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的心理共鸣,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很小的孩子就知道主动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看到小动物流血就会想到受伤的小动物一定很痛,就连看到花花草草被踩踏时都会担心它们会不会疼痛。
随着认知能力的成熟,孩子们渐渐能区分他人精神痛苦的不同表现,并用行为表达自己的关心。一些大点的孩子不再关心他人,他们的行为开始带有邪恶或残忍色彩,大多是家庭的不幸和早期教育的不足造成的。虽然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由于父母自身对别人淡漠的态度,而难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时间长了,耳濡目染,孩子会形成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坏习惯,缺少了必要的同情心。所以,如果父母们希望孩子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人,必须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并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行为。