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800000012

第12章 父亲下强令,普通生被美国5校争抢

为实现目标,逼孩子就范,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不能蛮干,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收获和回报。只有以“利”相诱,孩子才会有兴趣在父母的逼迫下就范,从而沿着良性的轨道成长。

2008年4月,郑州高三学生小婧,被美国5所著名大学争相录取。这都是父亲“逼迫”的结果,她对此却从容不迫,且成绩令人瞩目。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她的父亲又是如何“逼迫”她的?

知其易为而为之,父亲逼女儿自强自立

小婧出生在郑州市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父亲多才多艺,吹拉弹唱和演讲,样样都不含糊。小婧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感染,父亲每次给别人讲故事时,她都会竖起耳朵仔细听。

两岁大的一天晚上,小婧央求父亲说:“爸爸,您给我讲一个故事吧。”父亲刚干完家务活,显得很疲倦,便推辞道:“爸爸累了,女儿给爸爸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小婧很听话,她蹲在地上一边摆弄着玩具,一边将前几天父亲讲的一则故事,断断续续地重复了一遍。虽然声音很稚嫩,发音也不够准确,但她基本上表达出了故事的意思。父亲眼前一亮,他觉得女儿的记忆力很好,表达能力也很强,便兴致勃勃地对妻子说:“我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演讲家。”妻子听后白了他一眼说:“哪有女孩子当演讲家的?长大了还是让她好好学习吧。”父亲说:“发现女儿有这方面的特长就要培养她,否则就误了她。”

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父亲就买了一些童话故事书,一字一句地教女儿读。但小婧对识字不太感兴趣,父亲引导她说:“爸爸想听你讲故事,你要是能讲出来就太有出息啦!”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小婧这才练习识字。初战告捷,父亲又给女儿规定了任务:一篇故事必须在当天之内会读,三天之内会背,并且要讲出来给爸爸妈妈听。若能完成任务,就带她去玩滑梯;若不能完成任务,就不让她出门。就这样一诱一逼,既使小婧产生了动力,又对她产生了压力。结果,在父亲规定的时间之内,小婧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父亲非常高兴地夸奖她说:“女儿真行!但你的语速还不够均匀,发音也不够准确。”父亲一边肯定女儿的成绩,一边指出她存在的问题,小婧慢慢地进步了。

就这样,在父亲的“威逼利诱”和督导下,小婧不仅胆量越来越大,而且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她还学会了唱歌、弹琴,从而成了众所周知的“小艺人”。由于小婧的演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以她6岁时就被郑州电视台和郑州经济广播电台聘为少儿栏目特约演员。

第一次走进郑州电视台演播室录制节目,工作人员特别担心她会紧张,但小婧出场时表现得非常大方而自信,她拿着话筒讲了一段令现场观众捧腹的笑话。节目结束后,父亲竖起了大拇指对她说:“你是最棒的孩子!”小婧听后很受鼓舞。

此时,父亲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女儿的才艺、胆量和自信心虽有长进,但她的独立自强性同样需要培养,否则她将来就很难立足于社会。从此,他就在这方面刻意锻炼小婧。

1995年9月,小婧上小学报名那天,父亲冷冷地对她说:“你拿着钱自己去报名吧!”随后,他将报名的详细步骤告诉了女儿。小婧感到极为无助和委屈,她伤心地哭了。母亲也觉得父亲做得太过分,她抱起小婧就往学校走。但她尚未跨出门,却被父亲喝住了:“你回来!就让她自己去!你不这样锻炼她,以后遇到什么事她都会依赖你!”母亲怒气冲冲地说:“有你这样当父亲的吗?心比石头还硬!”父亲将她拉到一边悄声说:“没事,学校离家也不远,我自有分寸。”看着父母都无动于衷地站在那里,小婧一边伤心地哭,一边绝望地往学校走。小婧走后不久,父亲就悄悄地尾随在她的身后。小婧走到学校后,看见校门口围满了人。虽然她很茫然,但她却牢牢记住了父亲交代给她的报名步骤,结果顺利地报了名。小婧所做的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父亲看得一清二楚。回到家后,他表扬女儿:“你今天表现得真不错!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依靠自己。”小婧听后,很受鼓舞。

