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往外寻找快乐,却都找错了方向。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都是最“贫穷”的国家,一直保留着他们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认为他们“穷”,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去不丹时,发现他们的城市各方面都很普通,电力不发达,基础设施也很一般,可就是这样的国家,幸福指数可以排在全球前几名,人民内心的快乐程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物质,也是有人拥有好车和别墅,但关键在于,拥有财富之前,先解决了心灵对欲望的态度。当他们依靠信仰佛教,掌控内心的欲望后,再拥有外在的物质,这时物质就是为心服务了。心里的快乐度提高了,物质对心灵就无法有主动权,这时就算可以拥有全世界,内心的平静和欢乐也不会有任何起伏。
随着福报大小的不同,每个人选择了形形色色的生存方式,哪怕是再像父母的双胞胎、三胞胎或四胞胎,相互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逻辑还是不一样的。但所有众生唯一的希求都是快乐,这一点却是共通的。凡夫俗子有时候要求很简单,也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很多人从偏远的山区或乡下,千里迢迢来到城市,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工作,解决温饱,晚上有个栖身之处,对家并没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不高的同时,快乐就容易得到了;内心平静的时候,甚至可说是拥有了全世界也不为过。
如果能驾驭自己的欲望,想要得到快乐,实际上很简单。可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驾驭不了自己的欲望,而欲望越多,快乐就越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豪宅、名车或高科技的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往往不是快乐,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向传统文化中寻求快乐,而那些流传很久的文化,却曾经被我们像扔垃圾一样抛弃了。经常会听到这个玩笑——欧美的富豪跑到中南美洲过农民生活,而当农民们明白富豪得到财富以后,最想过的日子就是回归农民生活,当然就不会想走富豪艰苦拼搏的路,而且更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了。
生命太短暂了,能快乐过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快乐过好今天,就是为明天的快乐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生存质量才会更高,身体也会更健康。就像橡皮筋一样,把它拉得很长,总舍不得放手,很快就没有弹性,最后也会断掉,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是如果有时拉一拉,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把它松掉休息一下,有张有弛才会长久。
一个虔诚学佛的人,内心世界会处于祥和、平静的状态,这样确实不容易生病。很多时候,因为长期身处浊世,我们的情绪波动会特别激烈,大部分疾病的起因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疯狂的“心”。每当起心动念之后,紧跟着就是嘴巴和身体的失控,最终受苦的只有自己。学佛第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也就是说,能不能将所学的一点一滴都用到自己的身心行为上。
偏执的爱
真正的爱,必须放下我执、嗔恨以及自私的爱,用当代的父母作比喻非常恰当了。凡夫所谓的爱,都是自私的爱,是带着占有欲的爱,是为了满足自我欲望的爱。很多父母爱自己的小孩,确实不假,但是付出爱的过程中,投入了太多自己的情感,全权代替孩子处理他们成长中,可以自行处理的事情,剥夺了孩子们的权利,还认为是爱,但这些都只是自己的欲望而已。
小朋友吵架了,大人马上挡在孩子前面,和对方理论,认为这是爱自己的孩子;老师教训孩子,会去跟老师理论,认为这是爱;孩子跌倒了、受伤了,马上把他扶起来,不给孩子学习跌倒再爬起来的机会,甚至想方设法不让他跌倒,也认为这是爱。这都弄错了,我们把自己经历过的苦难,都当成孩子将来也会面临的苦难来替他预防。
西方有个医学报告指出,经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孩子,被细菌感染的机会很少,反而在干净环境长大的孩子,受细菌污染的机会多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此外,孩子将来进入社会,需要独自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挫折,这些能力都是平时和周围的小朋友及老师的互动中培养的,现在这些学习的机会,都被父母们剥夺了。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和别人相处,也没有处理挫折和抗压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完全空白,可是我们依然认为这是爱。
不仅如此,很多父母还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各种愿望,强加给孩子,想让他们帮自己完成。帮孩子在各种辅导班报名,学习钢琴、绘画、书法等才艺,完全以天才的标准来培养和要求他们,根本没把他们当成儿童。孩子们没有机会好好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所有的童真和快乐全都被剥夺了,我们依然认为这是爱。
