃苦受累,多病男孩怀揣一颗拳拳孝心
小于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有一个姐姐,父亲是一家医院的骨科医生,母亲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小于生下来就身材瘦小,体弱多病,他不是今天感冒发烧,就是明天头疼流鼻涕。天气一旦变冷,症状就会不断加重。父母整天为工作忙碌,可儿子要是发病了,他们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请假。为此,他们没少被扣工资。
几年下来,夫妻俩带儿子去了很多医院,可儿子的症状始终没见好转。频繁发病和看病,致使小于的学习成绩远跟不上别人。尽管事出有因,但父亲还是很失望,妻子劝他说:“我们的心态要平和些,儿子都成了这样,就别苛求他了,能够健康地长大比什么都重要。”
妻子的话有理,父亲没再苛求儿子提高学习成绩,只盼他早点好起来,可儿子的身体很不争气。一次,儿子病得很重,医生检查后告诉夫妻俩:“这孩子是气候性感冒,大庆气候寒冷,他抗病能力很弱,所以每次发病时间长,而且很频繁,打针吃药已不起作用。以后尽量让他少出门,多穿衣服,多泡热水澡,这样也许能减少发病机会。”
从此,夫妻俩每天都不厌其烦地给儿子烧水泡澡。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对于夫妻俩来说却极为麻烦。因为大庆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该市每天清晨6点到7点集中向居民供水。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当天就无法用水。因用水十分紧张,大家都把洗脸、洗菜和洗澡水存储起来,用于冲马桶和洗墩布。
小于每天早晨都要用热水洗脸洗头,夫妻俩只好在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一人清洗水缸,一人接水烧水。忙完一切,把儿子送到学校后,夫妻俩三步并作两步赶往单位。晚上临睡之前,夫妻俩又一瓢一瓢地把水舀到锅里,给儿子烧水泡澡。待儿子入睡后,夜已经很深了,睡不了几个小时,他们又要起床……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渐渐不堪忍受。此外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每次进入冬季后,他们的手都满是冻疮。可尽管这样,他们却没让儿子受过冻。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很懂事,也很有孝心,常在他们劳累不堪的时候,主动干家务活。
因为过度操劳,夫妻俩常常有睡过头的时候,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拎着水桶步行半里地,到附近一家工厂的自备井去打水。可等他们打回来水、照顾好儿子之后,却经常已错过了上班时间。
1998年12月的一天,夫妻俩又错过了接水时间。父亲有事急着出门,母亲便像往常那样,拎着水桶去附近的工厂打水。那天,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度,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非常地滑。在回来的路上,她不慎摔倒,一桶水全泼在她的脚和腿上,瞬间凝结成冰。母亲的腰部一时失去了知觉,她好半天都没有爬起来。
小于恰好在这时出来找妈妈。见妈妈躺在冰天雪地里,他一边大喊:“妈妈,你怎么了?”一边飞奔过去吃力地将妈妈从地上拉起来。母亲的腰被摔伤了,腿和脚也严重冻伤,小于心疼得哭了,他满腔怨恨地说:“凭什么不让我们用水啊?我恨那些不让我们用水的人,要不然妈妈也不会摔成这样!”母亲对当地的用水制度也有意思,但她觉得儿子不该产生这样的情绪,便说:“不能抱怨别人,整个城市都缺水,要不这样控制用水的话,有一天大家会都喝不上水!”小于不明白这番道理,他的埋怨情绪越来越大。
小于很快就把情绪转嫁到行动上来。一天,他早早地起床,把家里所有能盛水的器皿全部盛满了水。他这样做,既是发泄情绪,也是心疼父母。父母亲起床后,发现家里满是水,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小于解气地说:“不让用水,我偏要接更多的水,这样你们每天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夫妻俩听后虽然很感动,但他们还是把儿子批评了一通:“你心疼爸爸妈妈,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但都像你这样的话,很多人都没水喝。你这样做是损人利己啊,爸爸妈妈不希望你成为这样的人!”批评完儿子后,夫妻俩把多余的水分给了邻居。
小于虽然很生气,但父母的话和行动却让他释怀。他知道父母起早贪黑主要是为了自己,便更加心疼父母,总想找机会报答父母。
一天晚上,父亲清洗完水缸后起身过猛,结果扭伤了腰,疼得直冒汗。小于心疼极了,他有感而发地说:“爸爸,您和妈妈太苦了!我要是能做一个有自动存水和清洗功能的水箱就好了,您就不用那么辛苦地清洗水缸了,妈妈也不用一瓢一瓢地舀水了。”父亲听后苦笑着说:“儿子,你孝心可嘉,但水箱怎能做成自动的呢?”小于不服气地说:“洗衣机就能自动,水箱为什么不能?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
从此,小于就像着了谜一样研制他想象中的自动水箱。他跑到学校的锅炉房和五金商场仔细参观。一圈下来,他心里有了底,便在作业本上一遍又一遍地画图论证。画好图后,他又四处寻找材料,在家里一遍遍地操作。一个学期下来,他所有的作业本,都成了图纸;家里的木板和塑料板被他拆分得七零八落;从外面捡回来的材料甚至堆了半间屋子。可就是这样,那个所谓的自动水箱也没研制成功。
由于一个学期都在捣鼓自动水箱,小于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三年级期末考试,他的两门主课成绩竟然只是勉强及格!父亲颇为恼火,他觉得儿子不务正业,便严厉警告:“儿子,你的学习成绩让我忍无可忍!从现在起,你要收起心,收起那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爸爸希望你正常一些!”