小婧进入小学后,父母就从未接送过她。1996年6月的一天,小婧放学后独自往家里走。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眼看其他同学都被父母接走了,小婧便冲进路边的一个电话亭,打电话哭求父亲接她。没想到父亲却厉声喝道:“哭什么呀?你不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一会儿?雨停了之后,再找个好走的路线回来吧。”说完,父亲就挂断了电话。小婧显得特别无助,但她猛然觉得父亲刚才的话就是提示,就躲在电话亭避雨。

半个小时后,暴雨渐渐地变成了小雨,小婧这才走出电话亭,并找那些积水较浅的地方走。走着走着,她脚下一滑便摔倒在水坑里。瞬间,她的衣服被浸透了,还被呛了一口水。这时,父亲就远远地跟在她的身后,他真想冲过去将女儿扶起来,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静观其变。小婧迅速从水坑里爬起来后,一跌一撞地回到了家。回到家,母亲埋怨父亲说:“我以为你接她去了呢,没想到你眼看着她掉进水坑却不管!”父亲却说:“这算什么呀?女儿不是回来了吗,说明她遇到的困难不算困难。再说,明知道她能克服这个困难,若不逼她迎难而上,她就很难独立自强!”

在父亲的培养锻炼下,小婧真正做到了自强:在学校,她各科成绩都遥遥领先,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里,她家务活干得样样出色,是母亲的好帮手。女儿如此优秀,父亲坚定了一个想法:不遗余力,培养女儿读北大或清华等国内一流的大学。

知其难为偏为之,父亲逼女儿“跳坑”

2002年4月的一天,小婧所在的郑州中学初一班级组织足球比赛。在赛场上,小婧由于奔跑太猛,不慎摔倒在地,从而造成左腿骨折。于是,她迅速被老师和同学们送到医院。医生说她伤得很厉害,至少需要治疗半年才能返校上课。小婧住院时需要交一万多元钱,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于是学校老师和一些学生的家长就自发性地为她捐款,从而帮她渡过了这个难关。

望着躺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的女儿,小婧的母亲难过地哭道:“多么活泼可爱的孩子啊,难道她以后就要成为废人?”站在一旁的老师也极为伤心,他们一边安慰小婧的母亲,一边对小婧说:“安心养伤吧,学习的事不要担心,等你伤好之后老师再给你补课。”这时,父亲却严厉地对女儿说:“你要站起来,不能老躺在这里!就是躺在这里,也不能落下功课,期末考试一定要参加!你看,现在有多少人在关心你啊?你要是一直躺在这里,就辜负了大家!”

父亲的话时刻在提醒小婧,于是她一边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一边捧着书本复习功课。父亲去医院看望她时,总提醒她说:“你要尽早站起来!眼前的困难,就像你人生路上的一个大坑,你一定要跳过去!”小婧听后,就试着从病床上站起来。但每动一次,她的伤口就撕心裂肺般疼痛。有一天,她趁医生不在,从床上爬起来,但尚未站稳,就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摔得她鼻青脸肿。她卧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但一想到父亲的那句话,她还是咬着牙从地上爬了起来……

就这样,除了躺在病床上补习功课外,从病床上下地走路就成了小婧每天的必修课。一个月过后,小婧毅然不顾医生的劝阻,拖着那条伤腿,一瘸一拐地返校上课。这时,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多月,小婧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去。结果,她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全年级第一名。

2002年12月,父亲偶然看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刘亦婷的事迹给了他深深的启发:女儿英语成绩很优秀,口语也很熟练,为什么不能去美国读大学?回家后,他故作深沉地对女儿说:“想不想去美国读大学?”小婧一愣:“您不是希望我考上北大或者清华吗?”父亲说:“你英语很不错,去美国读大学会更好,再说美国的教学理念很先进啊。”小婧听后,高兴地点了点头。父亲告诫她说:“想考上美国的学校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以你现在的成绩肯定不行,你要加倍努力才行!”