告诉大家,我是没有童年的,很早就开始当老师教书,管理佛学院,一直都在做教育。东西方很多国家的教育方式,我也大概接触过,观察过后发现,现代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全权代替儿女处理事情。这种方式,在未来只会把我们的后代赤裸裸地推向社会,却没有任何抗压和面对挫折的能力,这和一只小白兔长期在家受主人呵护,突然让它独自面对整座森林是一样的。孩子面临社会的压力和挫折时,父母不可能永远跟在旁边,替他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将来的命运就会比较波折。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剥夺了他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变得没有抵抗力、没有沟通合作的能力、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只要有一点点的语言刺激,就会让他受不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爱。
这种过度的我执、偏执的爱,就是小爱,佛法说不要执著于爱,指的就是这种小爱。
天天清除负面习气
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只在乎自身的痛苦与快乐,基本上很少思维,甚至不想去感受别人的苦乐,因为那些根本不在自己思考的范围内。常在不经意之间,就为其他生命带来伤害,而在自己眼里,却满是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最终养成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总想着:“我得到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而很少这样想:“我付出了什么?让别人得到了什么?”我们一直无止境地索求,因为自私的“我”,一直都有无止境的欲望,等着被满足。其实,只有先把紧握在手里的善种,种到土地里,等到秋天时,自然就会有收成。
佛教徒应该是越学越快乐,尤其想到要慈悲所有众生时,就会感到无上的荣耀。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快乐很久,却不是买奢侈品、吃美食的那种快乐,因为这些外在的人、事、物,短暂得就像闪电,但是你做的任何善事,都能让自己喜悦很久。比如:早上一醒来就想到,今天我将为了利益所有众生而存在,这么想一下都会快乐很久,如果再有机会用这样的发心,为别人做哪怕很小的事,又可以开心很久。像这样,简单易行又可累积无量福报。
其实很多事情刚开始做,并没有想象中困难,但我们却会纵容自己,不愿意迈出开始的一小步。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我们不努力珍惜,但是对于带来痛苦的贪念、嗔恨、嫉妒等烦恼,反而深爱着它们,保护得很好。如果相续里充满负面的心念,最后受伤害的只有自己。相反地,对于能产生快乐的信仰和方法,为什么不好好珍惜、时时呵护呢?因为只要珍惜它一点,我们的生命就会有很大的改变,福报也会源源不断。
在无常的轮回中,不是我们想要好就能顺利,也不是想使坏,就能坏得起来的,而是依照各自累积的善业与恶业,感受种种快乐与痛苦。而大多数人习惯性种下的,都是未来会感受烦恼痛苦的种子,作恶比作善多。很明显的是,从出生以来,杀生、偷窃等十不善,一个都不需要教,但是没有一项不会做的,做起来还很熟练。而十善,无论如何耳提面命也学不会,但说到底,还是我们不愿意踏实去做,导致日积月累下来,囤积太多负面的能量和习气。这些负面的习气,一定得慢慢净除,不能继续留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了。
一旦种下了业因,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一定会生根发芽,而要让它不会继续发展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会尊重所有的生命,同时用心忏悔。我们总在想,到底要忏悔到什么时候,业力才能真正洗净?但是就像身体天天都会产生污垢,需要每天洗澡,不可能今天洗了澡,明天就不会再弄脏,反而是今天如果不洗,明天只会更脏而已。同样,每天睡觉之前,我们要用心忏悔,净化内心世界;只有每天持续地诚心忏悔,无始以来累积的业力,才可能被完全净化。
睡觉前,观察一下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发现有违反自身信仰的事情,就要发自内心,怀着惭愧、畏惧和后悔之心进行忏悔,希望以后都不要再做同样的恶业,只有发自内在生起愧疚心来忏悔,以后才不会再犯同样的罪业,而不是只在嘴巴上念一念,像蜻蜓点水一样,这样有口无心,就很难清净。这一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帮助也会特别大。
无始以来造下的业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净化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依着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虔诚心,一定可以清洗干净。
傲慢的代价
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这种世间聪明并不是智慧,世间的聪明无法返观内心,只有智慧才能返观内心。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因为聪明会让人钻牛角尖,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