小于听后,立即反驳:“我那堆东西怎么乱七八糟了?我不正常吗?爸爸,我是心疼您和妈妈才这样做的啊,这有什么错呢?这是我的心愿,您就让我再试试吧,我一定能成功!”父亲很想发火,但他的心却被深深地触动了:儿子虽然对学习不太上心,但却有一颗孝心啊。我要是阻止他,就扼杀了他的兴趣,破灭了他的心愿,这当然不好;可要是放任不管,也耽误了他的学习啊。思前想后,父亲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的做法。
为儿子弃家舍业,倔强孝子回报父母两项专利
几年下来,小于并未将自动水箱研制成功,而他的感冒症状却越来越严重。由于久病不愈,他的身体非常瘦弱,体重比正常孩子轻很多,一阵大风甚至都能把他吹倒。
无奈之下,父母便带他去哈尔滨一些大医院治疗。医生检查后,严肃地告诉夫妻俩:“你们儿子的感冒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这样下去,会对他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建议你们带他去南方生活,越往南越好,因为他无法适合大庆的气候。”
医生的话让夫妻俩倒吸一口凉气:“我们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怎么可能到南方去生活呢?再说,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啊,还有别的办法吗?”医生无奈摇了摇头说:“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夫妻俩左右为难:如果去南方,不仅会失去眼前的工作和一切社会资源,安家费也实在掏不起啊。再说,去了南方,一家人也无法生活呀。可不去,儿子该怎么办呢?
小于见父母整日愁眉苦脸,便劝他们说:“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才这么犯难,但我不想给你们增添负担,我们哪儿也不去!”说完,他又埋头研制自动水箱,母亲见状把他拽到一边说:“儿子,你就别瞎折腾了,你身体这么不好,还折腾它干吗呀?等到了南方,养好了身体再说吧。”小于没听母亲的话,他又倔强地研制起自动水箱来。夫妻俩觉得儿子这样下去,肯定影响学习,他们转念一想:要是迁到南方,那么我们每天就不会再起早贪黑地接水和清洗水缸了。这样一来,儿子研制自动水箱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到那时,我们就有办法让他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想到这里,夫妻俩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到南方生活,否则儿子的前途就是一片黑暗。经过一番考察,他们把家选在了深圳。
随后,夫妻俩就办理了内退手续,并把房屋财产变卖一空,但离到深圳安家的费用还差一大截。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女儿求助。当时,女儿在马来西亚从事演艺工作,便帮父母在深圳福田某小区买了一套房子。
2002年秋,夫妻俩将家从大庆迁到了深圳。迁居深圳后,小于转到一所中学读书。夫妻俩几经辗转,也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终于安顿下来。
在深圳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小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感冒症状比前好了很多,身体也越来越壮实。小于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用金钱和汗水换来的,从心底感激他们。
2003年除夕夜,小于在给父母拜年时,发自肺腑地说:“爸妈,我知道你们弃家舍业来到深圳都是为了我。我会记住你们对我的恩情,我会好好报答你们!”
见儿子如此懂事和有孝心,夫妻俩高兴得流下了热泪。但他们没有想到,儿子报答他们的方式却是继续研制那个自动水箱。
2003年春节过后,小于又像往常那样在家里捣鼓自动水箱。父亲见状立即火了,他斥责儿子说:“你怎么又不务正业?我弃家舍业迁到深圳,就是想让你放弃这个念头,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可你却对那玩意念念不忘,再说深圳也用不着它了,你还研究它干吗?”