这时,小婧又碰到了一件难事:母亲刚刚下岗,日子过得极为紧张,去美国读书需要高昂的学费,家里肯定承担不起。于是,父亲花了3个月时间,从全美3000多所高校中选出了100所学校。他拿着这些学校的资料对女儿说:“具体报考哪个学校,你自己从中选择吧。但我要求你既要考一个好学校,还要拿到最高奖学金。因为我们家的条件就是这样,困难自己克服吧。”

小婧也觉得自己去美国读书的唯一希望,就是获得学校给予的高额奖学金。能获得高额奖学金的学校不一定有名气,可父亲又要求她考一个好学校,这让她陷入了两难境地。这件事情对于小婧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和抉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小婧夜以继日地上网对那些学校进行查询和筛选。半个月后,她终于从中选择了较为理想的10多所学校,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之进行了联系。当她把择校结果告诉父亲时,父亲摸着她的头欣慰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2004年9月,小婧升入郑州一所重点高中。从这时起,她就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应对高考,另一方面去北京考托福。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比其他同学多付出了数倍的努力。

2005年3月,小婧第一次去北京参加托福考试。临走前,她显得很迷茫,因为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父亲看出了她的心思,便鼓励她说:“还记得你上小学报名那次吗?那次我觉得你很勇敢。现在你长大了,一个人去北京一定能行!”于是,16岁的小婧独自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但这次因为小婧准备得不充分,考得并不理想,回到家后她显得特别失落。父亲安慰她说:“不要灰心,你还有机会。我知道你已经努力了,争取下次成功吧。”小婧满以为父亲会大骂她一通,没想到他却解开了自己的思想包袱。

2006年3月,小婧又只身一人去北京参加托福考试的相关培训,这一去需要半个月。临走时,父亲递给她1000元钱说:“家里只有这点钱,该怎么花,你自己看着办。”到了北京交完学费后,小婧只剩下了300多元钱。半个月的时间,她既要租房又要吃饭,还要买回郑州的车票,300元怎么够啊?因此,无论是吃和住,她都要找最便宜的那种。历时一天一夜,她终于找到了15元/天的地下室。而这十几天吃的问题她也想好了:花40元钱买了一箱方便面。这样一来,小婧仅剩下了110元钱,这刚好够她回郑州的车费。为了不超出预算,她规定自己每天只能吃3袋方便面。可1袋方便面吃下去之后,她一会儿就饿了。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是饥肠辘辘地听老师讲课,但她心中却有这样一个念头:再难也要挺过这一关,将来一定要考上美国的大学。就这样,她以顽强的毅力挺过了这十几天,回到郑州时,她已瘦成了皮包骨头。

通过这件事,小婧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困难总会有的,关键是如何面对,没有跳不过去的坑。父亲明知她将遇到一个大坑,还要逼迫她去跳,就是想让她学会顽强和坚韧,从而跳过未来一个又一个更大的坑。

考托福中练太极拳,父亲逼女儿“突击圆梦”

小婧这次在北京参加培训,虽然历尽了磨难,但她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美国大学特别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申请去美国读大学,至少要具备两项“特殊能力”。然而,此时小婧根本没时间去掌握所谓的“特长”。父亲得知这一情况后,勒令女儿说:“虽然你擅长演讲,也一直主持学校的文艺节目,但仅凭这方面还不够。你必须尽快掌握一门特长,至于学什么,自己琢磨吧!”父亲的这道命令让小婧叫苦不迭,但为了实现去美国读书的梦想,她别无选择。

就在这时,小婧意外结识了一位少林俗家弟子陈师傅。陈师傅武功精湛,深得少林功夫精髓,并且是陈式太极拳的推广者。经过几次接触,小婧得知陈师傅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书法和国画。于是,小婧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一个培养“特殊能力”的绝好机会吗?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高兴地说:“这真是个好机会!”但他随即话锋一转:“太极拳很难练,但你要尽快掌握要领,半年之后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否则这就算不上你的特长,而你的留学梦想也就很难实现。到时候,我会让陈师傅检验你!”