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最优秀的阶段,但那是果实刚长出来,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也一样,从小在良好的佛教教育气氛里长大,别人又说你是什么大师的转世,有各种丰富的学识等等,就因为别人都说你是谁,自己也就相信了,尤其到了二十五六岁时,开始飘飘然,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了。这时候,需要经历一个磨难期,带你离开那个神圣的光环。就像我,离开了信徒,离开了寺庙,到了国外,马上就知道自己是谁了。只有一个答案,你就是你,现在就要靠你的双手、你的大脑,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很多时候,挫折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当你离开熟悉的环境,会有更多深层的思考,内心的果实开始慢慢成熟了。因为成熟了,才会开始低头、开始弯腰,这才是真正果实累累,开始丰收的时候了。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段因为优越感而傲慢的阶段。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傲慢让我们看不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更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当明白必须打开心胸,宽宏大量地视天下众生为父母,进一步要将众生当成佛看待时,我们的傲慢又从何而来?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时,是我们走火入魔的开始。平常我们念经持咒,一旦做了噩梦或身体不舒服,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不是的,那只是气脉不顺造成的。但是学佛久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觉得自己都懂,这时就快走火入魔了。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佛法是用来化解内心的烦恼和痛苦,让我们越来越快乐的。
治疗傲慢最好的方式是顶礼。当一个人愿意把自认为最高贵的头颅,贴近大地的时候,心里一定是放下了许多傲慢。东方人在表达至高无上的敬意或最崇敬的情感时,通常都会行跪拜礼,而佛教徒通常会五体投地磕头来顶礼。在中国如此,东南亚地区也是如此,这就是东方文化。
现在常有人说,中国人的膝盖是否太软了,有这个必要吗?有没有必要,必须看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这样做的。为什么我们见到佛像都愿意低头、愿意顶礼?为什么佛教徒要五体投地拜在地上?顶礼跪拜,既不是佛菩萨的需要,更不是上师们的需要,而是我们需要净化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心灵。
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我们就好像透明的水晶球,没什么好隐藏,也无法隐藏什么,只能放下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伪装,发自内心忏悔,勇于面对自己内心所有的问题,了解症结所在并寻找办法解决。当我们明白佛陀的伟大之后,因为内心的谦卑,就会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弯下腰,低下自己最珍爱的头颅顶礼。这也意味着,我们从虔诚顶礼的那一刻开始,愿意放下心中的傲慢,转向期望自己永远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因为人在傲慢时,是无法看见自己任何缺点的,只有在谦虚时,才看得到自己的缺点,才开始懂得反省。五体投地地礼拜,是要把我们的五大毒——贪、嗔、痴、傲慢和疑心病全部放下,是要对治我们的烦恼痛苦。
现在有很多受过西方教育的人,说这是东方人的奴性。这只能说明,这些人不了解顶礼跪拜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能谦虚并反省自己的缺点,而被称为是种奴性的话,那可以说这是一种最殊胜的奴性,因为就是理解了这其中的道理,觉得对佛菩萨顶礼跪拜是意义极为深刻的事情,才能做到如此谦逊。
佛陀利益了天下无数众生,所以无数众生都对他虔诚的顶礼跪拜,天底下恐怕没有任何国王能达到如此境界,更何况我们都还希望成就佛菩萨果位。我们唯一可以有的傲慢,就是本尊慢,也称为佛慢——就是要深信自己就是佛,具有立刻利益众生的强大能力,就像佛一样,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要如何利益众生。我们有机会学到佛法,有福报能利益众生,也是一种傲慢,但这是正面发心的傲慢,是我们可以培养的。
情绪的力量
说佛教徒不能“贪”,不能积极争取世间的事物,这是不了解佛法造成的误解,把对自他都有利益的“精进”,和有害的“贪欲”混为一谈。为什么佛陀只是告诉我们不要贪,并没有说不要发愿成为佛菩萨,或不要发愿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呢?这两者一定要分清楚。
人类生存依靠两种力量:正面力量和负面力量。正面力量叫做行善,负面力量叫做造恶。什么叫做造恶呢?当我们做某件事时,带有伤害性的负面情绪,就是造恶,具有破坏的力量。比如,很多企业家是被内心的嗔恨驱使而成功,可能曾经被别人羞辱或歧视,心中被激起的不服输和强烈恨意,带来强大的动力而走向成功。但在过程中,整个心灵都充满着仇恨,长久下来,不知不觉中可能就会发生扭曲。而正面力量是在善的心念中做事,是在被鼓励和充满关爱中,完成整个过程,两者完全不同。
精进是正面力量,自私的贪欲则是负面力量,表面上两者很相似,但本质上有极大的差别。一讲到贪,很多人都误以为,努力争取成功叫做贪,心里总是有各种纠结的想法:“因为我是佛教徒,不能有贪心,不能有那么多的欲望,不能想做官、不能想发财、不能想考好学校……”,这是误解了佛法。一件事情,如果是正确合理而且有利益,就应该努力争取。过美好的生活、考上最好的学校、拥有无边的智慧、拥有广大的权力,只要对别人没有造成伤害,就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目标,努力向既定的目标往前冲,佛教里称为精进。
而贪欲,是指在自私的欲望里,隐含着伤害,在努力争取的过程中,不是全心全意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坚韧不拔地奋斗,而是明知道使用的方法,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却仍然以别人的损失作为代价,来成全一己之利。也就是说,为了一己之利,而不顾其他人的利益时,才叫做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