小于倔强地说:“研制自动水箱是我很久以来的愿望,怎能放弃呢?我要用它来孝敬您和妈妈,您必须允许我完成它!”儿子这么说,父亲有些哭笑不得:“要是在大庆,你把那东西研制成功了倒是有用,可这里是深圳,用不着啊!”小于不服气地说:“怎么用不着?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深圳,可您和妈妈的用水习惯还是没改啊,你们用水还是那么辛苦,我心疼你们。即使你们用不着,老家很多人也能用得着吧。再说深圳也是个缺水城市,人们浪费水现象很严重,我要是把自动水箱研制成功了,肯定有市场!”
儿子的话让父亲无言以对。他觉得儿子的想法和做法都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后便坚定地说:“儿子,爸爸不再反对你搞发明创造了,爸爸支持你!”小于听后,高兴得跳将起来,他趁热打铁地说:“我搞发明创造,肯定需要钱买材料,您能支持我吗?”父亲拍着胸脯说:“当然能,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从此,小于一边查阅资料,一边绘制图形,而父亲则一边筹钱,一边按儿子的要求购买水管、电钻、有机玻璃等工具和材料。小于起初的想法是,用一个水泵把洗菜和洗澡水抽到水箱里冲马桶,但抽水要用电,失去了自动和环保的本色,于是他否定了之前的设计。
这样一来,小于只好琢磨新的发明项目。一天,他见母亲将水管接在水龙头上冲洗卫生间的污物,顿时来了发明灵感:水往低处流,水也有压力,我何不把上一层人家用过的水,通过过滤器,接入高位水箱,再利用高位水箱的落差来冲洗马桶呢?他立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但父亲提醒他说:“你可以用上一层人家的水,但用污水冲厕所,人们能接受吗?”小于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爸爸,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原来我想发明的那个自动水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啊。看来,我要同时搞两个发明项目了。”
小于分别把两个发明项目命名为“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和“内刷式自动储水箱”。父亲见儿子忙得热火朝天,便帮着动手操作,但原来购买的那些材料经常性坏损。不得已,他只好又筹钱购买新的材料。可有些材料和部件家里做不了,父亲只好联系工厂加工。这两个发明项目,父亲总共贴补进去了3万元,但他却毫无怨言。
小于在设计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技术难题,如废水过滤净化、水位控制和水源补充等。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找父亲商量,或者上网查资料,就这样,难题一点点地解决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于的两个发明项目终于研制成功。在自家投入使用后,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家用抽水马桶,每冲一次至少耗水6升至10升,而使用他发明的项目,每次仅耗水1升。假如每人每天冲10次厕所,那么就可节水50升至90升。如果深圳有一半人使用他的发明项目,全市一年的节水量就相当于一座深圳水库的容量!
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而这个数字也经过了专家论证。2004年6月,小于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专利,专家认为他的这两个发明项目,不仅不需要任何动力,还能有效回收利用污水和节水,值得大力推广,于是便给他颁发了专利证书。其中,“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这一年,小于仅仅13岁!
拿到专利证书的那一刻,全家人不禁开怀大笑。父亲由衷地夸奖儿子:“你用一片孝心换来两项发明专利,了不起!”儿子所有若思地说:“我想把两个专利推广出去,把孝心推广出去,这样就更了不起!”说完,父子俩再次大笑起来……
为儿子再度荡产,报恩少年成为天才发明家
小于很快在深圳小有名气,不少媒体也争着对他进行采访报道。夫妻俩为儿子感到高兴,可他们又担心儿子背上很多光环,会变得浮躁,会影响学习。于是,他们一个劲儿地提醒儿子:“荣誉只代表过去,你要再接再厉,更要提高学习成绩。如果不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今后的发明创造就很难进行下去。”
但是,小于自从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后,一直在寻找机会推广,可是奔波了好久,他都没能如愿。那段时间,他日不思食,夜不思眠,学习成绩急剧下滑。见父母不停地提醒自己学习,他很不耐烦:“我现在哪有心思学习啊?我就想把那两个专利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尽快受益。”父亲觉得儿子太急于求成,便找他谈心:“你的专利早晚都能推广,但没合适的机会,再着急也没用。现在,你我做一下分工:你安心学习,我帮你推广专利,你看怎样?”
小于睁大了眼睛问父亲:“您说的是真的吗?太好了!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父亲深深地点了点头,小于感激地说:“爸爸,我听您的,您什么都替我想好了,我要是再不好好学习的话,就太对不起您了!”