在父亲的鼓励和勒令下,小婧诚恳地拜陈师傅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书法和国画。陈师傅也颇为喜欢这个大方而乐观的姑娘,就毫不保留地将陈式太极拳一招一式地教给她。与此同时,陈师傅还手把手地教小婧练习书法和国画。陈师傅严格认真地教,小婧刻苦努力地学。无论学业有多么繁重,她每天都要在凌晨5点多钟起床,苦练1个多小时的太极拳。

渐渐地,小婧悟到了太极拳的意境:动静结合,气定神闲,心无杂念……打完太极拳后,她觉得身心无比轻松,思路无比清晰,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陈师傅告诉她,练习书法与国画和练习太极拳是相通的,同样能引人入境,同样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力。因此,这3门“功课”,小婧是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因为练习太极拳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小婧于2006年6月再去北京考托福时,轻轻松松就获得了620分。600分就可以申请哈佛了,但小婧算了一笔账:哈佛每年学费是4.8万美元,每年提供给学生的最高奖学金是两万美元,即使拿到了这笔奖学金,那么自己还要承担2.8万美金的学费。这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于是,她又于2006年11月去香港参加SAT考试——“美国高考”,因为美国的大学比较看重SAT考试成绩,有了这些才能申请到更多的奖学金。当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香港赶回郑州时,又接到了美国9所大学的面试通知,于是她又马不停蹄地奔向北京参加面试……

2007年春节前夕,在父亲的有意安排下,陈师傅专程来到小婧家,检验她练习太极拳的水平。当小婧挥洒自如地打完全套太极拳之后,陈师傅高兴地对她说:“你现在的水平,可以带徒弟啦。”小婧呵呵一笑说:“我练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可没想过出师啊。”

然而,没过几天,一位徒弟真的找上门来。那天,小婧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公园练习太极拳,她那娴熟而沉稳的动作,自信而坚定的神态,深深地吸引了郑州某大学英语系的一位美籍教授。那位教授走过去,用汉语问小婧:“小姑娘,你练的是什么功夫?动作简直太优美了!能不能教我一两招?”小婧当即收起架势,教了那位教授两个动作。

小婧以为那位教授只是随便学学而已,没想到第二天他竟带着另两位美籍教授在公园里等着自己。小婧一进公园,那位教授就迎过去诚恳地对她说:“姑娘,我们3位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更喜欢中国功夫,但一直找不到师父,我们现在就拜你为师吧。”说完,那3位教授真的有模有样地行起了拜师礼仪。小婧吓了一大跳,她赶忙拦住那3位教授说:“你们别这样客气,我好好教你们就是了。”从此之后,这师徒四人就经常出现在公园里。太极拳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奥,中国人学起来都很吃力,更别说是外国人了。但这3位教授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小婧每星期教授的两个动作,他们练习几遍之后,便能一气呵成地打下来。

小婧的这项特殊能力及其他方面的才艺,得到了美国高校的充分肯定。加之她SAT考试成绩优异,以及在北京面试时表现出色,从2007年3月底到4月7日几天间,她先后收到了5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这5所大学中,Allegheny College每年两万美元奖学金的全球名额只有5个,其中一个就给了小婧。

小婧决定,去了美国之后,要建立一个少林国际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少林寺的宣传网站,从而让更多的人来宣传和认识少林寺。因为小婧是河南人,而少林寺又是河南的一张名片,加上她曾师从少林弟子,所以她要宣传河南,宣传少林寺。她的这种想法已得到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支持和肯定,具体合作方案一直在沟通和商讨之中。