从此,小于便一心扑在学习上。一学期结束后,他的学习成绩从全年级中下游跃至中上游。儿子进步不小,父亲惊喜不已,但他联系了很多单位,跑了很多地方,也花了不少钱,专利推广的事还是没结果。
2005年初,就在父亲为了帮儿子推广专利而四处奔波的时候,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央教科所开始启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父亲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便带着儿子来到长沙组委会报名。
小于的两项发明虽然获得了国家专利,但大赛评审制度极为严格,专家们时常会对参赛作品提出各种问题,并要求参赛者当面答辩、论证和实验。为了顺利过关,父亲不得不带上儿子一趟趟往长沙跑。
几次折腾下来,父亲的积蓄几乎花光。一次去长沙,买完返程车票后,父子俩已没钱住店。无奈之下,父子俩决定到火车站坐一宿。小于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全家,心里十分难过,便和父亲进行了一次对话:
“爸爸,我原来搞发明是想孝敬您和妈妈,没想到我的孝心没有尽到,反而让您失去了工作,还花光了积蓄,您和妈妈为我付出太多了,我心里不安呀!”
“儿子,别那么想。你有一片孝心,我和你妈妈很知足,再说你发明的两项专利,我和你妈妈早用上了,这东西既省力又省水,你尽到孝心了!”
“爸爸,我知道您在安慰我。可我的专利要是不能推广,您和妈妈的一切付出都白费啦!”
“没关系,爸爸相信你能成功!你的专利就是推广不出去,爸爸妈妈也毫无怨言……”
有了这样的父亲,何愁不能成功?尽管不知参赛结果怎样,但小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05年9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揭晓。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小于的两项发明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
父子俩高兴得合不拢嘴,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这两项发明还引起了众多商家的关注。湖南一位商家看到“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有市场潜力,便立即与小于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愿以150万的价格买断这项专利。这件事立即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深圳商报、羊城晚报和多家网站先后报道,小于和他的发明因此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
父子俩载誉而归,但湖南的那位商家却出现了变故,因为资金紧张,他放弃了合作。小于万分沮丧,父亲安慰他说:“你的两项发明前途无量,不愁找不到买家,再找机会吧。”
2005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第六届青少年科技节与“高交会”同时举办,父亲觉得这又是一个好机会,便花钱租了一个展台。参展那天,小于的展台前人流如潮,商家对他发明的两项专利赞不绝口,一位商家又以150万元的高价与他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可意外再次出现了:这位商家认为小于发明的“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时涉及上下两层人家,操作起来有些麻烦,故而又放弃了合作。
两次与成功擦肩而过,小于深受打击,他闷闷不乐地对父母说道:“我不想再搞发明了,这些年花了那么多金钱和精力,到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父亲理解儿子的心情,他安慰儿子说:“凡事有得就有失,而且你的得大于失:两项国家专利,一个金奖和一个银奖,难道你还不知足吗?不要计较花费的金钱和精力,就算我和妈妈为你埋单。再说,我们花钱为你埋单很值啊,因为那是你的一颗孝心,我们希望你不抛弃不放弃!”
小于听后心情豁然开朗,踏踏实实睡了一觉醒来后,他就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从此,他一边发奋学习,一边琢磨新的发明项目。不久,他发现学校的课桌比较矮小,很多个子高的同学不能把腿放到课桌下面,只好侧身或弯腰坐着,痛苦之极,有的甚至身体严重变形。小于想为同学们解除痛苦,便开始琢磨新的发明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验,新的发明项目终于成型:在桌面下设置一个支撑框,在每条桌腿内侧安装一个螺丝杆,然后把带螺母的伸缩腿安在桌腿内侧,每个螺丝杆上端都穿过外腿和支撑框上的齿轮,所有齿轮都通过一条环形齿带联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身高自行调节课桌高度了。小于把这项发明命名为“可升降课桌”,这项发明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学校立即在校内推广。2006年初,“可升降课桌”获得了国家专利,学校又向深圳市教育局推荐了这项专利。深圳市教育局经过论证后,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小于发明的专利产品深入人心,他因此被评为“2006年深圳十大环保市民”。获此殊荣,不仅全家人感到自豪,就连整个学校都沸腾了!小于感到肩负的责任更大了,于是他有了更大的目标:长大后当一名发明家,专门发明实用的环保产品,让更多人受益!
此时距离中考越来越近,小于却依然沉迷于发明创造。随后一年时间,他一共发明了低位中水回收利用装置、磁控浮漂水阀等4项国家专利。小于并没有因为搞发明而影响学习,2007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深圳市一所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小于发明创造的劲头更足更强了。
截至2008年12月,他又发明了6项国家专利,其中按压式磁控水阀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一个17岁的中学生在短短5年时间里,发明13项国家专利,着实令人不可思议,人们都称他为“天才发明家”,但小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如果没有父母浓浓的亲情关爱,我是不会搞发明创造的,我的动力就来源于这种亲情,我要用这些发明回报父母!”
他的父母则深有感悟地说:“我们是为儿子付出了很多,但没想到这样的付出,能把儿子养育成一个发明家。看来,浓浓的父母亲情,本身就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教子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