接受采访时,小婧的父亲总结说:“一路走来,我不断地给她挖坑,然后‘诱导’她并鼓励她跳过去。当她面对一个坑不敢跳的时候,我只好‘逼’她跳了。事实上,只要具备跳坑的勇气和信心,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同类推荐
  • 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这是一本珍贵的家庭教育原创读物,是一名资深青少年心理专家从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和教子历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相对于其他教育专家们的著作,它更贴近中国普通家庭的家长们。作者常年处于青少年教育的最前线。在他看来,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那一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误区。在本书里,他整理出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其中涵盖了有效激发孩子好奇心,唤醒他们求知欲的18项措施;培养孩子乐观自信心态的32个要点;正确引导孩子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35种方法;全面引领孩子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的26个理念。
  • 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为了能够让父母们了解更多关于孩子的兴趣方面的知识,也为了让父母们能够更好地发掘孩子的兴趣,《你会教孩子吗Ⅳ-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对发掘孩子的兴趣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对如何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全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父母培养孩子兴趣的好助手。
  • 情商系列培养方案

    情商系列培养方案

    为了帮助广大年轻父母提高儿童素质,增强儿童情商,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儿童情商培养特点,特此编写了《情商系统培养方案》。本书包括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艺术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体质体能培养、生理卫生培养内容。相信本书能够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高情商的新世纪人才。
  • 西点军校最优秀男孩成长法则

    西点军校最优秀男孩成长法则

    本书是面向中国男孩的成长励志读本。书中针对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选取西点军校的12个精英特质,对中国男孩提出了12条成长法则(勇敢、责任、诚信、品德、勤奋、坚持、挑战、创新、乐观、自信、纪律、合作)。全书以西点军校的荣光和榜样的力量赋予男孩成长的动力,从而引导男孩踏上通往成功的人生道路。
  •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本书收录了多位父母的育子心得:基于“冯德全早教方案”。探索出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方法;面对生命负数,超越健康人,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残疾父亲,系着“弱在哪里补哪里”的朴实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状元女儿。
热门推荐
  • 几世锁

    几世锁

    她先爱上的他,注定是她输了。但谁知道,后来他变了,他后来又多么爱她,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从未变过。究竟是谁,忘不了谁呢。
  • 山海大陆逍遥记

    山海大陆逍遥记

    不烦你身为本寺弟子怎么在酒楼里吃肉喝酒?易不烦说道: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我说师兄啊,咱们修的是心,心中有佛我自是佛,尔等苦修不如我做个自在和尚,咦!师兄?那边那妹子真是俊俏啊。
  • 圣诞劫

    圣诞劫

    逆阴阳三皇殒,定乾坤五帝殇。世间无人能不死,永生不过是诸圣撒下的谎言。不过,据说九重天上有一页经书,名唤生死经,得之方能参透生死奥义,不死不灭……
  • 蝶恋花之刀光剑影

    蝶恋花之刀光剑影

    江湖高手接连死在一张苍白的纸条上,由此牵出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青龙帮白马堂堂主仁义算计一生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的可笑。夜殇的死,不过是一个偷天换日而已。一个可以被钱买通的女人她绝对可以在被另一个出价更高的收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破而立

    圣破而立

    这是一个武道至尊的世界,修成神就能成就至尊之道,从远古时期三十二至尊道却只剩九至尊道,为何一出生的双胞胎到后面会反目成仇,最终弟弟却站上了武道巅峰。
  • 傲龙国逼婚记

    傲龙国逼婚记

    古之逼婚记,拳拳之心,尽在文中,闻着伤心,听者落泪。
  • 青春不重样

    青春不重样

    时光如水,慢慢流淌,永不溯回。我们都有过那样一段当时道是苦涩,却镌刻一生的青春岁月。或许不是白富美,也没有那么圣母玛丽苏,更没有遇到称霸一方的高富帅。但总有那么几个少男少女,在你的记忆里笑成了最耀眼的光亮。请记住,那是最好的我们。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男神的软萌同桌

    男神的软萌同桌

    顾简就是只小乌龟,稍微一碰就缩进龟壳翻滚而逃,直到遇见林景深。年少的我们总是多情敏感,不妨大胆一些,去爱想爱的人,写想写的故事,就像顾简和林景深。本文轻松,甜宠无虐,欢迎广大小伙伴入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